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十 (11)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1)

1. 氣疝

齊北宮司空命婦出於病,眾醫皆以為風入中,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陽脈。淳于意診其脈曰:「病氣疝客於膀胱,難於前後溲而溺赤,病見寒氣則遺溺,使人腹腫。出於病得之,欲溺不得,因以接內。所以知出於病者,切其脈大而實,其來難是蹶陰之動脈也。脈來難者,疝氣之客於膀胱也。

腹之所以腫者,言蹶陰之絡結小腹也。蹶陰有過則脈結動,動則腹腫。意即灸其足蹶陰之脈,左右各一所,即不遺溺而溲清,小腹痛止。即更為火齊湯以飲之,三日而疝氣散,即愈。」

白話文:

【氣疝】

齊國的北宮司空的夫人出現了病症,許多醫生都認為她是風邪入侵身體,病根在肺部,於是對她的足少陽脈進行針刺治療。然而,淳于意醫師在診斷她的脈象後說:「這其實是氣疝的症狀,病氣停留在膀胱,導致她排尿困難且尿色發紅。當她感受到寒氣時,會出現尿失禁的情況,並使腹部腫脹。她之所以得此病,是因為想排尿卻無法順利排出,長久下來引發內在問題。我能判斷這是氣疝的原因,在於她脈象強大且實際,這種現象正是蹶陰脈搏動的特徵。脈象顯示的困難,正說明瞭疝氣已經影響到膀胱功能。

腹部之所以會腫脹,是因為蹶陰的絡脈在小腹處形成了結節。蹶陰脈如果運行不暢,就會導致脈絡結動,進而造成腹部腫脹。於是,淳于意醫師立即對她的足蹶陰脈進行艾灸,左右兩側各灸了一次,結果她不再出現尿失禁的情況,尿液變得清澈,小腹疼痛也停止了。之後,他再開了火齊湯讓她服用,經過三天的治療,疝氣的症狀逐漸消散,病情得以康復。」

2. 牡疝

安陵阪里公乘項處病,淳于意診脈曰:「牡疝。」牡疝在膈下,上連肺,病得之內。意謂之慎無為勞力事,則必嘔血死。處後蹴踘要蹶,寒汗出多即嘔血。意復診之曰:「當旦日日夕死。」即死。病得之內。所以知項處病者,切其脈得番陽。番陽入虛里處旦日死。番陽一絡者,牡疝也。

意曰:「他所診期決死生,及所治已病眾多,頗忘之,不能盡識,不敢以對。」

白話文:

安陵阪裏的公乘官項處生病了,淳于意為他診脈後說:「這是牡疝。」牡疝這種病症位在膈膜下方,且向上連接肺部,病因來自內部。淳于意告誡他千萬不要做勞力的工作,否則會導致嘔血而死。然而,項處後來踢球時扭傷腰部,緊接著大量冷汗冒出,隨即出現嘔血的情況。淳于意再次診斷他說:「你將在明天傍晚死去。」結果,項處真的在預測的時間去世。他的病因源自於內部。淳于意能夠判斷項處病情的原因,是因為把脈時發現他的脈象符合番陽的特徵。番陽的脈象進入虛裏的位置,預示患者將在次日早晨死亡。番陽脈象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牡疝。

淳于意表示:「對於其他我診斷並預測生死的病例,以及我治療過的大量病人,我可能有些遺忘了,無法全部記住,因此無法一一回應。」

3. 肺消癉

齊章武里曹山跗病,淳于意診其脈曰:「肺消癉也。」加以寒熱,即告其人曰:「死不治。」適其共養,此不當醫治法。曰:「後三日而當狂妄,起行欲走。後五日死。」即如期死。山跗病得之盛怒而以接內。所以知山跗之病者,意切其脈,肺氣熱也。脈法曰:「不平不鼓,形弊。

」此五臟高之遠數以經病也。故切之時不平而代。不平者血不居其處,代者時參擊並至,乍躁乍大也。此兩絡脈絕,故死不治。所以加寒熱者,言其人屍奪。屍奪者,形弊。形弊者,不當關灸鑱石及飲毒藥也。臣意未往診時,齊太醫先診山跗病,灸其足少陽脈口,而飲之半夏丸。

病者即泄注腹中虛,又灸其少陰脈,是壞肝剛絕深。如是重損病者氣以故加寒熱。所以後三日而當狂者,肝一絡連屬結絕,乳下陽明,故絡絕開陽明脈。陽明脈傷,即當狂走。後五日死者,肝與心相去五分,故曰五日儘儘則死矣。」

白話文:

齊國的章武裏有個名叫曹山跗的人患病,淳于意為他診脈後說:「這是肺部的消耗性疾病。」同時伴有發冷發熱的症狀,淳于意告訴患者:「這種病無法治癒。」他認為這種病已經到了無法醫治的地步。淳于意預測:「三天後,你會出現精神錯亂,想要起身逃跑。五天後,你會死去。」結果,患者果然在預定的時間去世。曹山跗之所以患病,是因為他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進行了性行為。淳于意切其脈,發現他的肺氣過熱。根據脈診法,如果脈象不平穩、不強勁,顯示身體機能衰弱。

這類疾病是由於五臟功能失調,導致脈絡受損。因此,切脈時脈象不穩定且間歇。不穩定表示血液無法正常流動,間歇則表示脈搏時快時慢,忽大忽小。這表明兩條主要脈絡已經斷裂,所以病無法治癒。加上他出現了發冷發熱的症狀,顯示他的身體機能已經耗盡。身體機能耗盡的人,不應接受針灸、刮痧或服用劇烈藥物的治療。

在我未到來診斷之前,齊國的御醫已對曹山跗進行了診斷,他在患者的足少陽脈上施灸,並讓他服用了半夏丸。然而,患者隨後開始腹瀉,腹部虛弱。御醫又在他腳上的少陰脈上施灸,這進一步破壞了他的肝臟,使病情更加嚴重。這樣一來,患者的氣力進一步耗盡,病情加重,出現了發冷發熱的症狀。預測三天後他會出現精神錯亂的原因是,肝臟的一條脈絡斷裂,影響了乳下陽明脈。陽明脈一旦受損,就會導致精神錯亂和行動失常。預測五天後他會死亡,是因為肝臟與心臟之間的距離僅剩五分,一旦肝臟完全衰竭,就會危及生命。

4. 腎痹

齊王黃姬兄黃長卿家有酒,召客,召淳于意。諸客坐未上食,意望見王后弟宋建,告曰:「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腰脅痛,不可俯仰,又不得小溲。不亟治病,即入濡腎。及其未舍五臟,急治之。方今客腎濡,此所謂腎痹也。」宋建曰:「然,建故有腰脊痛,往四五日。天兩黃氏諸倩(倩者女婿也),見建家京下方石(京者倉廩之屬),即弄之。

建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復置之。暮腰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建病得之好持重,所以知建病者,臣意見其色太陽色,干腎部上及界要以下者枯四分所,故以往四五日知其發也。」意即以柔湯使服十八日所而病愈。

白話文:

在齊王的妹妹黃姬的哥哥黃長卿家中有宴會,他邀請了客人,其中也包括淳于意。在客人們還未開始用餐時,淳于意遠遠看到王后的弟弟宋建,便告訴他說:「你生病了,這病大概有四五天了。你感到腰部和肋骨疼痛,無法彎腰或挺直,而且也無法正常排尿。如果不立即治療,病情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你的腎臟。現在疾病尚未影響到五臟,你應盡快接受治療。你現在的情況是腎臟受濕,這就是所謂的腎痹。」

宋建回答:「是的,我的確有腰背痛,大約在四五天前開始。那天,我在黃氏兄弟家看到他們在搬動家中的石磨(石磨通常存放在糧倉附近),我也想試著搬動它,但卻力不從心,只好放棄。自那晚起,我就感到腰背痛,無法正常排尿,至今未能康復。我的病源於我常扛重物。我知道自己病了,因為我注意到我的臉色呈現出與腎相關的顏色,而且我的臉上,從腎部上方直到頸部的區域,皮膚顯得乾枯,佔了面部四分之一的範圍,所以我可以確定這個病是在四五天前開始的。」 淳于意隨即開出溫和的藥方,讓宋建服用十八天後,他的病終於痊癒了。

5. 胸痹

古有患胸痹者,心中急痛如錐刺,不得俯仰。蜀醫為胸府有惡血故也,遂取生韭數斤搗汁,今服之,即果吐出胸中惡血,遂瘥。又蕭病謂小兒初生,宜與韭根汁灌之,吐出惡血,長則無病。驗韭能歸心氣而去包中惡氣,治胸中也。(名醫錄)

白話文:

在古代,有人患有胸痹這種疾病,其症狀是心口處劇烈疼痛,就像被銳利的錐子刺穿一樣,連彎腰或挺胸都會感到困難。當時四川地區的醫生認為,這是因為胸腔內有不好的血液造成的。於是,他們用數斤的新鮮韭菜搗成汁讓患者飲用,患者飲用後,果然把胸中的異常血液吐了出來,病情隨後就康復了。

另外,有一種稱為蕭病的說法,認為新生兒剛出生時,應該要給他喝一些韭菜根的汁液,讓孩子吐出體內的異常血液,這樣孩子長大後就不會生病。由此可見,韭菜具有調理心臟功能、去除胸腔中異常氣息的功效,對於治療胸痹有很好的效果。(名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