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四 (1)
卷四 (1)
1. 卷四
2. 勞瘵
3. 五勞
夫人作勞傷於五臟,五臟之氣因傷成病,故謂之五勞。肺勞之狀,短氣而面腫,不聞香臭;肝勞之狀,面目乾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臥,目視不明;心勞之狀,忽忽喜忘,大便難,或時溏利,口內生瘡;脾勞之狀,舌根苦直,不得嚥唾;腎勞之狀,背難俯仰,小便不利,赤黃而有餘瀝,囊濕生瘡,小腹裡急。治法:肝勞補心氣,心勞補脾氣,脾勞補肺氣,肺勞補腎氣,腎勞補肝氣。
此療子以益母也。經曰: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補其根本。肝心為陽,脾肺腎為陰。夫五臟實亦成勞,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白話文:
一個人如果因為過度勞累而損傷五臟,五臟的氣因為受傷而生病,所以稱之為五勞。
肺勞的狀況是,呼吸短促且臉部浮腫,聞不到香臭氣味;肝勞的狀況是,臉色和眼睛周圍乾燥發黑,口中發苦,精神無法集中,容易感到恐懼,不能獨自入睡,視力模糊;心勞的狀況是,常常健忘,大便困難,有時又會腹瀉,口內容易長瘡;脾勞的狀況是,舌根感覺苦澀僵硬,無法順利吞嚥口水;腎勞的狀況是,背部難以彎腰或伸直,小便不順暢,顏色呈現赤黃且滴滴答答排不乾淨,陰囊潮濕容易長瘡,小腹內部有緊迫感。
治療方法是:肝勞要補益心氣,心勞要補益脾氣,脾勞要補益肺氣,肺勞要補益腎氣,腎勞要補益肝氣。
這種治療方法是根據用益母草來調養身體的原則。經典上說:「聖人會在春夏養護陽氣,秋冬養護陰氣,來補養身體的根本。」肝和心屬陽,脾、肺和腎屬陰。五臟其實也會因為過勞而產生問題,如果是虛弱就應該補養,如果是強盛就應該洩除。
4. 六極
六極者:筋極主肝,脈極主心,肉極主脾,氣極主肺,骨極主腎,精極主臟腑。筋極之狀,令人數轉筋,十指手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脈極之狀,忽忽喜忘,少顏色,眉發墮落。肉極之狀,飲食無味,不生肌肉,皮膚枯槁。氣極之狀,正氣少,邪氣多,氣不足,多喘少言。
骨極之狀,腰脊酸削,齒痛,手足煩痛,不欲行動。精極之狀,肉虛少氣,喜忘,鬢衰落。然謂之極者,病重於勞也。治法與治勞同。
白話文:
六極指的是:筋的極限狀態對應肝,脈的極限狀態對應心,肌肉的極限狀態對應脾,氣的極限狀態對應肺,骨的極限狀態對應腎,精的極限狀態對應所有臟腑。
筋的極限狀態的症狀是,讓人頻繁抽筋,十個手指的指甲都疼痛,感覺疲勞倦怠,無法長時間站立。脈的極限狀態的症狀是,經常健忘,臉色蒼白,眉毛和頭髮脫落。肌肉的極限狀態的症狀是,吃東西沒味道,肌肉無法生長,皮膚乾燥枯槁。氣的極限狀態的症狀是,正氣虛弱,邪氣旺盛,氣不足,常常喘氣,說話也少。
骨的極限狀態的症狀是,腰椎背脊痠軟無力,牙齒疼痛,手腳煩躁疼痛,不想活動。精的極限狀態的症狀是,身體虛弱,氣不足,健忘,鬢角頭髮稀疏脫落。之所以稱之為「極」,是因為這些病症比勞累過度更為嚴重。治療方法和治療勞累過度的方法相同。
5. 七傷
七傷者,一曰大怒逆氣傷肝;二曰憂愁思慮傷心;三曰飲食大飽傷脾;四曰形寒飲冷傷肺;五曰久坐濕地傷腎;六曰風雨寒濕傷形;七曰大怒恐懼傷志。肝傷則少血目暗;心傷則苦驚喜忘;脾傷則面黃善臥;肺傷則短氣咳嗽;腎傷則短氣腰痛厥逆下冷;形傷則皮膚枯槁;志傷則恍惚不樂。治法與五勞六極同。
白話文:
所謂的「七傷」,指的是:第一種是過度憤怒,導致氣逆上衝而損傷肝臟;第二種是過度憂愁思慮,損傷心臟;第三種是飲食過量,損傷脾臟;第四種是身體受寒又喝冷飲,損傷肺臟;第五種是久坐潮濕的地方,損傷腎臟;第六種是遭受風雨寒濕侵襲,損傷身體;第七種是過度憤怒或恐懼,損傷意志。肝臟受損會導致血少,眼睛昏花;心臟受損會導致容易驚恐,健忘;脾臟受損會導致面色發黃,嗜睡;肺臟受損會導致呼吸短促,咳嗽;腎臟受損會導致呼吸短促,腰痛,手腳冰冷;身體受損會導致皮膚乾枯;意志受損會導致精神恍惚,不快樂。治療方法和治療五勞六極的方法相同。
6. 虛勞
男子平人脈大為勞,極虛亦為勞。男子勞之為病,其脈浮大,手足煩,春夏極,秋冬瘥,陰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寸口脈浮遲,浮則為虛,遲則為勞。虛則衛氣不足,浮則榮氣竭。脈直者遲逆虛也。脈澀無陽,是腎少。寸關澀無血氣逆冷,是大虛。脈浮微緩而大者也,勞也。脈微濡相搏為五勞,微弱相搏虛損為七傷。
白話文:
男子平常人的脈象變大,是因為勞累過度,極度虛弱也是因為勞累。男子因為勞累所引起的疾病,他的脈象會呈現浮大,手腳容易煩躁,春夏時節症狀會加劇,秋冬時節則會減輕,會有陰寒精液自己流出的情況,身體酸痛削弱到無法行走。寸口脈呈現浮而遲緩,浮脈代表虛弱,遲脈代表勞累。虛弱代表衛氣不足,浮脈代表榮氣衰竭。脈象呈現直而遲緩,則代表虛弱逆亂。脈象澀滯代表陽氣不足,是腎氣虧少的徵兆。寸關脈澀滯,代表血氣不足,身體會逆冷,這是極度虛弱的表現。脈象浮、微弱、緩慢而且大,這也是勞累的表現。脈象微弱而柔細,搏動時斷時續,代表五勞(心、肝、脾、肺、腎的勞損);脈象微弱無力,搏動虛弱,代表七傷(大飽傷脾、大怒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濕地傷腎、形寒飲冷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志)。
7. 冷勞
冷勞之人氣血枯竭,表裡俱虛,陰陽不和,精氣散失,則內生寒冷也。皆由臟腑久虛積冷之氣遂今宿食不消,心腹積聚,臍腹疼痛,面色痿黃,口舌生瘡,大腸泄痢,手足無力,骨節痠疼,久而不痊,轉加羸瘦,故曰冷勞。(以上雞峰方)
白話文:
所謂的「冷勞」,指的是一個人因為氣血極度虧虛,導致身體內外都虛弱,陰陽失調,精氣耗散,進而產生內在的寒冷感。這種情況多半是因為臟腑長期虛弱,累積寒冷之氣,使得積存的食物無法消化,在心腹部位形成積塊,導致肚臍周圍腹痛、臉色枯黃、口舌生瘡、大腸經常腹瀉、手腳無力、關節痠痛等症狀。若長期不治療,身體會更加消瘦虛弱,因此稱之為「冷勞」。
8. 勞疰
勞,動作也。郭逢原曰:凡人暫爾疲倦,通謂之勞。而今人以勞為惡疾而惡聞之,親戚朋友共為隱諱,見其疾狀莫敢呼之。殊不知勞之為病,初起於動作,不能節謹,至於疲倦,且傷不已,漸成大疾。凡言虛勞者,五勞是也。六極七傷為類,蓋蒙莊所謂精太用則竭,神太勞則弊者。
治法不過補養五臟,滋益氣血,使之強盛,則其疾自去。又有傳屍勞者,則非此類。蓋緣屍疰及挾邪精鬼氣而成者也。經曰:人有三虛,逢年之衰,遇月之空,失時之和,乍感生死之氣,忽犯鬼物之精。大概寒熱淋露,沉沉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無處不惡。積月累年,漸就委頓。
既死之後,又復傳疰他人者是也。茲又須用通神明,去惡氣諸藥以治之。經曰:草木鹹得其性,鬼神無所遁情。刳射剸犀,驅曳邪惡。飛丹煉石,引納清和。疑其為此疾而設。(同上)
白話文:
「勞」的意思是動作。郭逢原說:一般人短暫的疲倦,都叫做勞。但是現在的人把「勞」當成很嚴重的疾病,甚至避諱談論,親戚朋友都一起隱瞞,看到生病的人也不敢說出來。卻不知道「勞」這種病,最初是因為動作沒有節制,導致疲倦,而且沒有好好休息,漸漸變成大病。所謂「虛勞」,就是指五勞,跟六極七傷是同一類的,大概就是莊子所說的「精用過度就會耗竭,神勞過度就會衰敗」。
治療方法不外乎是補養五臟,滋養氣血,使身體強壯,病自然就會好。另外還有「傳屍勞」,就不是這一類了。傳屍勞是受到屍疰和邪精鬼氣影響造成的。經典上說:人有三種虛弱的情況,一是遇到年老體衰,二是遇到月亮虧虛,三是失去時令的調和,有時候感受到生死之氣,有時候又受到鬼怪精靈的侵擾。大概是因為寒冷、發熱、淋雨、或長期處於陰暗潮濕的地方,默默地,說不出哪裡不舒服,卻哪裡都不好,積年累月,漸漸變得萎靡不振。
這種病死後,還會傳染給其他人,就是「傳屍勞」。這種病就需要用可以通神明、去除邪氣的藥物來治療。經典上說:草木都有各自的特性,鬼神也逃不過藥物的特性。要像射箭一樣精準地使用藥物,驅除邪惡;要像犀牛角一樣銳利地去邪;要煉製丹藥,引導清和之氣進入身體。這個疾病,大概就是針對傳屍勞這種病而設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