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一 (9)
卷一 (9)
1. 徐謇
徐謇字成伯,丹陽人也。與兄文伯皆善醫。謇性秘忌,承奉不得意,雖貴如王公,不為措療。魏孝文遷洛,除中散大夫。文伯事南齊,位至太山蘭陵守。(出《南齊史》及《後魏書》)
白話文:
徐謇,字成伯,是丹陽人。他和哥哥徐文伯都擅長醫術。徐謇個性內向且有所顧忌,如果伺候他的人讓他不滿意,即使是像王公貴族一樣尊貴的人,他也不會為其治療。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任命他為中散大夫。徐文伯則在南齊任職,官位做到太山蘭陵郡的太守。(出自《南齊史》和《後魏書》)
2. 徐雄
徐雄,謇之子也,為員外散騎侍郎,醫術為江左所稱。至雄子之才貴盛,贈太常卿、兗州刺史。(《南齊史》)
白話文:
徐雄,是徐謇的兒子,擔任員外散騎侍郎,他的醫術在江南一帶非常有名。到了徐雄的兒子徐才,地位顯貴,被朝廷追贈為太常卿、兗州刺史。
3. 王纂
王纂者海陵人,少習經方,尤精針石,遠近知其盛名。(出劉穎叔《異苑》)
白話文:
王纂是海陵人,年輕時學習經典的醫方,尤其精通針灸和砭石療法,遠近的人都知道他的盛名。(出自劉穎叔的《異苑》)
4. 徐熙
徐熙字秋夫,不知何郡人。時為射陽令,善醫,名聞海內。
白話文:
徐熙,字秋夫,不知道是哪個郡的人。當時擔任射陽縣令,擅長醫術,名聲傳遍全國。
5. 道度
道度熙之長子也,器宇宏深,節行清敏,少精醫術,長有父風,位至蘭陵太守。
白話文:
道度是道熙的長子,他氣度恢弘深遠,品行高潔敏銳。年輕時就精通醫術,長大後有父親的風範,官位做到蘭陵太守。
6. 叔向
叔向熙之次子也,志性溫恭敏而好學,善於政理,尤工醫術。官至太山太守。(並《宋書》)
白話文:
叔向是叔熙的第二個兒子,他個性溫和恭敬、聰明好學,擅長處理政務,尤其精通醫術。官位做到太山太守。(以上出自《宋書》的記載)
7. 薛伯宗
薛伯宗,不知何許人,善以禁氣治人病。(出《宋書》及吳均《齊春秋》)
白話文:
薛伯宗,不知道是哪裡人,擅長用禁氣的方法來治療人的疾病。
8. 徐仲融
徐仲融不知何郡人,為濮陽太守。性好黃老,隱秦望山。有道士過之,求飲,因留一葫蘆遺之,曰:「君習之,子孫當以道術救世,位至二千石。」仲融開視,乃扁鵲鏡經一卷。因精心學之,名振海內,仕至濮陽太守。
白話文:
徐仲融不知道是哪個郡的人,曾經擔任濮陽太守。他喜歡黃老之術,隱居在秦望山。有道士路過,向他要水喝,因此留下一個葫蘆送給他,說:「你好好學習這裡面的東西,你的子孫將可以用道術來救助世人,並且官位可以達到二千石。」徐仲融打開葫蘆一看,裡面是扁鵲鏡經一卷。於是,他專心研讀學習,名聲傳遍天下,後來當官做到濮陽太守。
9. 胡洽
胡洽道士不知何許人,性尚虛靜,心棲至道,以拯救為事,醫術知名。
白話文:
胡洽這個道士,不知道他是哪裡人,個性崇尚虛靜,內心嚮往至高的大道,以救助他人為己任,醫術非常有名。
10. 徐文伯
徐文伯,字德秀,東陽人也,為太山太守,素有學行,篤好醫術。
白話文:
徐文伯,字德秀,是東陽人。他曾擔任泰山郡的太守,向來有學問和品行,而且非常喜歡醫術。
11. 徐嗣伯
徐嗣伯,東陽人也。文伯之弟。志節慷慨,超然不群。少負其才,雅有異術。而性行仁愛。經方診訣,占候靡不詳練。悉心拯救,不限貴賤。皆磨踵救之。多獲奇效。特為當代所稱。(並宋書)
白話文:
徐嗣伯是東陽人,是徐文伯的弟弟。他志向高遠,氣度豪邁,超脫於一般人。年輕時就很有才華,而且精通一些奇特的方術。他的個性仁慈善良。對於醫學的經方、診斷訣竅、以及占卜預測都非常熟悉且精通。他全心全意地救治病人,不論對方是高貴還是低賤,都親自前往診治,許多人因此得到奇效,特別受到當時人們的稱讚。(出自《宋書》)
12. 僧深
僧深,齊宋間道人也。少以醫術知名,療腳弱、腳氣之疾,為當時所伏。撰錄法存等諸家舊方三十餘卷,經用多效,時人號曰「深師方」(《千金方序論》)。
白話文:
僧深是南北朝時期齊國和宋國之間的一位道人。他年輕時就因為醫術高明而出名,擅長治療腳部軟弱無力和腳氣等疾病,讓當時的人們都非常佩服。他整理記錄了法存等許多醫家的舊藥方,共三十多卷,這些藥方經過使用大多有效,當時的人們稱這些藥方為「深師方」。
13. 劉涓子
劉涓子不知何許人,晉末于丹陽郊外照射,忽有一物高二丈許,因射而中之,走如電,激聲若風雨,夜不敢追。明日率門人弟子鄰巷數十人尋其蹤跡,至山下見一小兒,問曰:「何姓?」小兒云:「主人昨夜為劉涓子所射,取水以洗瘡。」因問小兒主人是誰?答曰:「是黃父鬼。
」乃將小兒還來,至聞搗藥聲,遙見三人,一人臥,一人開書,一人搗藥,即齊聲叫,突而前三人並走,遺一帙癰疽方,並一曰藥。時涓子得之,從宋武帝北征,有被瘡者,以藥塗之,隨手而愈。論者謂聖人作事,天必助之,蓋天以此授武帝也。涓子用方為治,千無一失,演為十卷,號曰「鬼遺方」(出龔慶宣《鬼遺方序》)。
白話文:
劉涓子不知道是什麼地方的人,晉朝末年,他在丹陽郊外射獵,忽然看到一個高約兩丈的東西,便射中了它。那東西跑得像閃電一樣快,發出的聲音像風雨一樣,晚上不敢追趕。隔天,他帶領門人和鄰居幾十人尋找它的蹤跡,到了山腳下看到一個小孩,便問他:「你姓什麼?」小孩回答說:「我主人昨天被劉涓子射傷,要我取水洗傷口。」於是又問小孩,你的主人是誰?小孩回答說:「是黃父鬼。」
劉涓子就將小孩帶了回來,聽到搗藥的聲音,遠遠看到三個人,一個人躺著,一個人看書,一個人搗藥。他們一起大叫,突然向前,三個人都跑走了,留下了一卷治療癰疽的藥方,和一種藥。當時,劉涓子得到了這些東西,跟隨宋武帝北伐,軍中有長瘡的人,用這藥塗抹,很快就好了。評論的人說,聖人做事,上天一定會幫助他,大概是上天將這藥方和藥給了武帝。劉涓子用這些藥方來治療疾病,從來沒有失誤過,將其整理成十卷,稱為「鬼遺方」(出自龔慶宣《鬼遺方序》)。
14. 羊昕
羊昕字敬元,不知何許人,志好文儒,性敦方藥,蒞事詳審,診療精能,以拯濟功奇,累遷中散大夫、義興太守。
白話文:
羊昕,字敬元,不知道是哪裡人。他喜歡讀書、研究儒學,個性篤實,精通醫藥方劑。他處理事務仔細審慎,診斷治療疾病的能力精湛,用來救濟百姓的功效顯著,因此多次升遷,最終擔任中散大夫和義興太守。
15. 秦承祖
秦承祖不知何郡人也,性耿介,有決斷,當時名人咸所歸伏,而專好藝術,精於方藥,不問貴賤,皆治療之,當時稱之為上手。(並《宋書》)
白話文:
秦承祖不知道是哪個郡縣的人,他個性正直剛毅,有主見能做決斷,當時有名望的人都願意歸順他、服從他,而且他特別喜愛鑽研醫術,精通藥方,不論對方身分貴賤,都替他們醫治,當時的人都稱讚他醫術高明。 (出自《宋書》)
16. 張子信
張子信,河內人也。清靜好文學,少以醫術知名。太寧中,徵為尚藥典御。(出《齊書》)
白話文:
張子信是河內郡人。他為人清靜寡欲,喜愛文學,年輕時就以醫術聞名。太寧年間,被徵召入宮擔任管理御用藥物的尚藥典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