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氣血虛發厥熱

氣虛則發厥,血虛則發熱。厥者,手足冷也。氣屬陽,陽虛則陰湊之則故厥。血者陰也,血虛則陽湊之故發熱也。氣虛發厥者,當用溫藥。血虛發熱者,不宜用涼藥,當用溫養氣血之藥以補之。宜養陰,黃耆建中湯之類是也。又有一種病,實熱者極而手足厥冷,所謂熱深厥亦深,此當用涼藥,須以脈別之也。此最難辯,差之毫釐則害人性命,戒之。(醫余)

白話文:

氣虛就會導致手腳冰冷,血虛則會發熱。所謂的「厥」,指的是手腳冰冷。氣屬於陽,陽氣虛弱時,陰氣會聚集,因此造成手腳冰冷。血屬於陰,血虛時,陽氣會相對旺盛,因此產生發熱現象。氣虛導致手腳冰冷,應該使用溫熱藥物來治療。血虛導致發熱,不適合使用寒涼藥物,應當使用溫補氣血的藥物來調理,以滋養陰氣,例如使用黃耆建中湯之類的藥方。另外有一種情況,是實熱病症嚴重到極點,也會出現手腳冰冷,這就是所謂的「熱邪深入,厥象也深入」,這種情況就應該使用寒涼藥物來治療,需要透過把脈來分辨。這種情況最難判斷,稍微差錯就會危害生命,務必小心謹慎。(醫余)

2. 人肉治羸疾

開元間,明州人陳藏器撰《本草拾遺》,云人肉治羸疾。自此閭閻相效,割股。

白話文:

在唐朝開元年間,明州人陳藏器寫了《本草拾遺》這本書,書中說人肉可以治療身體虛弱的疾病。從此之後,民間百姓紛紛效法,割下自己大腿的肉來給病人吃。

3. 治羸瘠

仁和縣一吏,早衰病瘠,齒落不已。從貨藥道人得一單方,只碾生硫黃為細末,實於豬臟中,水煮臟爛,碾細,宿蒸餅丸如桐子大,隨意服之。兩月後,飲啖倍常,步履輕捷。年過九十,略無老態,執役如初。因從邑宰入村,醉食牛血,遂洞下數十行,所泄如金水,自是尪悴,少日而死。

李巨源得其事,於臨安入內醫官管範,嘗與王樞使言之。王云:但聞豬肪脂能制硫黃,茲用臟尤為有理,亦合服之,久當見效。(類編)

白話文:

仁和縣有一個小官,很早就衰弱生病,瘦弱不堪,牙齒不斷脫落。他從一個賣藥的道人那裡得到一個單方,只用生硫磺磨成細末,塞進豬的內臟裡,用水煮到內臟爛熟,再把煮爛的內臟和硫磺一起搗成細末,做成隔夜蒸餅大小的丸子,像桐子那麼大,隨意服用。兩個月後,他的食量增加一倍,走路也變得輕快敏捷。年紀超過九十歲,幾乎沒有老態,做事情還像以前一樣。後來因為跟著縣官到村裡,喝醉酒吃了牛血,結果腹瀉數十次,拉出來的排泄物像金屬液體,從此身體虛弱消瘦,沒過多久就死了。

李巨源得知這件事後,在臨安向宮廷御醫管範說起,管範曾經向王樞使提到過這件事。王樞使說:「我只聽說過豬油能制服硫磺的毒性,這裡用豬內臟更是合理,也應該可以服用,如果長期服用應該會有效。」(出自《類編》)

4. 治勞瘵吐血

翦草狀如茜草,又如細辛。婺、臺二州皆有之,惟婺可用其法。每取一斤,淨洗碎為末,入生蜜一斤,和成膏,以陶器盛之,不得犯鐵。日一蒸一曝,至九日乃止。治勞瘵、吐血、損肺及血妄行。名曰「神傳膏」。令病人五更起,面東坐,不得語言。用匙抄藥如食粥然,每服四匙。

良久呷稀粟米粥壓之。藥只冷服,粟飲亦不可太熱。或吐或下皆無害。如久病肺損咯血,一服立愈。(《本事方》)

白話文:

有一種草藥,外形像茜草,也像細辛。婺州和台州都有這種草,但只有婺州的才適合用來製作藥膏。每次取這種草藥一斤,洗乾淨後搗碎成粉末,加入一斤生蜂蜜,攪拌均勻製成膏狀,用陶器盛裝,不能接觸到鐵器。每天蒸一次、曬一次,連續九天。這種藥膏可以治療肺結核、吐血、肺損傷以及血不正常亂跑等症狀,所以叫做「神傳膏」。讓病人每天清晨五更起床,面向東方坐好,不要說話。用湯匙舀取藥膏,像喝粥一樣,每次服用四匙。

過一會兒,再喝一些稀薄的小米粥來壓住藥性。藥膏只能冷服,小米粥也不可以太熱。服藥後,如果出現嘔吐或腹瀉的情況,都是沒有害處的。如果是久病肺損傷導致的咳血,服用一次就能立即痊癒。(出自《本事方》)

5. 天靈蓋

謹按天靈蓋,神農本經人部惟發髲一物外,余皆出後世醫家或禁術之流,奇怪之論,殊非仁人之用心。世稱孫思邈有大功於世,以殺命治命尚有陰責,況於是也。近數見醫家用以治傳屍勞,未有一效者,信本經不用未為害也。殘忍傷神,又不急於取效,苟有可易,仁者宜盡心焉。

苟不以是說為然,決為庸人之所惑亂。設云非此不可,是不得已,則宜以年深塵泥所漬朽者為良,以其絕屍氣也。(本草)

白話文:

關於天靈蓋這個東西,根據《神農本草經》人部記載,只有頭髮和頭髮相關的東西被列為藥材。其餘關於天靈蓋的用法,都是後世醫家或者一些禁術流派所提出,這些奇怪的論述,實在不是有仁心的人會去採用的。世人稱讚孫思邈對社會有很大的貢獻,但他即便用殺害動物來治療人類疾病,都還可能會有陰間的責罰,更何況是使用天靈蓋這種東西呢?最近看到很多醫生用天靈蓋來治療傳屍勞病,但沒有一個有效的例子,可見《神農本草經》沒有採用它作為藥材,並不是沒有道理。使用天靈蓋這種做法殘忍又傷精神,而且並不能快速見效,如果可以有其他替代方法,仁慈的醫生應該盡力尋求。

如果覺得我說的不對,一定是受到庸醫的迷惑。如果說非得用天靈蓋不可,那是不得已的情況,那麼應該選擇埋在土裡很久,沾滿塵土已經腐朽的天靈蓋,因為這樣才能去除屍體的穢氣。(出自某本草書籍的記載)

6. 鼻衄吐血

7. 鼻衄

饒州市民李七常苦鼻衄,垂至危困。醫授以方,取蘿蔔自然汁和無灰酒飲之則止。醫云:「血隨氣運轉,氣有滯逆,所以妄行。蘿蔔最下氣而酒導之,是以一服效。」經五日復如前,僅存喘息。而張思順以明州刊王氏單方,刮人中白置新瓦上火逼干,以溫湯調服,即時血止,至今十年不作。張監潤之江口鎮,適延陵鎮官曾棠入府,府委至務,同視海舶。

曾著白茸毛背子,盛服濟潔,正對談之次,血忽出如傾變,所服為紅色。駭曰:「素有此疾,特不過點滴耳,今猛烈可畏,覺頭空空然,殆有性命之慮。」張曰:「君勿憂,我當漸治。」一藥移時而就持與之,血亦止,不復作。人中白者,旋盆內積溓垢是也。蓋秋石之類,特不多用火力。

治藥時勿使其人知,恐其以穢濁不肯服。此方可謂神矣。

白話文:

饒州市民李七經常為鼻出血所苦,情況嚴重到危及生命。醫生給了他一個藥方,用蘿蔔自然榨出的汁和沒有灰燼的酒混合飲用,就能止血。醫生說:「血是隨著氣的運行而流動的,如果氣有阻塞不順,血就會亂走。蘿蔔最能使氣下行,而酒能引導氣,所以一服藥就有效。」過了五天,鼻出血又像之前一樣,只剩喘氣的力氣。後來張思順用明州刊印的王氏單方,將人中白刮下放在新瓦片上用火烘乾,再用溫水調服,立刻就止血了,至今十年都沒再發作。

張監潤到江口鎮任職時,剛好延陵鎮官曾棠到府裡,府裡委託他們一同處理海舶事務。曾棠穿著白色絨毛背心,穿戴整齊乾淨,正在談話時,血突然像傾倒一樣湧出,流出來的血是紅色的。他驚恐地說:「我原本就有這病,但只是流一點點而已,現在這麼猛烈太可怕了,覺得頭都空了,恐怕有生命危險。」張監潤說:「您別擔心,我會慢慢治好您的。」他很快就配好藥拿給曾棠,血就止住了,而且沒再發作。所謂人中白,就是旋盆內積聚的污垢。它和秋石類似,只是不需用太多火力。

配藥時不要讓病人知道,怕他們覺得骯髒而不肯服用。這個藥方可真是神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