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8)

1. 病有六不治

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輕身重財,二不治衣食不能適,三不治陰陽並臟氣不定,四不治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信巫不信醫,六不治,有一於此則重治難也。(《千金方》引《史記》)

白話文:

當病人有以下情況時,治療會很困難:

  1. 自大傲慢、不講道理。
  2. 身體健康比財富更重要。
  3. 穿著和飲食無法適當調節。
  4. 體質虛弱且不易接受藥物治療。
  5. 相信巫術而不相信醫生。

如果以上有任何一種情況存在,那麼治療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2. 隨俗為醫

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貴婦人則為帶下醫;過雒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癉醫;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

白話文:

扁鵲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夫,在他走遍各地時,會根據當地人的需求和喜好調整自己的專長。例如在邯鄲,因為那裡的人重視女性健康,所以他成為了治療婦科疾病的專家;到了洛陽,發現那裡的老人都很受尊重,他就轉而研究老年人常見的眼耳疾病;當他又到達咸陽時,發現那裏的人們特別喜歡小孩子,於是就成爲了治療兒童病症的專家,並且會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來調整他的治療方法。

3. 扁鵲兄弟三人

鶡冠子云:扁鵲兄弟三人並醫,魏文侯問孰最。扁鵲曰:「長兄神視,故名不出家;仲兄神毫毛,故名不出閭;臣針人血脈,投人毒藥,故名聞諸侯。」

白話文:

扁鵲有三個哥哥都是醫生,其中大哥最有才華,但是他的名字只在家中被提及;二哥則是能夠透過細微的跡象來診斷病情,但他的聲望也僅限於鄰裏之間;而他自己則是以刺入人的血液和使用有毒的草藥為主,因此他的名氣傳遍了各個國家。

4. 豎傷脾

濟北王召淳于意診脈諸女子侍者,至女子豎,豎無病。意告永巷長曰:「豎傷脾,不可勞,法當春嘔血死。」王曰:「得毋有病乎?」意對曰:「豎病重,在死法中。」王召視之,其顏色不變,以為不然。春,豎奉劍從王之廁。王去豎後,令人召之,即僕於廁嘔血死。病得之流汗,流汗者同法,病內重,毛髮而色澤脈不衰,此亦關內之病也。(並史記)

白話文:

濟北王召來淳于意,請他為眾多侍女診脈。當診到女子豎時,豎並沒有病。淳于意告訴永巷長說:「豎傷了脾,不能勞累,按照常理來說,她將在春天嘔血而死。」濟北王問:「她真的有病嗎?」淳于意回答:「豎的病很嚴重,已經在死亡的命運之中了。」濟北王便去查看豎,但她的面色如常,便不以為意。到了春天,豎手持寶劍侍奉濟北王前往廁所。濟北王離開後,派人叫豎回來,結果豎在廁所嘔血而亡。

這個病是由於過度流汗造成的,凡是流汗過度的人都會有這種病,病症深入內部,即使毛髮和面色沒有衰敗,脈象也不虛弱,這也是關內之病。

5. 肝氣暫舒

四明僧奉真良醫也。天章閣待制許元為江淮發運使,奏課於京師,方欲入對而其子病亟,瞑而不食,惙惙欲逾宿矣。使奉真視之曰:「脾已絕,不可治,死在明日。」元曰:「觀其疾勢,固知其不可救,今方有事,須陛對,能延數日之期否?」奉真曰:「如此自可。諸臟皆已衰,唯肝臟獨過脾,為肝所勝,其氣先絕。

一臟絕則死。若急瀉肝氣,令肝氣衰則脾少緩,可延三日。過此無術也。」乃投藥,至晚乃能張目,精稍復啜粥。明日漸蘇而能食。元甚喜。奉真笑曰:「此不足喜,肝氣暫舒爾無能為也。」後三日果卒。(筆談)

白話文:

四明山上的僧人奉真,是一位精通醫術的良醫。當時,天章閣待制許元擔任江淮發運使,因公務而來到京城,準備向皇帝奏事。沒想到,他的兒子突然病重,昏迷不醒,不吃不喝,病情危急,眼看就要撐不過今晚了。許元便請奉真前來診治。

奉真診脈後,沉重地說:「脾臟已經衰竭,無法醫治,明天就會死去。」許元嘆道:「我觀察兒子的病情,也明白無藥可救,但我現在有重要的事情要向皇帝稟報,能否延緩他幾天的壽命?」奉真沉思片刻,說:「這樣的話倒可以試試。他的五臟六腑都已衰弱,唯獨肝臟比脾臟強盛,脾臟被肝臟所剋制,所以先失去活力。

一個臟器衰竭就會導致死亡。如果馬上瀉去肝氣,讓肝氣衰弱,脾氣就能稍微緩和,可以延續三天。但三天之後,就無能為力了。」於是,奉真開了藥方,到晚上,許元的兒子勉強睜開了眼睛,精神稍有好轉,可以喝點稀粥。第二天,他漸漸恢復,可以進食了。許元十分欣喜。奉真卻搖頭笑道:「這不足為喜,只是暫時舒緩了肝氣,無濟於事。」果然,三天后,許元的兒子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