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9)

1. 傷寒有五

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自霜降至春分,傷風冷即病者,謂之傷寒;冬受寒氣,春又中風而病者,謂之溫病;至夏發者,名熱病;病而多汗者,謂之濕溫;其傷八節虛邪者,謂之中風。

白話文:

傷寒可以分為五種:一種是中風,一種是狹義的傷寒,一種是濕溫,一種是熱病,還有一種是溫病。從霜降到春分這段期間,如果因為吹風受寒而生病的,就稱為傷寒;冬天感受了寒氣,到了春天又因為受風而生病的,就稱為溫病;如果到夏天才發病的,就叫做熱病;生病而且出很多汗的,就叫做濕溫;至於因為受到八節時令不正的虛邪侵襲而生病的,就叫做中風。

2. 陽證傷寒

程元章婺源遊汀人與妻皆嗜食鱉,婢梅香主炰飪,每滋味不適口,必撻之。嘗得一大者,長尺方操刀欲屠,睹其伸縮顫悸,為之不忍,指而與言:「我尋常烹製少失,必遭杖責罰,今放汝不殺,亦不過痛打一頓。」遂解縛置於舍後汙池中,池廣二丈,水亦未嘗竭。程夫婦以鱉肥大且滿意飫餐,既失之,怒甚,杖婢數十。

經二年,婢患熱疾,發狂奔躁,不納粥飲,體熱昏憒,蓋陽證也。家人知不可療,升入池上茅亭以待絕命。明日天未曉,聞有扣宅後門扉者,謂為鬼物,叱去之,乃言:「我是梅香,病已無事,乞令歸家啟關。」信然問其故,對曰:「半夜後彷彿見一黑物,將濕泥草遍罨我身上,環繞三四十匝,便覺心下開豁,四肢清涼,全無所苦,始知獨在亭子內。

」程氏未以為然,迨暮復使往效昨夕偃臥而密伺察之,見巨鱉自池出,銜水藻浮萍遮覆其體,程不省,所以婢詳道本末,云:「鱉此昔日其大加倍,視尾後穿竅尚存。」於是涸池取得之,送諸深溪。程追悼前過,不復食此。鄉人聞者相傳,以為戒。邑醫虞和仲時到彼,親見其事,為洪作霖夢弼言:「熱證之極猝未可解者,汲新井水浸衣裳互熨之為妙。」不謂水族細微亦能如此,蓋陰德所招云。

(類編)

白話文:

程元章在婺源遊玩時,認識了一戶汀州人家,這對夫妻都非常喜歡吃鱉。家裡的婢女梅香負責烹煮,每次做出來的味道不合他們的口味,就會遭到鞭打。有一次,他們得到了一隻很大的鱉,足足有一尺長。程元章正要拿刀宰殺時,看到鱉伸縮顫抖的樣子,覺得不忍心,就指著鱉說:「我平常烹煮時稍微出錯,就會遭到杖打責罰。今天放你一條生路不殺你,我也頂多被打一頓而已。」於是就解開捆綁鱉的繩子,將牠放到家後面的污水池中。這個池塘有兩丈寬,水也沒有乾涸過。程氏夫妻因為沒吃到這隻又肥又大的鱉,非常生氣,把婢女打了數十下。

過了兩年,婢女梅香得了熱病,發狂躁動,不肯吃粥喝水,身體發熱昏迷,這是典型的陽證。家人知道無法醫治,就把她抬到池塘邊的茅亭上等死。第二天還沒天亮,聽到有人敲後門,以為是鬼,就大聲呵斥要對方離開。那人說:「我是梅香,病已經好了,請開門讓我回家。」大家覺得很奇怪,問她原因。她說:「半夜之後,我好像看到一個黑色的東西,用濕泥草蓋滿我的全身,繞了三四十圈,就覺得胸口開闊、四肢清涼,完全不覺得痛苦,才知道自己獨自在亭子裡。」

程氏不相信,等到傍晚,又讓梅香照昨晚一樣躺下,然後偷偷觀察,看到一隻巨大的鱉從池塘裡出來,嘴裡含著水藻浮萍遮蓋在梅香身上。程氏這才明白,婢女詳細地說出事情的經過,說:「這隻鱉比以前大了一倍,看到牠尾部後面的洞還在。」於是把池塘的水抽乾,把鱉捉起來,送到深溪放生。程元章後悔以前的過錯,再也不吃鱉了。鄉里的人聽到這件事,都互相傳述,引以為戒。當地的醫生虞和仲當時也到那裡,親眼見到這件事,就告訴洪作霖和夢弼說:「熱病到了極點,突然無法解開時,用剛汲取的井水浸濕衣服,然後互相熨燙是最好的方法。」沒想到水族這麼微小的生物也能這樣,大概是陰德所感召的吧!

3. 竹葉石膏湯

袁州天慶觀主首王自正病傷寒旬餘,四肢乍冷乍熱,頭重氣塞,唇寒面青,累日不能食,勢已甚殆。袁州唯一醫徐生能調治此疾,診之曰:「脈極虛,是為陰證,必服桂枝湯乃可。」觀宇去城三里,徐居在城內,留藥而歸,未及煮,若有語之曰:「何故不服竹葉石膏湯?」王回顧不見寮中,但有一老道士適入市,只小童子在,呼問之曰:「恰何人到此?」曰:「無人。

」自正惑焉,急遣邀徐醫還,正告之:「教我服此如何?」徐曰:「寒燠如冰炭,君之疾狀已危,果餌前藥,立見委頓,它日殺人之謗,非吾所能任也。」自為煮桂枝湯一碗曰:「姑飲之,正使不對病,猶未至傷生,萬一發躁狂眩,旋用師所言,未為晚。

」方酬答,次復聞耳傍人云:「何故不肯服竹葉石膏湯?」自正益悚,俟徐去,即買見成藥兩帖,付童使煎,又聞所告如初,於是斷然曰:「神明三告我,殆是賜以更生,安得不敬聽?」即盡其半。先時頭不能舉,若戴物千斤,倏爾輕清,唇亦漸暖,咽膈通暢無礙,悉服之,少頃汗出如洗,徑就睡,及平旦脫然如常。時自正為人謹飭,常茹素,與人齋醮盡誠,故為神所佑如此。

(庚志)

白話文:

袁州天慶觀的觀主王自正,得了傷寒病十多天,四肢時冷時熱,頭部沉重,呼吸不暢,嘴唇冰冷,臉色發青,連續多天都吃不下飯,病情已經非常危險。袁州只有一位醫生徐先生能治療這種病,他診斷後說:「脈搏非常虛弱,這是陰證,必須服用桂枝湯才可以。」觀宇離城三里路,徐醫生住在城裡,他留下藥就回去了,還沒來得及煮藥,好像有人對他說:「為什麼不服用竹葉石膏湯呢?」王自正回頭看,沒看見房裡有人,只有一位老道士剛好從市集回來,只有一個小童子在,他叫住童子問:「剛才有誰來過這裡嗎?」童子說:「沒有人。」

王自正感到疑惑,趕緊派人去請徐醫生回來,並告訴他:「有人教我服用這個藥,怎麼樣?」徐醫生說:「忽冷忽熱像冰炭一樣,你的病情已經很危險了,如果服用了我開的藥,會立刻虛弱倒下,以後如果有人說是你吃了我的藥才死的,這個罪名我承擔不起啊。」王自正自己煮了一碗桂枝湯說:「先喝下這碗吧,就算不對症,也不至於傷到性命,萬一出現煩躁眩暈,再用你說的藥也不遲。」

話還沒說完,又聽到耳邊有人說:「為什麼不肯服用竹葉石膏湯呢?」王自正更加害怕,等徐醫生離開後,他馬上買了兩帖現成的藥,交給童子去煎,又聽到和之前一樣的聲音,於是果斷地說:「神明三次告訴我,大概是賜給我重生的機會,怎麼能不恭敬地聽從呢?」他立刻喝了半帖。之前頭部抬不起來,像戴著千斤重的東西,立刻感到輕鬆清爽,嘴唇也漸漸溫暖,喉嚨和胸腔都暢通無阻,他把剩下的藥都喝完,過了一會兒,汗像洗澡一樣流出來,就睡著了,等到天亮,病就完全好了。當時王自正為人謹慎,一直吃素,和人舉辦齋醮都盡心盡力,所以得到神明的保佑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