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

1. 搓袞舒筋

道人詹志永,信州人。初應募為卒,隸鎮江馬軍。二十二歲,因習驍騎墜馬,右脛折為三,困頓且絕。軍帥命升歸營,醫救,鑿出敗骨數寸。半年稍愈,扶杖緩行,骨空處皆再生,獨腳筋攣縮不能伸。既落軍籍,淪於乞丐。經三年,遇朱道人,亦舊在轅門。問曰:「汝傷未復初,何不求醫?」對曰:「窮無一文,豈堪辦此?」朱曰:「正不費一文,但得大竹管,長尺許,鑽一竅,系以繩,掛於腰間。每坐則置地上,舉足搓袞之,勿計工程,久當有效。

」詹用其說,兩日便覺骨髓寬暢。試猛伸足,與常日瘥遠。不兩月,病筋悉舒,與未墜時等。予頃見丁子章,以病足故,作轉軸踏腳用之,其理正同。不若此為簡便,無力者立可辦也。(癸志)

白話文:

道人詹志永,是信州人。他最初應募當兵,被編入鎮江馬軍。二十二歲時,因為練習騎馬技巧而從馬背上摔下來,右小腿骨折成三段,傷勢嚴重,幾乎絕望。軍隊首領命令他返回營地,安排醫生治療。醫生鑿除了骨折處的壞死骨頭,長達數寸。經過半年,傷勢稍微好轉,他能拄著拐杖緩慢行走,但骨折處的骨頭雖然再生,卻只有一條腿筋縮緊,無法伸直。詹志永因此被除名軍籍,淪為乞丐。

過了三年,他遇到一位名叫朱道人的道士,這個道士也曾在軍隊中任職。朱道人問他:「你的傷勢還沒恢復到最初的狀態,為什麼不求醫?」詹志永回答說:「我身無分文,哪有能力去看醫生呢?」朱道人說:「其實不用花一分錢,只要找一根長度大約一尺的大竹管,在上面鑽一個小孔,用繩子綁起來,掛在腰間。每次坐下來的時候,就把竹管放在地上,用腳不斷地摩擦它,不要計較時間,長期堅持下去就會有效。」

詹志永聽從了朱道人的建議,兩天後就感覺到骨髓舒展了很多。他試著用力伸直腿,感覺比以前好多了。不到兩個月,他腿上的筋都伸展開了,恢復到摔倒之前一樣。

我最近見到了丁子章,他也是因為腿部有病,製作了一個轉軸踏腳器來治療,原理和這個方法是一樣的。但是這個方法更簡單方便,即使是體力不好的人也能輕鬆做到。

2. 檐溜盥手龍伏藏指爪中

石藏用近世良醫也。一士人嘗因承檐溜盥手,覺為物觸入指爪中。初若絲髮,然既數日稍長,如線伸縮,不能如常,始悟其為龍伏藏也。乃見石藏用扣其治療之方。藏用曰:「此方書所不載也。當以意去之。歸可末蜣螂塗指,庶不深入胸膜,冀它日免震厄之患。」士人如其言。

後因逆雷,見火光遍身。士人懼急以針穴指,果見一物自針穴所躍出,不能為災。李定云滕樞密。(《翰苑叢紀》)

白話文:

一位讀書人曾經在屋簷下洗手時,感覺有東西進入指縫,起初像是頭髮絲,但過了幾天逐漸變長,像線一樣伸縮,手指無法正常活動,才意識到是「龍伏藏」作怪。於是,他找到當時名醫石藏用,請教治療方法。石藏用說:「這病方書裡沒有記載,只能憑經驗治療。可以用蜣螂的末塗抹手指,希望能阻止它深入胸膜,免除日後受災的危機。」讀書人照著做了。

後來遇上雷擊,讀書人全身感受到火光,嚇得趕緊用針刺手指,果然看到一隻蟲子從針孔裡跳出來,才沒有釀成大禍。這個故事記載在《翰苑叢紀》中,作者是李定。

3. 婦人異疾

陳子直主簿妻有異疾,每腹脹則腹中有聲如擊鼓,遠聞於外,行人過門者皆疑其家作樂。腹脹消則鼓聲亦止。一月一作,經十餘醫,皆莫能名其疾。

白話文:

陳子直擔任主簿的妻子有一種奇怪的症狀,每當腹部脹痛時,肚子裏就會發出像敲擊鼓的聲音,在外面都能聽到,路過他們家門口的人都以爲他們在舉行娛樂活動。當肚子不疼了,鼓聲也就停止了。每個月發作一次,已經經過十幾個醫生治療,但都沒有能夠診斷出病因。

4. 嘔物如舌

鎮陽有士人嗜酒,日嘗數斗。至午夜飲興一發,則不可遏,家業殘破。一夕大醉,嘔出一物如舌,初視無痕竅,至欲飲時,眼遍其上,矗然而起。家人沃之以酒,立盡,至常日所飲之數而止。遂投之猛火,急爆烈為十數片。士人自此惡酒。

白話文:

從前,鎮陽縣裡有個讀書人,特別喜歡喝酒,每天都要喝好幾斗。到了半夜,酒興一來就控制不住,結果把家裡的財產都喝光了。有一天晚上,他喝得酩酊大醉,吐出了一樣東西,看起來像舌頭。一開始,上面沒有任何洞孔,但他想要喝酒的時候,就看到上面佈滿了洞,而且還直直地豎了起來。家人趕緊用酒澆灌它,瞬間就消失了,直到他喝到平時喝的量才停止。後來,他們把這個東西扔進猛火裡,它立刻爆裂成十幾片。從那以後,這個讀書人就再也不敢喝酒了。

5. 消食籠

齊諧記云:江夏郡安陸縣,隆安中,有人姓郭,名坦,兄弟三人,大兒得天行病後,遂大能食,一日食斛米,其家給可五年,貧罄後,乞至一家門前,已得飯,又復乞於其後門。此家出語之:「汝已就前門食了,那得復從後門來?」其人答曰:「實不知君家有兩門,腹大飢不可忍,後門有三畦薤,而一畦大蒜,因啖之,兩畦便大悶極,臥地。須臾大吐,吐一物似籠,因出地漸漸。

小主人持飯出,不復食,遂撮飯著所吐物上,即消成水。此病尋瘥。」(東坡《物類相感志》)

白話文:

《齊諧記》記載:江夏郡安陸縣,隆安年間,有個人姓郭名坦,兄弟三人。他的大兒子得了天行病之後,竟然變得食量驚人,一天可以吃一斛米,他家裡的財產即使供養他五年也將耗盡。家裡貧困無以為繼後,他便去一家門前乞討,已經得到了飯,又跑去後門乞討。這家人對他說:「你已經從前門吃過飯了,怎麼又從後門來?」那人回答說:「真的不知道你家有兩扇門,肚子實在太餓了,忍不住。我看到後門有三畦薤,其中一畦是蒜,便吃了它們,結果兩畦都讓我感到非常噁心,昏倒在地。過了一會兒,我吐出了東西,吐出了一件像籠子一樣的東西,然後才慢慢從地上爬起來。」

這家的小主人拿著飯出來,看到他吐了,就不再給他飯吃了,而是將飯放在他吐出來的東西上。結果,飯立刻化成水。這個人不久後就病好了。 (出自蘇軾《物類相感志》)

6. 孕婦腹內鐘鳴

有一貧士於常賣處買得一藥方冊子,其間有一方能治婦人腹內鐘鳴。用鼠窟前畚土研羅為末,每服二錢麝香湯調,其疾立愈。

白話文:

有一位窮困的人在平常販售的地方買到了一本藥方冊子,其中有一個能夠治療女性腹部內部發出聲音的方法。使用老鼠洞前面的泥土磨碎後製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搭配麝香湯調和,疾病立刻就會好轉。

7. 髀瘡兒出

異苑曰:晉時長山趙宣母任身如常,而髀上癢,搔之成瘡,兒從瘡出,母子平安。(太平御覽)

白話文:

《異苑》說:晉朝時長山縣有個叫趙宣的人,他的母親懷孕期間身體狀況正常,但大腿上卻很癢,她抓撓後患上了瘡病。後來孩子從這個瘡口中出生了,母子都安然無恙。(出自《太平御覽》)

8. 人面瘡

江左有商人,左膊上有瘡如人面,亦無它苦。商人戲滴酒口中,其面亦赤色。以物食之,亦能食。食多則覺膊內肉脹起,或不食之則一臂痹。有善醫者教其歷試諸藥,不以草木之類,悉試之無苦。至貝母,其瘡乃聚眉閉口。商人喜曰:「此藥可治也。」因以小葦筒毀其口灌之。數日成痂,遂愈。然不知何疾也。(本事方)

白話文:

江蘇一帶有個商人,左肩膀上長了個像人臉一樣的瘡,除了這個瘡之外,他並沒有其他痛苦。商人有一次玩著把酒滴進嘴裡的遊戲,結果發現瘡上的「臉」也變成了紅色。商人拿東西給它吃,它也能吃,吃多了就會覺得肩膀裡的肉脹起來,不吃的話就整條手臂發麻。

後來,有一個擅長醫術的人教他一個方法,叫他用各種各樣的藥物來試探,不限草藥,什麼都試,只要沒有苦味就行。最後試到貝母的時候,瘡上的「臉」竟然皺眉閉口了。商人非常高興,說道:「這藥能治好這個病!」於是就用一根小蘆葦管把貝母的口子弄破,灌進去。過了幾天,瘡就結痂了,病也好了。但是,他始終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麼病。

9. 啖物不知飽

江南逆旅中,一老婦啖物不知飽。徐德佔過逆旅,老婦訴以飢,其子恥之,對德佔以蒸餅啖之,盡一竹簣,約百餅,猶稱飢不已,日飯一石米,隨則利之,飢復如故。京兆醴泉主簿蔡繩,予友人也,亦得飢疾,每飢立須啖物,稍遲則頓僕悶絕,懷中常置餅餌,雖對貴官,遇飢則便齕啖。繩有美行,博學有文,為時聞人,終以此不幸,無人識其疾,每為之哀傷。

(筆談)

白話文:

江南一家旅店裡,住著一位老婦人,她吃東西總是吃不飽。徐德佔路過這家旅店,老婦人向他訴說自己的飢餓,她的兒子卻感到羞愧,於是拿了一竹筐的蒸餅給德佔,讓他給老婦人吃。老婦人吃完了整整一竹筐,大約有一百個餅,卻仍然喊餓,每天要吃一石米,吃過之後就拉肚子,飢餓感還是如同往常。

京兆醴泉的縣主簿蔡繩是我的朋友,他也患了這種怪病,每當肚子餓了,就必須馬上吃東西,稍微晚一點就會昏倒,失去意識。因此他經常把餅乾之類的食物放在懷裡,即使在貴官面前,只要餓了就會立刻拿出來吃。蔡繩品行高潔,博學多才,文筆很好,是當時的名人,但是因為這種怪病,沒有人知道他的病情,我每次想到他,都感到非常悲傷。

(筆談)

10. 腸癢疾

傅舍人忽得腸癢之疾,至劇時,往往對眾失笑,吃吃不止。此疾古人所未有。(《遁齋閒覽》)

白話文:

傅捨人突然得了腸癢病,到了嚴重的時候,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忍不住發笑,咯咯不停。這種疾病是古人都未曾見過的。(出自《遁齋閒覽》)

11. 王氏異疾

汾州王氏得病,右脅有聲如蝦蟆,常欲手按之,不則聲聲相接。群醫弗能辯,聞晉陽山人趙巒善診。巒曰:此因驚氣入於臟腑,不治而成疾,故常作聲。王氏曰:因邊水行次,有大蝦蟆躍高數尺,驀作一聲,氏忽驚叫,便覺右脅牽痛,自後作聲,尚似蝦蟆也。巒乃與六神丹服之。

來日取下青涎,類蝦蟆之衣,遂瘥。巒言診王氏脈,右關脈伏結,積病也,故止作積病。治用六神丹泄之而愈。(名醫錄)

白話文:

汾州王氏得了病,右邊肋骨附近有聲音,就像青蛙叫一樣,經常想用手按著它,不按的話就會不斷地響。許多醫生都無法判斷病情,聽說晉陽山人趙巒醫術精湛,便請他診治。

趙巒說:「這是因為驚嚇之氣侵入臟腑,沒有及時治療導致疾病,所以才會經常發出聲音。」王氏說:「當時我路過邊境,看見一隻巨大的青蛙跳起來好幾尺高,突然發出叫聲,我嚇了一跳,馬上就感覺到右邊肋骨疼痛,從那以後就一直有青蛙叫的聲音。」趙巒便給王氏開了六神丹服用。

第二天,王氏吐出了一些綠色的口水,就像青蛙的皮膚一樣,病就好了。趙巒說,他診脈時發現王氏右邊關脈沉伏而結實,這是積病的症狀,所以才會一直有青蛙叫的聲音。治病用六神丹瀉掉積滯,就痊癒了。(出自《名醫錄》)

12. 療飢蟲

從政郎陳撲富沙人母高氏年六十餘得飢疾,每作時如蟲齧心,即急索食,食罷乃解。如是三四年,畜一貓,極愛之,常置於傍。貓叫則取魚肉和飯以飼。一日貓適叫,命取鹿脯自嚼而啖貓。至於再覺一物上觸喉間,引手探得之,如拇指大,墜於地,頭尖匾類塌沙魚,身如蝦殼,長八寸,漸大侔兩指,其中盈實。剖之,腸肚亦與魚同,有八子,胎生,蠕蠕若小鰍。

人皆莫能識為何物。蓋聞脯香而出。高氏疾即愈。(類編)

白話文:

從事政治的郎中陳撲,是富沙人,他的母親高氏,年紀六十多歲時,患了一種奇怪的疾病。每當發病時,就好像有蟲子啃噬著心臟一般,立刻就想找東西吃,吃飽了才稍微好轉。這樣反覆了三四年。高氏養了一隻貓,非常寵愛它,常常把它放在身邊。貓叫的時候,就拿魚肉拌飯給它吃。

有一天,貓正好叫了,高氏便叫人去拿鹿脯,自己先嚼碎了再喂給貓吃。這時,高氏突然感覺到喉嚨裡好像有東西在動,用手進去摸了一下,摸到一個大約拇指大小的東西,掉到地上。這東西頭部尖尖的,扁平像塌沙魚,身體像蝦殼,長約八寸,逐漸長大,有兩根手指那麼粗。

剖開它,發現腸肚和魚一樣,裡面有八個小東西,是胎生的,蠕動著像小泥鰍一樣。

所有人都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據說它是被鹿脯的香味吸引而出來的。高氏的病從此就好了。(摘自《類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