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勞傷瘵疾

男子勞傷而得疾瘵,漸見瘦瘠,用童子小便二盞,無灰酒一盞,以新瓷瓶貯之,全豬腰一對在內,密封泥,日晚以慢火養熟,至中夜止。五更初更以火溫之,發瓶飲酒食腰子。病篤者只一月效。平日瘦怯者亦可服此藥。蓋以血養血,全勝金石草木之藥也。(《瑣碎錄》)

白話文:

男子因為過度勞累而患上癆病,會逐漸變得消瘦虛弱。可以使用兩碗童子小便,加上一碗沒有摻雜灰燼的酒,用新的陶瓷瓶裝起來。放入一對完整的豬腰子在裡面,用泥密封瓶口,晚上用小火慢慢燉煮,到半夜停止。清晨五更時,再用火稍微加熱,打開瓶子喝下酒,並吃掉腰子。病情嚴重的,只要一個月就能見效。平時身體瘦弱的人也可以服用這個藥方。這種方法是用血來滋養血,比金石草木類的藥物更有效。(出自《瑣碎錄》)

2. 勞復

故督郵頓子獻得病已瘥,詣華佗視脈曰:「尚虛,未複復,勿為勞事,御內即死。臨死當吐舌數寸。」其妻聞其病,除從百里外省之,止宿交接,中間三日發病,一如佗言。(《三國志》)

白話文:

督郵頓子獻生病痊癒後,去請華佗看脈,華佗說:「身體還很虛弱,還沒完全康復,不要做勞累的事情,如果行房事就會死。臨死的時候,會吐出好幾寸長的舌頭。」他的妻子聽說他生病,從百里之外趕來探望,並同床共枕,結果三天後就發病,情況完全如同華佗所說。

3. 鬼疰

韶州南七十里曰古田,有富家婦人陳氏抱異疾,常日無他苦,每遇微風吹拂,則股間一點奇癢,爬搔不停手,已而舉體皆然,逮於發厥,凡三日,醒及坐,有聲如咳,其身乍前乍後,若搖兀之狀,率以百數,甫少定,又經日始困臥,不知人,累夕愈至不敢出戶,更十醫弗效。醫劉大用視之曰:「吾得其證矣。

」先與藥一服,取數珠一串來,病家莫知何用也。當婦人搖兀時,記其疏數之節,已覺微減,然後云是名鬼疰,因入神廟,看為邪所憑,致精采蕩越,法當用死人枕煎湯飲之。既飲大瀉數行,宿痾脫然。大用云:「枕用畢,當送還元處,如遲留,使人顛狂,蓋但借其氣爾。」(類編)

白話文:

韶州南邊七十里有個叫古田的地方,住著一位富有的陳姓婦人,她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平常日子沒什麼不舒服,但只要一吹到微風,大腿內側就會有一點地方異常搔癢,她會不停地抓撓,接著全身都會開始癢,直到昏厥過去。每次都要經過三天,醒來後坐著時,會像咳嗽一樣發出聲音,身體會一下子向前一下子向後,像在搖晃不穩的樣子,次數多到數不清。稍微穩定一點後,又過了一天才會疲憊地躺下,這時就什麼都不知道了。這種情況連續好幾個晚上都越來越嚴重,讓她不敢出門,看了十幾個醫生都沒效果。

有個叫劉大用的醫生診斷後說:「我了解這是什麼病了。」他先給婦人吃了一帖藥,然後拿來一串念珠,病人家屬不知道他要用來做什麼。當婦人身體搖晃不穩的時候,劉大用記住她搖晃的節奏,發現情況稍微減輕,然後說這叫做「鬼疰」。他認為是因為婦人被邪祟附身,導致精氣神都渙散了,應該用死人枕頭煎湯喝。婦人喝下湯藥後,拉了很多次肚子,積久的病痛就這樣痊癒了。劉大用說:「枕頭用完後,要趕快送回它原來的地方,如果遲了,會讓人發瘋。因為我們只是借用它的氣而已。」

4. 瘵疾

越州鏡湖邵長者女,十八染瘵疾,累年刺灸無不求治,醫亦不效。有漁人趙十,煮鰻羹與食,食覺內熱之病皆無矣。今醫家所用鰻煎,乃此意。

白話文:

越州鏡湖有個姓邵的老先生,他的女兒十八歲時得了癆病,多年來針灸、吃藥,各種方法都試過,到處求醫,卻都沒有效果。後來有個漁夫叫趙十,煮鰻魚羹給她吃,她吃完後,覺得身體裡熱烘烘的,病就都好了。現在醫生用的鰻魚煎,大概就是從這個原理來的。

5. 屍疰

飛屍者遊走皮膚,穿臟腑,每發刺痛,變作無常;遁屍者附骨入肉,攻鑿血脈,每發不可得,近見屍喪,聞哀哭便發;風屍者淫濯四肢,不知痛之所在,每發昏沉,得風雪便作;沉屍者纏骨結臟,衝心脅,每發絞切,遇寒冷便作;注屍者舉身沉重,精神錯雜,常覺昏廢,每節氣致變,輒成大惡。皆宜用忍冬葉數斛,煮取濃汁稠煎之,服如雞子大一枚,日三。

太一神精丹、蘇合香丸治此病第一。(本事方)

白話文:

屍疰這種病,依照症狀不同分成幾類:

會飛的屍疰,會在皮膚遊走,穿過內臟,發作時會像針刺一樣疼痛,而且變化不定;會躲藏的屍疰,會附在骨頭上,鑽入肌肉,侵蝕血管,每次發作都難以捉摸,但通常在附近有人過世時會出現,聽到哀哭聲就會發作;像風一樣的屍疰,會在四肢流竄,讓人搞不清楚哪裡痛,每次發作都會昏沉沉的,吹到風雪就會發作;會沉積的屍疰,會纏繞骨頭,結在內臟,衝擊心臟和脅肋,每次發作都會有絞痛感,遇到寒冷就會發作;會附著的屍疰,會讓人全身沉重,精神錯亂,常常覺得昏沉虛弱,每到季節交替時病情就會加重,常常會變成很嚴重的疾病。

這些病都適合用大量的忍冬葉,煮成濃稠的湯汁,再熬成膏狀,每次服用像雞蛋黃大小的一塊,一天服用三次。

太一神精丹和蘇合香丸對於治療這種病是最好的。(這個說法出自《本事方》)

6. 虛勞用藥

凡虛勞之疾皆緣情欲過度,榮衛勞傷,致百脈空虛,五臟衰損,邪氣乘襲,致生百疾。聖人必假藥石以資氣血,密腠理,以御諸邪。肌肉之虛,猶如體之輕虛,如馬勃、通草、蒲梢、燈心之屬是也,非滋潤黏膩之物以養之,不能實也。故前古方中鹿角膠、阿膠、牛乳、鹿髓、羊肉、飴糖、酥酪、杏仁、煎酒、蜜、人參、當歸、地黃、門冬之類者,蓋出此意。本草云:「補可去弱。

」羊肉、人參之屬是也。所謂虛勞者,因勞役過甚而致虛損,故謂之虛勞。今人見虛弱疾證,悉用燥熱之藥,如伏火、金石、附子、薑桂之類,致五臟焦枯,血氣乾涸,而致危困,皆因此也。如虛而兼冷者,止可於諸虛勞方中加諸溫熱藥為助可也。如此即不失古人之意。(醫余)

白話文:

所有虛勞的疾病,都是因為情慾過度、導致身體營養和防禦系統勞損,造成全身血脈空虛、五臟功能衰退,邪氣趁機侵入,進而引發各種疾病。聖人一定會藉由藥物來補充氣血,使身體的防禦系統更加緊密,以抵禦各種邪氣的侵襲。肌肉的虛弱,就像身體輕飄飄的感覺,可以用一些輕清的藥物來形容,像是馬勃、通草、蒲梢、燈心草之類的,但如果沒有用滋潤黏膩的藥物來滋養,就無法讓身體恢復強壯。所以古代的藥方中,會使用鹿角膠、阿膠、牛乳、鹿髓、羊肉、麥芽糖、酥酪、杏仁、煎酒、蜂蜜、人參、當歸、地黃、麥門冬等藥物,就是這個道理。本草書上說:「補養可以去除虛弱。」像是羊肉、人參等就屬於這類補養藥物。所謂的虛勞,是因為勞累過度導致身體虛損,所以才稱為虛勞。現在的人看到虛弱的疾病,就全部使用燥熱的藥物,像是伏火藥、金石類藥物、附子、薑、桂皮之類,導致五臟焦枯、氣血乾涸,最後變得非常危險,這都是因為用錯藥的關係。如果虛弱又兼具寒冷體質,只需要在原本治療虛勞的藥方中,加入一些溫熱藥物來輔助就可以了。這樣做才不會違背古人的用藥原則。(醫學上的心得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