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七 (3)

1. 飲食宜緩

王介玉頃當道傍食,有一老人進言:「飲食須用緩。」蓋脾喜溫,不可以冷熱犯之。唯緩則冷熱之物至脾皆溫矣。又因論飲食:「大冷熱皆傷陰陽之和。」(晃氏客話)

白話文:

王介玉先生曾經在路邊吃飯,有一位老人上前勸告說:「吃飯要慢慢地吃。」因為脾喜歡溫和,不能讓過冷或過熱的食物刺激它。只有慢慢吃,冷熱食物到了脾胃才會變得溫和。他又接著說:「過冷或過熱的食物都會傷害陰陽的平衡。」(這是晃氏客話裡記載的)。

2. 陰地流泉不可飲

陰地流泉,二月、八月行途之間勿飲之,令人夏發瘧瘴,又損腳令軟。五月、六月勿飲澤中停水,食著魚鱉精,令人病鱉瘕也。(本草)

白話文:

在陰暗潮濕地方流出的泉水,農曆二月和八月在旅途中不要飲用,會讓人夏天容易發瘧疾,還會損傷腳導致軟弱無力。農曆五月和六月不要飲用停留在沼澤中的水,因為裡面可能有魚鱉的精華,人喝了會得像鱉狀的腫塊疾病。(這是本草綱目的說法)

3. 食禁

姜芥一名假蘇,本草謂性溫,不然實微涼。吾竄嶠嶺久,數見食黃顙魚偶犯姜芥者,必立死,甚於鉤吻毒矣。物性相反,有可畏。如是世人於食禁殆不可不知。(百衲居士《鐵圍山叢談》)

白話文:

薑芥,又名假蘇,本草綱目說它性溫,但實際上卻是微涼的。我長期在山嶺邊居住,多次見到有人吃黃顙魚時,不小心同時吃了薑芥,結果立刻死亡,比吃斷腸草還毒。食物的屬性如果相反,是很可怕的。像這樣食物相剋的禁忌,世人實在不能不知道。

4. 禽獸蟲魚肉異不可食

禽獸蟲魚之屬,或有感沴氣所生,形色變異者,皆為毒物,謹勿食之。謂物有形質變異者,如獸有岐尾,蟹有獨螯,羊一角,雞四距是也。物有形色變異者,如白鳥玄首,烏雞白首,白馬青蹄,白馬黑頭是也。也有形色無異,其肉變怪者,如落地不沾灰塵,經宿肉體尚暖,曝炙不燥,入水自動之類是也。也有皮肉無異,腸臟變改者,如肝色青黯,腎氣紫黑,魚無腸膽,牛肝葉孤之類是也。

也有一物常食性善,與它物相反,過口而害人者,如脆魚同鹿肉食之殺人,羊肉同鱠酪食之害人,羊肝得生椒破人臟,豬肉得胡荽爛人臍是也。也有一物常食性平,與它物相感,入腹成動物者,如鱠生同酥乳食之變諸蟲,鱉肉與莧菜食之還生鱉,牛肉同豬肉食之成寸白蟲,豬羊肉以桑楮柴煮炙食之亦成寸白也。(東號婁居中食治通說)

白話文:

禽獸、蟲魚這類生物,有些是因為感受了不好的氣而產生,外形或顏色出現變異的,都是有毒的東西,千萬不要吃。所謂的「外形變異」,指的是外型和原本不一樣,例如獸類長了分叉的尾巴、螃蟹只有一隻螯、羊長了一隻角、雞長了四個腳趾等等。所謂的「形色變異」,指的是外形和顏色都跟原本不一樣,例如白色的鳥卻長著黑色的頭、烏骨雞卻長著白色的頭、白色的馬卻長著青色的蹄、白色的馬卻長著黑色的頭等等。

也有外形和顏色都沒變,但是肉質變得奇怪的,例如落地不沾灰塵、隔夜肉體還是溫熱的、曬烤卻不會乾、放入水中會自己動的等等。也有皮和肉都沒變,但腸子和內臟變得奇怪的,例如肝臟顏色發青發暗、腎臟顏色發紫發黑、魚沒有腸子和膽、牛的肝臟只有一片等等。

還有一種情況是,某種食物平常吃起來沒事,但是和別的食物搭配後,反而會變成有害的,例如脆魚和鹿肉一起吃會致命、羊肉和魚膾、乳酪一起吃會傷身、羊肝和生花椒一起吃會損害內臟、豬肉和胡荽一起吃會使肚臍潰爛。還有一種情況是,某種食物平常吃起來沒事,但是和別的食物搭配後,會在肚子裡產生寄生蟲,例如生魚膾和酥乳一起吃會產生各種蟲子、鱉肉和莧菜一起吃會重新長出鱉、牛肉和豬肉一起吃會產生寸白蟲、用桑樹或楮樹的柴火煮烤豬肉或羊肉也會產生寸白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