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四 (4)
卷四 (4)
1. 咒水治哽
以淨器盛新汲水一盞,捧之,面東默唸云:謹請太上東流順水,急急如南方火帝律令敕。一氣念七遍,即吹一口氣入水中,如此七吹,以水飲患人立下。或用此咒水,可以食針並竹刺。(百一選方)
白話文:
用乾淨的容器裝一杯剛打好的新水,捧著它,面向東邊,默念:「恭請太上東流順水,急急如南方火帝律令敕。」一口氣念七遍,然後朝水吹一口氣,這樣吹七次。讓病人喝下這水,馬上就會好。或者用這個咒語加持的水,可以讓人吞下的針或竹刺順利排出。
2. 漁人治哽
蘇州吳江縣浦村王順富家人因食鱖魚,被哽骨橫在胸中,不上不下,痛聲動鄰里,半月餘,飲食不得,幾死。忽遇漁人張九言:「你取橄欖與食,即軟也。」適此春夏之時,無此物。張九云:「若無,尋橄欖核搗為末,以急流水調服之。」果安。問張九:「你何緣知橄欖治哽?」張九曰:「我等父老傳橄欖木作取魚掉篦,魚若觸著即便浮,被人捉卻,所以知魚怕橄欖也。今人煮河豚須用橄欖,乃知化魚毒也。
」(名醫錄)
白話文:
蘇州吳江縣浦村有個叫王順富的人,他的家人因為吃了鱖魚,被魚骨頭卡在胸口,不上不下,痛得大聲哀嚎,鄰居都聽到了,這樣持續了半個多月,都不能吃東西,幾乎要死了。
這時,剛好遇到一個漁夫張九,他說:「你們拿橄欖給他吃,魚骨頭就會軟化了。」但當時正值春夏季節,沒有橄欖。張九又說:「如果沒有橄欖,就找橄欖核搗成粉末,用流動的急水調和後服用。」結果,病就好了。
有人問張九:「你是怎麼知道橄欖能治魚骨卡住的?」張九說:「我們老一輩傳下來說,用橄欖木做撈魚的工具,魚只要碰到就會浮起來,然後被人抓走,所以知道魚怕橄欖。現在人煮河豚的時候必須用橄欖,就知道橄欖能解魚毒了。」
3. 治哽
滁州蔣教授,名南金,因食鯉魚玉蟬羹為肋骨所哽。凡治哽藥及象牙屑用之,皆不效。或令以貫眾,不以多少,濃煎汁一盞半,分三服,並進,連服三劑,至夜一咯而出。因戲云:「此管仲之力也。」(《百一選方》)
白話文:
滁州的蔣教授,名叫南金,因為吃了鯉魚玉蟬羹而被魚刺哽住,卡在肋骨的地方。所有治療哽噎的藥物和象牙屑都用過了,都沒有效果。有人建議用貫眾,不論用量多少,將貫眾濃煎成一碗半的藥汁,分成三次服用,連續服用三帖,到了晚上,就「咯」的一聲把魚刺吐出來了。因此他開玩笑說:「這真是管仲的力量啊!」
4. 故魚網治哽
故魚網主哽,以網覆哽者頸差如煮汁飲之,骨當下矣。(本草)
白話文:
所以,魚網主要用來治療哽噎,用魚網覆蓋在哽噎者的脖子上,就像煮湯一樣飲用它的汁液,骨頭自然就會吞下去了。(本草綱目記載)
5. 倉卒有智
秀州士大夫家一小兒五歲,因戲劇以首入搗藥臼中,不復出,舉家驚呼,無計。或教之,使執兒兩足,以新汲水急澆之。兒驚啼,體縮,遂得出。又有小兒觀打稻,取谷芒置口中,黏著喉舌間,不可脫。或令以鵝涎灌之,即下。蓋鵝涎能化谷也。二者皆一時甚急,非倉卒有智,未易脫。《夷堅志》
白話文:
在秀州,有一戶士大夫家裡,一個五歲的小孩,因為玩耍時把頭伸進搗藥的臼裡,結果出不來了。全家人驚慌失措,束手無策。有人教他們說,抓住小孩的兩條腿,然後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急速地澆在小孩身上。小孩受到驚嚇啼哭,身體縮了一下,就出來了。
另外,又有一個小孩看人家打稻子,把稻穗上的芒刺放進嘴裡,結果黏在喉嚨和舌頭之間,怎麼也弄不出來。有人叫他們用鵝的唾液灌進小孩的嘴裡,芒刺就滑下去了。大概鵝的唾液能夠溶解穀物的關係。這兩件事都是情況非常緊急,如果不是在倉促之間想出辦法,是很難解決的。《夷堅志》記載
6. 喘嗽
7. 喘有三證
凡人患喘,其證有三:一曰寒,二曰熱,三曰水病。熱者發於夏而不發於冬;冷病者遇寒則發也;水病者胸膈滿悶,腳先腫也。熱病者宜蛤蚧丸;冷病者宜煮肺散;水病審其冷熱虛實,虛而冷者紫金丹,熱而實者防己丸。此出《養生必用方》,不合防己丸,但言腹有濕熱。欲驗喘疾是水不是水者,小便澀,腳微腫而喘者,水證也。
當作水治之。小便不澀,腳不腫,只作喘治之。沈存中良方:蒲頹葉、孫大資麻黃梓樸湯,不拘冷熱皆可服也。
白話文:
一般人發生喘的症狀,可以歸納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寒,第二種是熱,第三種是水病。屬於熱的喘,通常在夏天發作,冬天則不會;屬於寒的喘,則是遇到寒冷就會發作;屬於水病的喘,會感到胸口悶脹不舒服,並且腳部會先出現腫脹。熱性的喘適合用蛤蚧丸來治療;寒性的喘適合用煮肺散來治療;水性的喘則要仔細判斷它的寒熱虛實狀況,屬於虛寒的,適合用紫金丹,屬於實熱的,適合用防己丸。這個說法出自《養生必用方》,但跟防己丸的用法不完全一樣,這裡提到腹部有濕熱的情況。想要驗證喘疾是不是水病,可以觀察小便是否不順暢,腳部是否輕微腫脹,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屬於水病,應該要當作水病來治療。如果小便順暢,腳部也沒有腫脹,那就單純當作喘來治療就好。沈存中在《良方》中提到,蒲頹葉和孫大資的麻黃梓朴湯,不論是寒性的喘或是熱性的喘,都可以服用。
8. 咳嗽
咳嗽有二:一曰熱,二曰寒。熱嗽有痰濃,鼻聞腥氣,宜服涼藥;寒嗽痰薄,宜服熱藥。飲冷水一二呷而暫止者,熱嗽也;呷熱湯而暫止者,冷嗽也。此法用之有驗。以小柴胡湯治熱嗽,以理中湯加五味子治寒嗽,皆已試之驗。(醫余同上。)
白話文:
咳嗽分為兩種:一種是熱咳,一種是寒咳。熱咳的痰通常濃稠,鼻腔聞起來有腥味,應該服用清涼的藥物;寒咳的痰則稀薄,應該服用溫熱的藥物。如果喝一兩口冷水就能暫時止咳,那就是熱咳;如果喝熱湯能暫時止咳,那就是寒咳。用這個方法判斷很有效。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熱咳,用理中湯加入五味子來治療寒咳,這些方法都已經試驗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