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妙針獺走

宋人王纂,海陵人,少習經方,尤精針石,遠近知其盛名。宋元嘉中,縣人張方女,日暮宿廣陵廟門下,夜有物假作其婿來,女因被魅惑而病。纂為治之,始下一針,有獺從女被內走出,病因而愈。(劉穎叔《異苑》)

2. 針芻愈鬼

徐熙字秋夫,不知何郡人,時為射陽令,少善醫方,名聞海內。常夜聞有鬼呻吟聲甚悽苦。秋夫曰:「汝是鬼,何所須?」答曰:「我姓斛,名斯家,在東陽,患腰痛死,雖為鬼而疼痛不可忍,聞君善術,願相救濟。」秋夫曰:「汝是鬼而無形,云何厝治?」鬼曰:「君但縛芻為人,索孔穴針之。

」秋夫如其言,為針腰四處,又針肩井三處,設祭而埋之。明日一人來謝曰:「蒙君醫療,復為設祭,病除飢解,感惠實深。」忽然不見。當代稱其通靈。長子道度,次子叔向,皆精其術焉。(唐史)

3. 針愈風手

唐甄權,許州扶溝人,常以母病與弟立言專習醫方,遂究其妙。隋開皇初為秘書省正字,後稱疾除魯州刺史。庫狄欽若患風手不得引,諸醫莫能療,權謂曰:「但將弓箭向垛,一針可以射矣。」針其肩隅一穴,應時愈。貞觀中年一百三歲,太宗幸其家,視其飲食,訪以藥性,因授朝散大夫,賜几杖衣服。

其修撰《脈經》、《針法》、《明堂人形圖》各一卷,至今行用焉。(同上)

4. 許希善針

天聖中,仁宗不豫,國醫進藥久未效,或薦許希善用針者,召使治之,三針而疾愈,所謂興龍穴是也。仁宗大喜,遽命官之,賜予甚厚。希既謝,上覆西北再拜。仁宗怪問之,希曰:「臣師扁鵲廟所在也。」仁宗嘉之。是時孔子之後久失封爵,故顏太初作許希詩以諷之,於是詔訪孔子四十七代孫,襲封文宣王。(皇朝類苑)

5. 針法

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

6. 針愈風眩

秦鳴鶴為侍醫,高宗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武后亦幸災異逞其志,至是疾甚,召鳴鶴、張文仲診之。鳴鶴曰:「風毒上攻,若刺頭出少血即愈矣。」天后自簾中怒曰:「此可斬也!天子頭上豈是試出血處耶?」上曰:「醫之議病理不加罪,且吾頭重悶,殆不能忍出血,未必不佳。」命刺之。

鳴鶴刺百會及腦戶出血,上曰:「吾眼明矣!」言未畢,後自簾中頂禮拜謝之曰:「此天賜我師也!」躬負繒寶以遺鳴鶴。

7. 針鼻生贅

狄梁公性好醫藥,尤妙針術。顯慶中應制入關,路傍大榜云:「能療此兒,酬絹千匹。」有富室兒,鼻端生贅如拳石,綴鼻根蒂如筋,痛楚危亟。公為腦後下針,疣贅應手而落。其父母輦千縑奉焉。公不顧而去。(《集異記》)

8. 筆針破癰

李王公主患喉癰數日,痛腫,飲食不下,才召到醫官,言須針刀開方得潰破。公主聞用針刀,哭不肯治,痛逼水穀不入。忽有一草澤醫曰:「某不使針刀,只用筆頭蘸藥癰上,霎時便潰。」公主喜,遂令召之。方兩次上藥,遂潰出膿血一盞余,便寬。兩日瘡無事,令供其方。

醫云:「乃以針系筆心中輕輕劃破其潰散爾,別無方言醫者意也,以意取效爾。」(名醫錄)

9. 針瘤巨蝨

臨川有人瘤生頰間,癢不可忍,每以火烘灸則瘥止,已而復然,極以患苦。醫者告之曰:此真蝨瘤也,當剖而出之。取油紙圍頂上,然後施砭。瘤才破,小蝨湧出無數。最後一白一黑兩大蝨,皆如豆殼,中空空無血,與頰了不相干。略無瘢痕,但瘤所障處正白爾。(丁志)

10. 善針

無為軍張濟善用針,得訣於異人,能觀解人,而視其經絡則無不精。因歲飢疫人相食,凡視一百七十人,以行針無不立驗。如孕婦因仆地而腹偏左,針右手指而正;久患脫肛,針頂心而愈;傷寒反胃嘔逆,累日食不下,針眼眥立能食,皆古今方書不著。陳瑩中為作傳云:「藥王藥上為世良醫,嘗草木金石名數凡十萬八千,悉知酢鹹淡甘辛等味。故從味因悟入,益知今醫家別藥口味者古矣。

」(邵氏聞見錄)

11. 捫腹針兒

朱新仲祖居桐城時,親戚間有一婦人妊孕,將產七日而子不下,藥餌符水無不用,待死而已。名醫李幾道偶在朱公舍,朱引至婦人家視之。李曰:「此百藥無所施,惟有針法,吾藝未至此,不敢措手。」爾遂還。而幾道之師龐安常適過門,遂同謁朱。朱告之故曰:「其家不敢屈公,然人命至重,公能不惜一行救之否?」安常許諾,相與同往。才見孕者,即連呼曰:「不死!」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間。

安常以手上下拊摩之。孕者覺腸胃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母子皆無恙。其家驚喜,拜謝,敬之如神,而不知其所以然。安常曰:「兒已出胞,而一手誤執母腸胃,不復能脫,故雖投藥而無益。適吾隔腸捫兒手所在,針其虎口。兒既痛,即縮手,所以遽生。無他術也。」試令取兒視之,右手虎口有針痕。

其妙如此。(泊宅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