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一服飲

福唐梁緄心脾疼痛,數年之間不能得愈,服藥無效,或教供事穢跡神,且持誦咒語,久之夢中告曰:「與汝良藥,名為一服飲。可取高良薑、香附子等分,如本條修制細末,二錢匕,溫陳米飲下,空心服為佳,不煩再服。」已而果驗,後嘗以濟人皆效。(類編 百一選方云:「二味須各炒然後合和,同炒即不效。」)

白話文:

福唐的梁緄,心口和脾胃經常疼痛,好幾年都沒辦法治好。吃藥也沒效果,有人教他供奉穢跡神,並且持誦咒語,過了一段時間,他在夢中神明告訴他說:「給你一個好藥方,名字叫做一服飲。你可以取高良薑、香附子等分量的藥材,按照原本的炮製方法處理成細末,每次用二錢匕的藥粉,用溫熱的陳米湯送服,最好是空腹服用,不需要再重複服用。」之後,梁緄照著做果然有效,後來他嘗試用這個藥方來幫助其他人,也都有效果。(《類編百一選方》裡面說:「這兩味藥必須各自炒過之後才能混合在一起,如果一起炒的話就沒效果。」)

2. 診法

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絡脈調均,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觀五臟有餘不足,六腑強弱,形之盛衰,以此參決死生之分。(千金方)

白話文:

診斷疾病的方法,通常在早上,此時陰氣尚未開始活動,陽氣也沒有消散,還沒吃東西,經脈的氣血還沒旺盛,絡脈也處於調和均勻的狀態,氣血也還沒有紊亂。這時才可以診斷出不正常的脈象。透過觸摸脈搏的跳動快慢和強弱,並觀察眼睛的神采,以及臉部的氣色,來判斷五臟的氣血是過盛還是不足,六腑的強壯或虛弱,還有身體的強盛或衰弱,藉此綜合判斷一個人的生死。

3. 動脈

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凶之法。寸口者,脈之大會,手太陰之動脈也。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漏水下百刻,榮衛行陰陽各二十五度為一周也。故五十度復會於手太陰。太陰者,寸口也,即五臟六腑之終始。(千金方)

白話文:

十二經脈都有動脈,但獨取寸口這個部位的脈象,來判斷五臟六腑的生死、吉凶的方法。寸口是脈搏匯聚的地方,屬於手太陰肺經的動脈。人呼吸一次,脈搏運行三寸;吸氣一次,脈搏也運行三寸,所以一呼一吸之間,脈搏共運行六寸。人一天一夜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次,脈搏運行五十度,循環全身,就像漏壺滴水一百刻的時間。營氣和衛氣在陰陽之間各運行二十五度,完成一個循環。所以五十度會回到手太陰經。手太陰經,指的就是寸口,也是五臟六腑循環的起點與終點。(出自《千金方》)

4. 脈形氣逆順

孫尚藥曰:凡診脈,先視人之長短、肥瘦,形氣相得者不病,形氣不相得者病,形氣損者危,形氣反者死。形氣既反,脈又加之懸絕者,形氣俱病,見者立死。故人長脈亦長,人短脈亦短,人肥脈亦厚,人瘦脈亦急,此形氣之相得也。然人賴五行以生,而常為八邪所攻,若非次有誤中他邪得病,亦易為治療,謂形氣相得也。

形氣不相得而反者,謂人長脈短之類,若得病,必難拯治。此是人之氣候,無病者不久當病,病者危,危者死矣。切須畏忌撙節,和氣養神,勿更恣意,不慎轉耗天真,深思深思。(雞峰方)

白話文:

孫尚藥說:凡是診脈,首先要觀察人的身高、體型胖瘦,如果體型和氣的運行狀況相協調,就沒有疾病;如果體型和氣的運行狀況不協調,就會生病;如果體型和氣都虧損,就很危險;如果體型和氣完全相反,就會死亡。如果體型和氣已經相反,脈象又呈現懸浮且斷絕的狀態,那就表示體型和氣都病入膏肓,看到這種情況的人很快就會死亡。所以,一般來說,人身材高脈象也長,人身材矮脈象也短,人肥胖脈象也厚實,人瘦弱脈象也急促,這是體型和氣相互協調的表現。然而,人依賴五行來生存,卻常常受到八種邪氣的侵襲,如果不是因為失誤而受到其他邪氣的侵擾而生病,也比較容易治療,這就是體型和氣相協調的情況。

體型和氣不協調且相反,比如身材高的人脈象卻短之類的情況,如果生病,就一定很難救治。這是人的氣候狀況,沒病的人不久也會生病,生病的人會很危險,危險的人會死亡。一定要懂得敬畏和節制,保持心平氣和,修養精神,不要再放縱自己的慾望,不注意的話會快速耗損天生的精氣,要仔細思考,仔細思考。(出自《雞峰方》)

5. 四時之脈

凡脈順四時者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中有和氣,軟滑而長,乃是不病之人,得病即易為治療,蓋從和氣而生也,用法萬全。如氣反、脈逆、形氣相失,名曰不可治,是形盛氣虛、形虛氣盛故不可治也。凡人形氣俱虛,安穀者過期而死,不安穀者不過期而死。安穀謂飲食且進期,是八節之氣候也。(雞峰方)

白話文:

正常人的脈象會隨著四季變化,春天脈象像琴弦般細長,夏天脈象洪大有力,秋天脈象輕柔如毛,冬天脈象沉實如石。這些脈象中都帶有平和之氣,觸摸起來柔軟滑順且長,這樣的人通常沒有疾病,即使生病也容易治療,因為他們的疾病是從平和之氣產生,使用藥物治療效果會很好。

如果身體的氣機運行反常、脈象逆亂,身體的形態和氣機不協調,就叫做不可治癒,這是因為身體虛弱但氣機強盛,或是身體強盛但氣機虛弱所導致。

如果人的形體和氣機都虛弱,能進食的人會超過預期的壽命而死,不能進食的人則不會超過預期的壽命而死。所謂的「安穀」是指飲食還能正常進食,預期的壽命是依照八節的氣候而定。(出自《雞峰方》)

6. 肥瘦虛實

診脈治病,必先度人之肥瘦,以調氣之虛實。虛則補之,實則泄之。若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必死。是形氣俱不足而脈反有餘,故死也。故人形盛,脈細少,氣不足者,危危者,近於死也。猶有可治之理,以氣不足而形盛故也。其形氣相得者生。是人形氣肥瘦長短,氣候相得故生也。

參五不調者病,謂脈氣交亂而不調故病也。上下寸關尺三部脈如參椿者,病甚也。三部脈左右手十至不可數者死。是一呼一吸,脈來往十至以上,無生氣也,故死矣。(雞峰方)

白話文:

診斷把脈治療疾病,一定要先衡量病人的體型是肥胖還是消瘦,來調整體內氣的虛弱或實在。虛弱就用補益的方法,實在就用疏泄的方法。如果體型消瘦,脈搏卻很大,胸中又有很多氣,這樣的人一定會死亡。這是因為身體的精氣都已不足,脈象卻反而有餘,所以會死亡。如果人體體格強壯,但脈搏細小虛弱,氣息不足,這是很危險的徵兆,接近死亡。但這種情況還有可以治療的機會,因為只是氣不足,身體還算強壯。如果身體的形體和氣息互相協調,這樣的人就能存活。這是因為人體體型的肥瘦長短,與氣息的運行互相協調的緣故。

如果診脈發現五臟的氣脈不協調,就會生病,這是指脈氣交錯混亂而不協調的緣故。上下寸關尺三部的脈象像枝幹交錯一樣,病情就很嚴重了。三部脈左右手十次脈動都難以數清的人會死亡。這是因為一呼一吸之間,脈搏跳動超過十次以上,表示沒有生氣,所以會死亡。(出自《雞峰方》)

7. 形氣相得相反

大凡診脈,先定四時之脈,便取太過、不及、虛實、冷熱、寒溫、至數、損益、陰陽衰盛、五行生剋、臟腑所屬,看之以為大法。然後取其人形神長短肥瘦、氣候虛實盛衰、性氣高下、布衣血食、老幼強弱,但順形神、四時五氣、氣候無過者,生之本。其形氣與五行者,危病。若過盛而形氣反逆,脈有懸絕者,死不治矣。(雞峰普濟方)

白話文:

大致上來說,診斷脈象時,要先確定這個脈象屬於哪個季節的脈,接著判斷它是太過、不及、虛弱、實在、寒冷、燥熱、寒性、溫性、脈搏次數、損耗與增益、陰陽衰弱或旺盛、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以及對應的臟腑,這些都是診斷的大原則。然後,還要觀察病人的外形,包括高矮胖瘦、精神狀況、體質虛實強弱、性格、穿著打扮、飲食習慣、年紀大小、身體強壯與否等等。如果外形、精神、四時五氣、氣候這些因素都和諧一致,沒有過度或不足的情況,這就是生命健康的根本。如果外形、精神和五行之間出現不協調的情況,就代表病情危險。如果過度旺盛,而且外形、精神和脈象都呈現相反的狀況,甚至脈象呈現懸絕的狀態,那就代表病重到無法醫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