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5)

1. 仲景治渴

提點鑄錢朝奉郎黃沔久病渴極疲瘁,予每見必勸服八味丸。初不甚信,後累醫不痊,謾服數兩遂安。或問渴而以八味丸治之何也?對曰:漢武帝渴,張仲景為處此方。蓋渴多是腎之真水不足致然,若其勢未至於消,但進此劑殊佳,且藥性溫平無害也。(泊宅編)

白話文:

鑄錢朝奉郎黃沔先生久病,非常口渴,身心疲憊不堪。我每次見到他,都勸他服用八味丸。起初他不太相信,後來看了很多醫生都治不好,才勉強服用了幾兩,病情就痊癒了。有人問我,口渴為什麼要用八味丸治療呢?我回答說:漢武帝曾經口渴,張仲景就用這個藥方來治療他。因為口渴大多是腎臟的真水不足造成的,如果病情還沒有嚴重到消瘦的地步,服用這個藥方非常有效,而且藥性溫和平和,沒有副作用。(出自《泊宅編》)

2. 浮石止渴

交州記曰:「浮石體虛而輕,煮飲止渴。」

白話文:

《交州記》說:“浮石這種藥材身體裡有很多空洞,重量很輕,用來熬水喝可以解渴。”

3. 苦酒消渴

卞蘭苦酒消渴,時魏明帝信巫女用水方,使人持水賜蘭,蘭不肯飲,詔問其意,蘭言:「治病自當以方藥,何信於此?」帝為變色,而蘭終不服。(《三國志》)

白話文:

當時魏明帝相信巫婆用的偏方,派人拿水給卞蘭喝,但卞蘭不願喝。皇帝問她為什麼不想喝水,卞蘭說:“治療疾病應該按照正規的方法來做,何必相信這些呢?”皇帝臉色一沈,但是卞蘭始終沒有服下那杯水。

4. 熱中消中富貴人

多飲數溲曰熱中,多食數溲曰消中,多喜曰瘨,多怒曰狂。熱中、消中皆富貴人也。(《內經》)

白話文:

經常喝水卻尿頻叫做「熱中」;吃得多但尿頻叫做「消中」。「熱中」和「消中」都是富裕人的病(出自《黃帝內經》)。

5. 心痛

心藏神,心者身之主也。其正經為風邪所乘,名真心痛。旦發夕死,夕發旦死。心有包絡脈,是心之別脈,為風冷所乘,亦令心痛。然乍輕乍盛,不至於死。又手少陰心之經,其氣逆,謂之陽虛陰厥,亦令心痛。其痛引喉是也。其心下急痛,名脾。心痛腹脹而心痛,名胃。心痛下重而苦泄,寒中為腎心痛。

又有九種心痛:一蟲,二疰,三風,四悸,五食,六飲,七冷,八熱,九支。從來,此皆邪氣乘於手少陰之絡,邪氣搏於正氣,邪正相擊,故令心痛。診其心脈急者,為痛引背,食不下。寸口脈沉緊,苦心下寒時痛,關上脈緊,心下苦痛。左手寸脈沉,則為陰陽絕者,無心脈也。

苦心下毒痛。(雞峰方)

白話文:

心臟是神明的居所,也是人體的主宰。當心臟的經脈受到風邪入侵時,就會出現名為「真心痛」的疾病。這種疾病發作時,可能在早晨發病,晚上就死亡,或者晚上發病,早晨就死亡。

心臟還有一條名為「包絡脈」的支脈,當這條脈絡受到風寒侵襲時,也會引起心痛,但這種心痛的程度會時輕時重,不至於致命。

另外,手少陰心經的氣逆現象,叫做「陽虛陰厥」,也會導致心痛,這種心痛會牽連到喉嚨。

如果感到心下急痛,可能是脾臟出了問題;如果心痛伴隨腹脹,可能是胃出了問題;如果心痛伴隨下墜感和腹瀉,可能是腎臟出了問題,稱為「寒中為腎心痛」。

此外,還有九種心痛:一是蟲痛,二是疰痛,三是風痛,四是悸痛,五是食痛,六是飲痛,七是冷痛,八是熱痛,九是支痛。這些心痛都是因為邪氣入侵手少陰心經的絡脈,邪氣與正氣相互搏鬥,導致心痛。

如果診斷時發現心脈跳動急促,可能是心痛引發背痛,食慾不振;如果寸口脈沉緊,可能是心下寒涼伴隨疼痛;如果關上脈緊,可能是心下苦痛;如果左手寸脈沉,可能是陰陽失調,甚至沒有心脈跳動。

如果感到心下劇烈疼痛,可能是中毒了。(雞峰方)

6. 腹痛有數種

有人患腹痛,其狀不一,有風痛、熱痛、有冷痛、有冷積痛、有氣積痛、有蟲痛、有婦人經脈行而先腹痛、有小兒瘡疹出而先腹痛者。滿腹虛服暖藥無效者,此風痛也。宜服官局胃風湯、火杴草丸,如附子、烏頭之類。大便秘結、小便赤而喜冷飲食者,此熱痛也。後生宜四順飲,老人宜服大麻仁丸,皆局方。

有塊起而腹痛者皆積也。冷積則面無色、瘦瘁、脈沉伏,宜於暖藥中用巴豆,如官局積氣丸之類。氣積多噫氣,宜服嘉禾散、調氣散、五鬲寬中散,如茴香、丁香、木香、沉香之類。食積則多噫酸、口出清水、噁心,宜服京三稜、蓬莪朮、乾漆之類,亦須兼巴豆。至於腹中有塊起急,以手按之便不見,五更心嘈、牙關轎硬、噁心而清水出,及夢中齧齒者,此謂之蟲痛。宜服官局化蟲丸,如使君子之類。

又有室女婦人月經行先腹痛,此特與諸痛不同,只可服四物湯。小兒身熱、足冷、耳及尻骨冷、及眼澀者,皆瘡疹候,必先腹痛。蓋疹子先自腸胃中出,然後發於外。宜服葛根升麻湯及綿煎散之類。舒王解痛字云:「宜通而塞則為痛。」此極有理。凡痛須通利臟腑,乃能隨其冷熱,而須用巴豆、大黃、牽牛,此最要法。

(醫余)

白話文:

有人腹痛,症狀各不相同,包括風痛、熱痛、冷痛、冷積痛、氣積痛、蟲痛,以及婦女經期前腹痛和小孩出疹前腹痛。

如果肚子空虛,服用溫熱藥物無效,就是風痛。應該服用官局方胃風湯、火杴草丸,以及附子、烏頭等藥物。

如果便秘、小便赤黃且喜愛冷食,就是熱痛。年輕人應該服用四順飲,老年人應該服用大麻仁丸,這些都是局方。

如果肚子上有硬塊且疼痛,就是積痛。如果是冷積痛,患者臉色蒼白、體瘦、脈沉伏,應該在溫熱藥物中加入巴豆,例如官局方積氣丸。如果是氣積痛,患者常有噯氣,應該服用嘉禾散、調氣散、五鬲寬中散,以及茴香、丁香、木香、沉香等藥物。如果是食積痛,患者常有噯酸、口吐清水、噁心,應該服用京三稜、蓬莪朮、乾漆等藥物,也需要配合巴豆。

如果肚子上有硬塊,用手按壓就消失,半夜心燒、牙關緊閉、噁心吐清水,還夢到咬東西,就是蟲痛。應該服用官局方化蟲丸,以及使君子等藥物。

未婚女性在經期前腹痛,這和其他的腹痛不同,只能服用四物湯。小孩發燒、腳冷、耳朵和臀部冷、眼睛澀,都是出疹的徵兆,也會先腹痛。因為疹子先從腸胃中長出,才會長到外面。應該服用葛根升麻湯和綿煎散等藥物。

舒王解痛字中說:「宜通而塞則為痛。」這句話非常有道理。任何疼痛都需要暢通臟腑,才能根據寒熱情況,使用巴豆、大黃、牽牛等藥物,這是最關鍵的治療方法。

7. 大瀉腹痛

有人每日早起須大瀉一行,或時腹痛,或不痛,空心服熱藥亦無效,後有智者察之,令於晚食前更進熱藥,遂安。如此常服,竟無恙。蓋暖藥雖平旦空腹,至晚藥力已過一夜,陰氣何以敵之?於晚間再進熱藥,則一夜暖藥在腹,遂可以勝陰氣。凡治冷疾皆如此。

白話文:

有個人每天早上起來就必須上大號,而且經常肚子痛,有時痛有時不痛,空腹服用溫熱的藥物也沒有效果。後來有個聰明人觀察到這個情況,就建議他在晚飯前再服用一次溫熱的藥物,結果就沒事了。

這個人之後就一直服用這個藥物,身體也一直很健康。這是因為溫熱的藥物雖然早上空腹服用,但是到晚上藥力已經過了一整夜,陰寒之氣怎麼可能敵得過藥力呢?所以在晚上再服用一次溫熱的藥物,藥力就能在肚子裡持續一整晚,這樣就能夠克服陰寒之氣。

治療寒症都應該遵循這種方法。

8. 暑月破腹

一曰傷暑,二曰傷冷物,食瓜果、飲水之類。三曰夏季心火旺,心經熱則小水不利,行大腸,謂之水穀不分。傷暑而瀉者,心躁、頭痛、作渴,宜服香薷飲、烏金散。傷冷物而瀉者,腹痛、水瀉、穀食不化,宜服暖藥,如附子及理中丸、二氣丹、正丸、丹、紫蘇丸之類。水穀不分者,宜服大順散、五苓散。

二藥專分清濁。暑月多此疾,故人多用之。凡瀉不可急以熱藥止之,恐成痢。(同上)

白話文:

夏天容易生病,其中一種是中暑,症狀包括頭疼、口渴、腹瀉,可以服用香薷飲、烏金散。另一種是吃冰冷的食物引起的腹瀉,症狀是腹痛、水瀉、消化不良,可以服用溫熱的藥物,例如附子、理中丸、二氣丹、正丸、丹、紫蘇丸。還有一種是夏季心火旺盛,導致水穀不分,可以用大順散、五苓散治療。這兩種藥可以分清濁氣,夏天這種病很常見,所以很多人會用到它們。需要注意的是,腹瀉不能急着用熱藥止泻,否则可能会变成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