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二 (2)
卷二 (2)
1. 藥有君臣佐使
藥有君臣佐使,大抵養命之藥則多君,養性之藥則多臣,療病之藥則多佐使。猶依本性所主,而兼復斟酌詳用,此者益當為善。
白話文:
藥物的配伍有君、臣、佐、使的區別,大致來說,用來保養生命的藥物,君藥的比例會比較多;用來保養性情的藥物,臣藥的比例會比較多;用來治療疾病的藥物,佐藥和使藥的比例會比較多。這就像是依照藥物本身的特性,同時又兼顧考慮各種情況仔細酌量使用,這樣做才是妥善的。
2. 用藥增減
千金方云:夫众疾积聚,皆起于虚,虚生百病,积者五脏之所,积聚者六腑之所,如斯等疾,多从旧方,不假增损。虚而劳者,其弊万端,宜应随病增减,聊复审其冷热,记其增损之主耳。
虚劳而头痛复热,加枸杞萎蕤;虚而欲吐,加人参;虚而不安,亦加人参;虚而多梦纷纭,加龙骨;虚而多热,加地黄、牡礪、地肤子、甘草;虚而冷,加当归、芎藭、乾姜;虚而损,加钟乳、棘刺、蓯蓉、巴戟天;虚而大热,加黄芩、天门冬;虚而多忘,加茯神、远志;虚而惊悸不安,加龙齿、沙参、紫石英、小草;若冷则用紫石英、小草;若客热则用沙参、龙齿;不冷不热皆用之。
虚而口干,加麦门冬、知母;虚而吸吸,加胡麻、覆盆子、柏子仁;虚而多气兼微咳,加五味子、大枣;虚而身强腰中不利,加磁石、杜仲;虚而多冷,加桂心、吴茱萸、附子、乌头;虚而劳小便赤,加黄芩;虚而客热,加地骨皮、白水黄耆(白水地名);虚而冷用陇西黄耆;虚而痰复有气,用生姜、半夏、枳实;虚而小肠利,加桑螵蛸、龙骨、鸡肶胵;虚而小肠不利,加茯苓、泽泻;虚而损溺白,加厚朴。诸药无有一一历而用之,但据体性、冷热的相主对,聊叙增损之一隅。
夫处方者宜准此。
白話文:
《千金方》說:許多疾病的累積,都是因為虛弱引起的,虛弱會產生各種疾病。積聚指的是在五臟,積聚則是指在六腑。像這些疾病,大多使用舊有的藥方,不需要隨意增減藥材。但因為虛弱而過勞的人,情況會非常複雜,應該根據病情增減藥物,並仔細判斷虛寒或虛熱的情況,記住主要負責增減藥材的原則。
虛勞且頭痛又發熱,加枸杞、萎蕤;虛弱想吐,加人參;虛弱感到不安,也加人參;虛弱且多夢紛亂,加龍骨;虛弱且容易發熱,加地黃、牡蠣、地膚子、甘草;虛弱且怕冷,加當歸、川芎、乾薑;虛弱損傷嚴重,加鐘乳石、皂角刺、肉蓯蓉、巴戟天;虛弱且高熱,加黃芩、天門冬;虛弱健忘,加茯神、遠志;虛弱且驚慌心悸不安,加龍齒、沙參、紫石英、小草;如果怕冷就用紫石英、小草;如果是外來熱邪就用沙參、龍齒;不冷不熱的情況都可以用。
虛弱且口乾,加麥門冬、知母;虛弱且呼吸微弱,加胡麻、覆盆子、柏子仁;虛弱且多氣又帶點微咳,加五味子、大棗;虛弱且身體僵硬腰部不適,加磁石、杜仲;虛弱且怕冷,加桂心、吳茱萸、附子、烏頭;虛弱過勞小便赤紅,加黃芩;虛弱且有外來熱邪,加地骨皮、白水黃耆(白水是地名);虛弱且怕冷就用隴西黃耆;虛弱且痰多又有氣,用生薑、半夏、枳實;虛弱且小便次數頻繁,加桑螵蛸、龍骨、雞內金;虛弱且小便不順暢,加茯苓、澤瀉;虛弱且尿液混濁,加厚朴。這些藥物並不是全部都要用,只是根據身體的虛實、寒熱情況,搭配相應的藥材,這裡只是簡單的說明一些增減藥物的方法。
開藥方的人應該依照這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