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鰻治勞疾

有人多得勞疾,相因染死者數人,取病者於棺中釘之,棄於水,永絕傳染之患。流之金山,有人異之,引岸開視,見一女子猶活,因取置漁舍,多得鰻鱺魚食之,病愈,遂為漁人之妻。(稽神錄)

白話文:

有個人因為勞累過度得了重病,結果互相傳染,死了好幾個人。有人就把病死的人從棺材裡取出來,用釘子釘住,丟到水裡,想永遠斷絕傳染的禍患。這些屍體漂流到金山一帶,有人覺得奇怪,就把屍體拉到岸邊打開來看,發現有一個女子竟然還活著。於是就把她帶回去安置在漁民的家裡,讓她多吃鰻魚,病就痊癒了,後來就嫁給了漁民當妻子。(出自《稽神錄》)

2. 虛勞服藥

養生必用方論:虛勞不得用涼藥,如柴胡、鱉甲、青蒿、麥門冬之類,皆不用服,唯服黃耆建中湯。有十餘歲女子,因發熱咳嗽喘急,小便少,後來成腫疾,用利水藥得愈,然虛羸之甚,遂用黃耆建中湯,日一服,三十餘日遂愈。蓋人稟受不同,虛勞小便白濁,陰臟人服橘皮煎黃耆建中湯,獲愈者甚眾。

至於陽臟人,不可用暖藥,雖建中湯不甚熱,然有肉桂,服之稍多亦反為害。要之,用藥亦量其所稟,審其冷熱,而不可概以建中湯治虛勞也。謹之。(醫余)

白話文:

養生一定要知道的用藥原則:虛勞這種病不能用寒涼的藥物,像是柴胡、鱉甲、青蒿、麥門冬這類藥都不能吃,只能服用黃耆建中湯。有個十幾歲的女孩,因為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小便量少,後來變成水腫病,用了利水藥治好,但身體卻非常虛弱,就用黃耆建中湯,一天服用一次,三十多天後就痊癒了。這也說明人與人之間的體質稟賦不同,像是虛勞又小便混濁的人,屬於陰虛體質,服用加了橘皮的黃耆建中湯,治好的例子很多。

至於陽虛體質的人,就不適合用溫熱的藥,雖然建中湯藥性不算很熱,但因為裡面有肉桂,如果服用過多也會反而有害。總而言之,用藥也要考量每個人的體質,仔細判斷體質的寒熱屬性,而不能把建中湯當成治療所有虛勞的萬靈丹。要謹慎小心。(這是醫生所留下的醫囑)

3. 骨蒸內熱

睦州楊寺丞有女,事鄭迪功。女有骨蒸內熱之病,時發外寒,寒過內熱,附骨蒸盛之時,四肢微瘦,足跗腫者,其病在五臟六腑之中,眾醫不瘥。因遇處州吳醫看曰:「請為治之,只單用石膏散服。」後體微涼如故。其方出《外臺秘要》,只用石膏乳細十分似面,以新汲水和服方寸匕,取身無熱為度。(《名醫錄》)

白話文:

睦州有個叫楊寺丞的官員,他有個女兒,嫁給了鄭迪功。這女兒患有骨蒸內熱的疾病,時常會發冷,冷過之後又會發熱,尤其在骨蒸發作最厲害的時候,四肢會稍微消瘦,腳背會腫起來,這種病是五臟六腑出了問題,很多醫生都治不好。後來遇到處州的吳醫生來看病,吳醫生說:「請讓我來治療,只要單用石膏散來服用。」之後,這女兒的身體微微涼了下來,恢復到原來的樣子。這個方子出自《外臺秘要》,只用石膏磨成像麵粉一樣的細末,用剛汲取的新鮮水調和,服用一小勺(方寸匕),吃到身上不再發熱為止。(出自《名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