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3)

1. 無輕攝養

太平興國九年,太宗謂宰相曰:「朕每日所為,自有常節。辰巳間視事,既罷便即觀書。深夜就寢,五鼓而起。盛暑晝日亦未嘗寢。乃至飲食亦不過度。行之已久,甚覺有力。凡人食飽無不昏濁,儻四肢無所運用,更便就枕,血氣凝滯,諸疾自生。欲求清爽,其可得乎?老子云:『我命在我,不在於天。

全系人之調適。卿等亦當留意,無自輕於攝養也。』(楊文公談苑)」

白話文:

宋朝太平興國九年,宋太宗對宰相們說:「我每天的作息都有固定的規律。早上七到十一點處理政事,結束後就讀書。深夜就寢,五更(凌晨三點到五點)起床。即使盛夏白天也不午睡。飲食方面也不會過量。這樣實行很久了,覺得身體很有力氣。一般人吃飽飯沒有不昏沉的,如果四肢又不活動,馬上就去睡覺,這樣會導致血氣凝滯,各種疾病自然就會產生。想要保持清醒舒適,怎麼可能呢?老子說:『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由上天決定。』

這完全是靠人自己來調節。你們也要多加注意,不要輕忽養生保健啊。(這段話出自楊文公的《談苑》)」

2. 孫真人十二多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志昏,多事則形勞,多語則氣乏,多笑則臟傷,多愁則心懾,多樂則語溢,多喜則志錯昏亂,多怒則百脈不定,多好則專迷不理,多惡則憔悴無歡。

白話文:

過度思考會使精神疲憊,過多雜念會使意志渙散,慾望過多會使心智昏昧,事情過多會使身體勞累,話說太多會使氣力不足,笑得太過分會傷害內臟,過度憂愁會使心神恐懼,過度快樂會使言語失控,過度高興會使心智錯亂昏迷,過度憤怒會使全身血脈不穩定,過度偏好會使人執迷不悟,過度厭惡會使人憔悴不快樂。

3. 抱朴子十五傷

才不逮,強思之力不勝,強舉之深憂,重恚,悲哀,憔悴,喜樂過度,汲汲所欲,慼慼所患,久談言笑,寢息失時,挽弓引弩,沉醉嘔吐,飽食即臥,跳走喘乏,歡呼哭泣,陰陽不交。(瑣碎錄同上)

白話文:

才智不足,卻勉強思考超出能力的事,這樣會耗損精力;勉強舉起重物也會導致深度的憂慮;過度的憤怒;悲傷;憔悴;過度喜悅;過度追求慾望;過度擔憂;長時間談笑;作息不規律;拉弓射箭;沉醉嘔吐;吃飽就睡;奔跑跳躍導致氣喘;大聲歡呼哭泣;以及陰陽不調和。

4. 攝養

薄滋味,省思慮,節嗜欲,戒喜怒,惜元氣,簡言語,輕得失,破憂沮,除妄想,遠好惡,收視聽,勤內顧。(同上)

白話文:

飲食清淡,減少過度思慮,節制慾望,戒除過度喜悅或憤怒的情緒,珍惜身體的元氣,少說話,看淡得失,拋開憂愁沮喪,去除不切實際的想法,遠離過度的喜好與厭惡,收斂視聽感官的刺激,勤於反省內在。

5. 衛生五事

夫未聞道者,放逸其心,逆於生樂,以精神徇智巧,以憂畏徇得失,以勞苦徇禮節,以身世徇財利。四徇不置心,為之疾矣。極力勞形,澡暴氣逆,當風縱酒食,嗜辛鹹,肝為之病矣。飲食生冷溫涼失度,久坐久臥,大飽大飢,脾為之病矣。呼叫過常,辯爭陪答,冒犯寒暄,恣食鹹苦,肺為之病矣。

久坐濕地,強力入水,縱欲勞形,三田漏溢,腎為之病矣。五病既作,故未老而羸,未羸而病,病至則重重,則必斃。嗚呼!是皆弗思而自取之也。衛生之士,須謹此五者,可致終身無苦。經曰:「不治已病,治未病。」正為此矣!

白話文:

那些不明白養生之道的人,放縱自己的慾望,違背了自然的快樂。他們用精神去追求智巧,用憂慮和恐懼去追逐得失,用勞苦去遵守繁文縟節,用生命去追逐財富和利益。這四種追逐都不停止,就會生病。過度勞累身體,急躁發怒,吹風飲酒吃喝,偏愛辛辣鹹味的食物,就會讓肝臟生病。飲食生冷溫熱不恰當,久坐久臥,暴飲暴食,飢餓難耐,就會讓脾臟生病。大聲呼叫,爭辯不停,冒犯寒冷,恣意吃鹹苦的食物,就會讓肺臟生病。

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方,用力進入水中,縱慾過度,過度勞累,導致精氣外洩,就會讓腎臟生病。這五種疾病一旦產生,就會導致未老先衰,衰弱後就會生病,病來就會很嚴重,嚴重就會死亡。唉!這些都是不思考而自己招來的。懂得養生的人,必須謹慎這五個方面,才能終身無病無痛。《黃帝內經》說:「不等到生病才去治療,而是要在未生病時就預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6. 善攝生

善攝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禍患何由而致也。夫人之生,以血氣為本,本人之病,未有不先傷其氣血者。世有童男室女,積想在心,思慮過當,多致勞損。男則神色先散,女則月水先閉。何以致然?蓋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血逆竭,血逆竭故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閉也。

火既受病,不能榮養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虛則金氣虧,故發嗽;嗽既作,水氣絕,故四肢干;木氣不充,故多怒;鬢髮焦,筋痿;俟五臟傳遍,故卒不能死,然終死矣。此一種於諸勞中最為難治,蓋病起於五臟之中,無有已期,藥力不可及也。若或自能改易心志,用藥扶接,如此則可得九死一生。

舉此為例,其餘諸勞可按脈與症而治之。(類編同上)

白話文:

善於養生的人不會讓精神過度勞累,也不會讓身體過度辛苦,精神和形體都安適,災禍又怎麼會找上門呢?人活著,以血氣為根本,人之所以生病,沒有不先損傷血氣的。世上有年輕的男孩女孩,長期思念掛懷在心頭,思慮過度,大多會導致勞損。男孩會先精神渙散、臉色不好,女孩則會先月經閉止。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憂愁思慮會傷害心,心受到傷害就會血氣逆亂枯竭,血氣逆亂枯竭,所以精神會先渙散、臉色不好,月經也會跟著閉止。

心火既然生病,就不能滋養它的子臟(脾土),所以會沒有食慾;脾土虛弱就會導致肺金的氣不足,所以會咳嗽;咳嗽發作後,腎水之氣就會衰竭,所以四肢會乾枯;肝木之氣不足,就會容易發怒;鬢髮焦枯,筋脈萎縮。等到五臟都傳遍了病變,雖然不會馬上就死去,但最終還是會死。這種情況在各種勞損中最難治療,因為病是從五臟內部開始,沒有痊癒的時候,藥力也難以到達。如果能夠自己改變心志,用藥來扶助調理,這樣或許可以從九死中得到一線生機。

這裡舉這個例子,其他的各種勞損可以根據脈象和症狀來治療。(內容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