張杲

《醫說》~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妙針獺走

宋人王纂,海陵人,少習經方,尤精針石,遠近知其盛名。宋元嘉中,縣人張方女,日暮宿廣陵廟門下,夜有物假作其婿來,女因被魅惑而病。纂為治之,始下一針,有獺從女被內走出,病因而愈。(劉穎叔《異苑》)

白話文:

宋代有一個人叫做王纂,他是海陵(地名)的人,在年輕時學習了經典的藥方和特別精通針灸治療。他的聲望在周圍地區非常有名氣。在宋朝元嘉年間,有一位名叫張方的女人住在這個地方,她的女兒有一天晚上住宿在廣陵廟的大門旁邊。當晚有一個東西偽裝成了她丈夫的形象出現,因此這位女孩就被迷惑並生病了。王纂幫忙治療她,一開始就用了一根針,結果有一隻水貂從那位女孩的衣服裡跑出來,然後那種疾病就痊癒了。這是劉穎叔所寫的一本書中的故事。

2. 針芻愈鬼

徐熙字秋夫,不知何郡人,時為射陽令,少善醫方,名聞海內。常夜聞有鬼呻吟聲甚悽苦。秋夫曰:「汝是鬼,何所須?」答曰:「我姓斛,名斯家,在東陽,患腰痛死,雖為鬼而疼痛不可忍,聞君善術,願相救濟。」秋夫曰:「汝是鬼而無形,云何厝治?」鬼曰:「君但縛芻為人,索孔穴針之。

」秋夫如其言,為針腰四處,又針肩井三處,設祭而埋之。明日一人來謝曰:「蒙君醫療,復為設祭,病除飢解,感惠實深。」忽然不見。當代稱其通靈。長子道度,次子叔向,皆精其術焉。(唐史)

白話文:

徐熙,字秋夫,不知是哪個郡的人,當時擔任射陽縣令。他年輕時就精通醫術,名聲遠播海內。

有一晚,徐熙聽到有鬼在呻吟,聲音非常痛苦。秋夫問道:「你是鬼嗎?有什麼需要?」鬼回答說:「我姓斛,名叫斯家,住在東陽,患了腰痛而死。雖然已經變成鬼,但疼痛難忍。聽說你醫術高明,希望你能救救我。」秋夫說:「你只是個無形的鬼,怎麼治病呢?」鬼說:「你只要用草扎成人形,然後在穴位上扎針就行了。」

秋夫按照鬼的說法,為它在腰部四處扎針,又在肩井穴扎了三針,並設祭埋葬了它。第二天,一個男子來感謝徐熙說:「承蒙您醫治,還為我設祭,病痛消除了,感激不盡。」說完就突然消失了。

當時的人稱讚徐熙通靈。他的長子道度,次子叔向,都精通他的醫術。 (唐史)

3. 針愈風手

唐甄權,許州扶溝人,常以母病與弟立言專習醫方,遂究其妙。隋開皇初為秘書省正字,後稱疾除魯州刺史。庫狄欽若患風手不得引,諸醫莫能療,權謂曰:「但將弓箭向垛,一針可以射矣。」針其肩隅一穴,應時愈。貞觀中年一百三歲,太宗幸其家,視其飲食,訪以藥性,因授朝散大夫,賜几杖衣服。

其修撰《脈經》、《針法》、《明堂人形圖》各一卷,至今行用焉。(同上)

白話文:

唐甄權,是許州扶溝人,他常年因為母親生病,和弟弟立言一起專心研究醫術,最終精通醫理。隋朝開皇初年,他擔任秘書省正字,後來以生病為由,被調任為魯州刺史。

庫狄欽若患了風手,無法舉起手臂,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唐甄權說:「只要將弓箭對著垛牆,用一根針就能射中病灶。」他用針刺了庫狄欽若肩部的某個穴位,立刻就治好了他的病。

貞觀年間,唐甄權已經一百零三歲,太宗皇帝親自到他家探望,觀察他的飲食,詢問藥性。太宗皇帝授予他朝散大夫的官職,並賜予他几杖、衣服。

唐甄權撰寫了《脈經》、《針法》、《明堂人形圖》各一卷,這些醫書至今仍在流傳使用。

4. 許希善針

天聖中,仁宗不豫,國醫進藥久未效,或薦許希善用針者,召使治之,三針而疾愈,所謂興龍穴是也。仁宗大喜,遽命官之,賜予甚厚。希既謝,上覆西北再拜。仁宗怪問之,希曰:「臣師扁鵲廟所在也。」仁宗嘉之。是時孔子之後久失封爵,故顏太初作許希詩以諷之,於是詔訪孔子四十七代孫,襲封文宣王。(皇朝類苑)

白話文:

在宋仁宗天聖年間,仁宗身體不適,御醫用藥很久卻不見效。有人推薦許希善善於針灸,便召他來為仁宗治病。許希善只用了三針,仁宗的病就痊癒了,這就是所謂的「興龍穴」。仁宗非常高興,立刻封官賜爵,賞賜十分豐厚。

許希善謝恩後,卻面向西北方向連續叩拜兩次。仁宗感到奇怪,便詢問原因。許希善回答說:「臣師扁鵲廟就在西北方向。」仁宗聽後十分嘉許。

當時孔子之後裔已經很久沒有封爵了,顏太初因此寫了詩歌歌頌許希善,藉此諷刺朝廷。於是仁宗下令尋找孔子四十七代孫,並冊封他為文宣王。 (摘錄自《皇朝類苑》)

5. 針法

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

白話文:

擅長使用針灸的人,會利用陰經來調理陽經,利用陽經來調理陰經;用右手治療左手的病痛,用左手治療右手的病痛;透過對患者的瞭解來推測其他人的病情,藉由外表的症狀來判斷內在的情況。

6. 針愈風眩

秦鳴鶴為侍醫,高宗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武后亦幸災異逞其志,至是疾甚,召鳴鶴、張文仲診之。鳴鶴曰:「風毒上攻,若刺頭出少血即愈矣。」天后自簾中怒曰:「此可斬也!天子頭上豈是試出血處耶?」上曰:「醫之議病理不加罪,且吾頭重悶,殆不能忍出血,未必不佳。」命刺之。

鳴鶴刺百會及腦戶出血,上曰:「吾眼明矣!」言未畢,後自簾中頂禮拜謝之曰:「此天賜我師也!」躬負繒寶以遺鳴鶴。

白話文:

秦鳴鶴擔任皇帝的侍醫,高宗皇帝飽受風眩之苦,頭昏眼花,視力模糊。武后(武則天)趁機想要藉此施展她的野心,高宗病情日漸嚴重,於是召見秦鳴鶴和張文仲診治。

秦鳴鶴診斷後說:「這是風毒上攻頭部所致,如果在頭部穴位上刺血放血,就能痊癒。」武后在簾幕後怒氣沖沖地說:「這個人該斬!天子頭上怎麼可以隨便試血呢?」

高宗皇帝則說:「醫生根據病情提出治療方案,不應該受到懲罰。而且我的頭昏沉沉,實在難以忍受,放血也許反而有益。」於是下令讓秦鳴鶴刺血。

秦鳴鶴在百會穴和腦戶穴刺血放血,高宗皇帝說:「我的眼睛已經看得清楚了!」話還沒說完,武后就從簾幕後出來,跪地叩謝秦鳴鶴,並說:「這是上天賜予我的良師!」還親自拿著絲綢寶物送給秦鳴鶴。

7. 針鼻生贅

狄梁公性好醫藥,尤妙針術。顯慶中應制入關,路傍大榜云:「能療此兒,酬絹千匹。」有富室兒,鼻端生贅如拳石,綴鼻根蒂如筋,痛楚危亟。公為腦後下針,疣贅應手而落。其父母輦千縑奉焉。公不顧而去。(《集異記》)

白話文:

狄仁傑喜歡研究醫藥和針灸,尤其擅長使用針灸治療疾病。在唐高宗顯慶年間被徵召進京城,途經一個地方時看到一塊大牌子上寫著:“能夠治好這個孩子的病,就賞賜一千疋絲織品。”有一個富裕人家的孩子鼻子上長了一個像拳頭那麼大的腫瘤,連接在鼻子的底部,疼痛難忍並且生命垂危。狄仁傑從孩子腦後紮了下去,那個腫瘤隨即掉落下來。那對夫妻用車拉來了一千疋絲織品作為報答,但是狄仁傑沒有接受就離開了。

8. 筆針破癰

李王公主患喉癰數日,痛腫,飲食不下,才召到醫官,言須針刀開方得潰破。公主聞用針刀,哭不肯治,痛逼水穀不入。忽有一草澤醫曰:「某不使針刀,只用筆頭蘸藥癰上,霎時便潰。」公主喜,遂令召之。方兩次上藥,遂潰出膿血一盞余,便寬。兩日瘡無事,令供其方。

醫云:「乃以針系筆心中輕輕劃破其潰散爾,別無方言醫者意也,以意取效爾。」(名醫錄)

白話文:

李王的公主患了喉嚨癰疽,已經好幾天了,又痛又腫,吃不下東西。直到這時才請來醫生,醫生說必須用針刀開刀才能讓膿腫破潰。公主聽到要使用針刀,害怕地哭著拒絕治療,疼痛難忍,連水和食物都吃不下。

突然,一位草澤醫生出現,說:「我不用針刀,只用筆尖沾藥塗在癰疽上,很快就會潰爛。」公主聽了很高興,馬上派人把他請來。醫生只用了兩次藥,膿血就流出來,足足有一盞多,公主頓時感覺舒服多了。兩天後,瘡傷好了,公主便詢問醫生的藥方。

醫生說:「我只是用針穿過筆芯,輕輕地劃破癰疽,讓膿液流出來而已,沒有什麼特別的藥方。醫術的精髓在於意會,用意取效。」(出自《名醫錄》)

9. 針瘤巨蝨

臨川有人瘤生頰間,癢不可忍,每以火烘灸則瘥止,已而復然,極以患苦。醫者告之曰:此真蝨瘤也,當剖而出之。取油紙圍頂上,然後施砭。瘤才破,小蝨湧出無數。最後一白一黑兩大蝨,皆如豆殼,中空空無血,與頰了不相干。略無瘢痕,但瘤所障處正白爾。(丁志)

白話文:

臨川有一個人,臉頰上長了一個腫瘤,癢得受不了,經常拿火烘烤才能止癢,但過一會兒又會復發,他因此非常痛苦。醫生告訴他:「這是真蝨瘤,需要剖開取出。」醫生用油紙包住腫瘤頂部,然後用砭石切開腫瘤。腫瘤一破,就湧出無數的小蝨子。最後,出現了一隻白色和一隻黑色的大蝨子,大小都像豆莢,裡面是空的,沒有血,而且跟臉頰並沒有相連。切口幾乎沒有留下疤痕,只不過腫瘤原本遮住的地方依然是白色的。 (丁志)

10. 善針

無為軍張濟善用針,得訣於異人,能觀解人,而視其經絡則無不精。因歲飢疫人相食,凡視一百七十人,以行針無不立驗。如孕婦因仆地而腹偏左,針右手指而正;久患脫肛,針頂心而愈;傷寒反胃嘔逆,累日食不下,針眼眥立能食,皆古今方書不著。陳瑩中為作傳云:「藥王藥上為世良醫,嘗草木金石名數凡十萬八千,悉知酢鹹淡甘辛等味。故從味因悟入,益知今醫家別藥口味者古矣。

」(邵氏聞見錄)

白話文:

無為軍的張濟精通針灸,他從一位奇人那裡得到秘訣,能觀看病人的病症,並精準地判斷其經絡。當時正逢饑荒瘟疫,百姓互相殘食,張濟診治了一百七十人,用針灸治療,皆能立竿見影。例如,有位孕婦因跌倒導致腹部偏向左側,張濟在她的右手指上扎針,就讓腹部歸位;又有一位長期患有脫肛的病人,張濟在她的頭頂扎針,便治好了她的病;還有一位患傷寒的病人,反胃嘔吐,好幾天不吃東西,張濟在她的眼角扎針,立刻就能吃飯了。這些奇特的針灸療法,在古今醫書中都未曾記載。

陳瑩中為張濟撰寫傳記時說:「藥王和藥上被世人尊為良醫,他們曾經嘗過草木金石,總計有十萬八千種,並且熟知酸甜苦辣咸等各種味道。因此,他們從味覺入手,對藥物的性味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也說明,現在的醫家能辨別藥物的口味,是古人早已經知道的。」

(摘自《邵氏聞見錄》)

11. 捫腹針兒

朱新仲祖居桐城時,親戚間有一婦人妊孕,將產七日而子不下,藥餌符水無不用,待死而已。名醫李幾道偶在朱公舍,朱引至婦人家視之。李曰:「此百藥無所施,惟有針法,吾藝未至此,不敢措手。」爾遂還。而幾道之師龐安常適過門,遂同謁朱。朱告之故曰:「其家不敢屈公,然人命至重,公能不惜一行救之否?」安常許諾,相與同往。才見孕者,即連呼曰:「不死!」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間。

安常以手上下拊摩之。孕者覺腸胃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母子皆無恙。其家驚喜,拜謝,敬之如神,而不知其所以然。安常曰:「兒已出胞,而一手誤執母腸胃,不復能脫,故雖投藥而無益。適吾隔腸捫兒手所在,針其虎口。兒既痛,即縮手,所以遽生。無他術也。」試令取兒視之,右手虎口有針痕。

其妙如此。(泊宅編)

白話文:

朱新仲住在桐城老家時,他的一個親戚懷孕了,預產期過後七天,孩子還沒生下來,家人用盡了各種藥物、符水,眼看就要不行了。名醫李幾道正好在朱新仲家做客,朱新仲帶他去看那個婦人。李幾道說:「這個病百藥無效,只有針灸才能治,但我還沒學到這門手藝,不敢出手。」就回去了。

碰巧李幾道的師傅龐安常也來拜訪朱新仲,於是他們一起去看那個婦人。朱新仲告訴龐安常情況,說:「那家人不敢勞煩您,但人命關天,您能不嫌麻煩去救救她嗎?」龐安常答應了,就和朱新仲一起去了。

他們一看到那個婦人,龐安常就連忙說:「不會死了!」他讓婦人家人用溫水熱敷她的腰腹。龐安常用手上下按摩婦人肚子,婦人感到腸胃微微疼痛,呻吟了一聲,就生下了一個男孩子,母子平安。婦人家人驚喜萬分,跪謝龐安常,把他當神一樣敬畏,卻不明白他到底用了什麼方法。

龐安常說:「孩子已經出生了,但是他的一隻手誤觸了母親的腸胃,無法脫離,所以吃藥也沒用。我隔着肚子摸到孩子手的位置,在他虎口上扎了一針。孩子感到疼痛,就縮回了手,所以就順利出生了。沒有別的辦法。」他讓家人把孩子拿過來看,孩子右手虎口果然有一道針痕。

這個方法真是神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