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二 (7)
卷二 (7)
1. 耳聞風雨聲
孫兆殿丞,治平中間,有顯官權府尹,忘其名氏,一日,坐堂決事,人吏環立,尹耳或聞風雨鼓角聲,顧左右曰:「此何州郡也?」吏對以天府,尹曰:「若然,吾乃病耳。」遽召孫公往焉。公診之,乃留藥治之。翌日,尹如故。尹召孫問曰:「吾所服藥,切類四物飲。」孫曰:「是也。
」尹曰:「始慮為大患,服此藥立愈。其故何也?」孫曰:「心脈太盛,腎脈不能歸耳。以藥涼心經,則腎脈復歸,乃無恙。」孫之醫,出於眾人,皆如是。眾人難之,孫則易之。眾人易之,孫則難之。真世之良醫也。(《青箱集》)
白話文:
孫兆殿丞治病故事
孫兆殿丞,在治平年間,曾經遇到一位顯官,擔任府尹,忘記他的名字。有一天,這位府尹坐在堂上處理公務,官吏們圍繞在旁。突然,府尹聽到風雨鼓角的聲音,便環顧左右問道:「這是什麼州郡?」官吏回答:「這是天府。」府尹說:「如果是這樣,那我一定是病了。」於是急忙請孫公前來診治。孫公診脈後,留下藥方治療。
第二天,府尹的病情沒有好轉。府尹召見孫公問道:「我服用的藥,是不是類似於四物飲?」孫公回答:「是的。」
府尹又問:「我原本擔心是重大疾病,沒想到服用藥物後就馬上痊癒了。這是什麼原因?」孫公回答:「你的心脈過於旺盛,腎脈無法回歸。藥物可以涼血心經,讓腎脈恢復正常,所以你就沒事了。」
孫公的醫術,不同於一般醫生,總是能夠出奇制勝。別人覺得難治的病,孫公就能輕易醫治;別人覺得容易治的病,孫公卻認為很難。他可謂是當世真正的良醫。
2. 非孕
潘璟字溫叟,名醫也。虞部員外郎張咸之妻孕五歲,南陵尉富昌齡妻孕二歲,團練使劉彝孫妾孕十有四月,皆未育。溫叟視之曰疾也。凡醫妄以為有妊爾,於是作大劑飲之。虞部妻墮肉塊百餘,有眉目狀。昌齡妻夢二童子,色漆黑,倉卒怖悸,疾走而去。彝孫妾墮大蛇,猶蜿蜒不死。
三婦人皆無恙。屯田郎中張諲妻年四十餘而天癸不至,溫叟察其脈曰:「明年血潰乃死。」既而果然,又貴。江令王霽夜夢與婦人謳歌飲酒,晝不能食。如是三歲。溫叟治之,疾益平則婦人色益沮,飲酒易怠而謳歌不樂。久之遂無所見。溫叟曰:「疾雖衰然未愈也。如夢男子青巾而白衣者則愈矣。
」後果夢則能食。(《夷堅志》)
白話文:
潘璟,字溫叟,是一位名醫。虞部員外郎張咸的妻子懷孕五年,南陵尉富昌齡的妻子懷孕兩年,團練使劉彝孫的妾懷孕十四個月,都未能生育。溫叟診視後說她們有病。一般醫者誤以為她們懷孕,就開了重劑藥方讓她們服用。結果,虞部郎的妻子流產了,流出來一塊百餘斤的肉塊,上面還有眉目模樣。昌齡的妻子夢到兩個黑漆漆的小男孩,倉皇失措,驚恐地跑開了。彝孫的妾流產了一條大蛇,還在地上蜿蜒扭動,沒有死。
三名婦人雖然流產,但都安然無恙。屯田郎中張諲的妻子年近四十歲,卻沒有月經來潮。溫叟診脈後說:「明年她會因為血崩而死。」果然不出所料,她次年就血崩身亡,而且死後得到了貴人的待遇。江令王霽夜裡夢到與一位婦人一起唱歌喝酒,白天就吃不下東西。這樣持續了三年。溫叟為他治療後,病況有所好轉,但婦人卻面容憔悴,喝酒容易疲倦,唱歌也不再歡快。過了很久,王霽再也沒有夢到那個婦人。溫叟說:「他的病雖然減輕,但還沒有完全痊癒。如果夢到一個戴著青色頭巾,穿著白衣的男子,病就會好了。」之後王霽果然夢到了這個男子,也就能夠正常吃飯了。(摘自《夷堅志》)
3. 徙癰
南史曰:薛伯宗善徙癰。公孫恭患發背,伯宗為氣封之,徙置齋前柳樹上。明日而癰消,樹邊便起一瘤,如拳大,稍稍長,二十餘日,瘤大膿爛,出黃赤汁,升余樹為之痿損。(太平御覽)
白話文:
【南史記載:薛伯宗精通移除腫瘤的技術。公孫恭得了脊背發炎的病症,薛伯宗用藥膏封住傷口,並將腫瘤移至廟前的柳樹上。隔天腫瘤就開始消散,柳樹旁出現了一個如拳頭大小的疙瘩,逐漸成長。二十多天後,疙瘩長出了黃赤色的膿液,整個樹木因此枯萎。】
4. 劉從周妙醫
韶州曲江人劉從周妙於醫術,有自得之見,著書十篇,大抵與世俗異其論。痢疾云:常人以白痢為冷證,赤痢為熱證,故所用藥如冰炭。其實不然,但手足和暖則為熱,當煎𥻆米湯調五苓散,繼服感應丸二十粒即愈。手足厥冷則為寒,當服已寒丸之類。凡治痢當以此別之,初不問赤白也。
如盛夏發熱,有傷寒冒暑二證。若熱有進退則為冒暑,一向熱不止則為傷寒,當以此別之。
白話文:
韶州曲江人劉從周,醫術精湛,有獨特的見解,寫了十篇醫書,大體上與世俗的觀點不同。
關於痢疾,他說:一般人認為白痢是寒症,赤痢是熱症,所以用藥像冰炭一樣對治。其實不然,只要手腳溫暖就是熱症,應該用生薑米湯調和五苓散,接著服用感應丸二十粒,很快就能痊癒。如果手腳冰冷就是寒症,應該服用已寒丸之類的藥物。凡是治療痢疾,應該依照這個方法區分,不應該一開始就只看顏色是赤還是白。
就像盛夏發熱,可能是傷寒或中暑兩種病症。如果發熱時有時無,就是中暑;如果一直持續發熱,就是傷寒,應該依照這個方法區分。
5. 拔麥中蠱
有人家女病腫,以榜召醫,皆不能識。馬嗣明問病由,云魯以手拔麥穗,即有一赤物,長二尺許,似蛇入其手指中,因驚倒,即覺手臂疼腫,月餘漸及半身,肢節俱腫痛不可忍。嗣明處方治之,皆愈。(劉穎叔《異苑》)
白話文:
有個人家的女孩得了浮腫病,用棍棒打她來治病,但都沒有效果。馬嗣明詢問病情的原因,女孩說她在用手拔麥穗時,突然出現了一個紅色的東西,大約兩尺多長,像蛇一樣進入她的手指中,因此受了驚嚇而昏倒,然後就感到手臂疼痛腫脅,一個多月後逐漸影響到身體的一半,四肢和關節都腫脹疼痛難耐。馬嗣明開出藥方治療,最後都痊癒了。
6. 華佗醫疾
華佗,沛國譙人,通養性之術,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精於方藥,處劑不過數種,心識分銖,不假稱量,針灸不過數處。若疾髮結於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割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去疾穢而縫合,敷以神膏,四五日瘡愈,一月之間皆平復。
白話文:
華佗,沛國譙縣人,精通養生之道,年近百歲依然容光煥發,當時的人都認為他像仙人一樣。他對藥方藥物非常精通,開出的藥方不過幾種,心裏明明白白,精確到毫釐,不需稱量藥材。他用針灸也只在幾個部位施針。如果疾病在內部積聚,針藥無法觸及,就先讓病人喝下麻沸散,酒醉後失去知覺,然後在腹部或背部開刀,取出積聚的病灶。如果病灶在腸胃,就將其切除洗淨,去除病穢後縫合,再塗上神膏,四五天傷口就癒合了,一個月內就能完全恢復。
7. 破腹取病
華佗傳:一士大夫不快,佗曰:「君病深,當破腹取,然君壽亦不過十年,病不能殺君。忍病十歲,壽俱當盡,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癢,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尋瘥,十年竟死。(並魏志)
白話文:
一位士大夫感到不舒服,華佗說:“你的病情很嚴重,必須開刀取出病因,但即使這樣,你也活不過十年,疾病不會殺死你。如果你能忍受病痛十年,壽命也將會結束,並沒有必要自行剖腹。”但是這位士大夫無法承受疼痛和瘙癢,堅持要治療。於是華佗動手進行了手術,病症很快就痊癒了,但在十年後他還是去世了。這是記載在《三國志》中的故事。
8. 扁鵲見齊桓侯
扁鵲過齊,初見齊桓侯,曰:“君有疾。”公不應。後又見之,曰:“君有病,乃可治之。”公曰:“卿欲治無病之人,以求其功。”後又見公,越人便走。數日,病發,召越人。越人曰:“初見君病在皮膚,針灸所及;再見君病在血脈,湯藥所及;今見君病入骨髓,司命亦無奈何。”後數日,桓侯乃薨。
白話文:
扁鵲來到齊國,第一次見到齊桓公,就說:「您有病。」齊桓公不理會。
後來扁鵲又見到齊桓公,說:「您有病,現在還可以治。」齊桓公說:「你想要治療一個沒有病的人,來求取功勞嗎?」
又過了一些日子,扁鵲再次見到齊桓公,就立刻離開了。
過了幾天,齊桓公的病發作了,就派人去請扁鵲。扁鵲說:「我第一次見到您的時候,病還在皮膚表面,可以用針灸治療;第二次見到您的時候,病已經深入血脈,可以用湯藥治療;現在病已經深入骨髓,連主管生命的神靈也無能為力了。」
過了幾天,齊桓公就去世了。
9. 文摯
文摯,齊人也。齊威王病發,使召文摯。摯至,謂太子曰:「王病怒即愈,王若即殺臣,奈何?」太子曰:「無慮,吾當救之。」文摯於是不時來見王。及來,不脫履而登床。王大怒,使左右持下,將烹。之後及太子扣頭請救,王怒遂解赦摯。摯因此病愈。六國時人。(並史記)
白話文:
文摯,是齊國人。齊威王生了病,派人去請文摯。文摯到了之後,對太子說:「大王生氣,病就會好,如果大王要殺掉我,您怎麼辦?」太子說:「別擔心,我會救你的。」於是文摯就時常去看望齊威王。有一次,文摯去看望齊威王,沒有脫鞋就上了床。齊威王非常生氣,叫左右的人把文摯拉下來,想要把他煮了。後來太子叩頭求救,齊威王怒氣消解,就赦免了文摯。文摯因此病也好了。這是戰國時期的故事,記載於《史記》。
10. 董奉
董奉候官人也,時交州刺史杜燮中毒藥而死。奉以太一散和水沃燮口中,須臾乃蘇。燮自說初死時,有一車門直入一處,內燮於土窟中,以土塞之。俄頃聞太一使至追杜燮,遂開土窟,燮得出。
白話文:
董奉是候官人,當時交州刺史杜燮因誤服毒藥而死。董奉用太一散和水灌入杜燮口中,不一會兒,杜燮就醒過來。杜燮自己說,他剛死的時候,感覺有一扇門直接通往一個地方,把他帶到一個土窟中,並用土封住。過了一會兒,他聽到太一使者來追杜燮,於是土窟就打開了,杜燮就出來了。
11. 華佗
華佗字元化,善養生之術。廣陵太守陳登患胸煩,滿面赤,不食,使人請佗。佗曰:「府君胸中有蟲欲成,蓋腥物之所為。」乃作湯令登服之,遂吐三升許蟲,蟲頭皆赤,半身猶是生膾。佗曰:「此病必更再發,若值良醫乃可救。」之後果發,佗時不在,病發遂卒。
白話文:
華佗,字元化,精通養生之道。廣陵太守陳登患胸悶,臉色通紅,食不下嚥,派人去請華佗。華佗說:「太守胸中積聚蟲子,快要成形了,這是吃生冷食物造成的。」於是調製湯藥讓陳登服用,結果吐出約三升的蟲子,蟲子頭部都是紅色,身體一半還像是生魚片。華佗說:「這病一定會再發,如果遇到好醫生就可以救治。」後來果然復發,而華佗當時不在,病發後陳登便去世了。
12. 臟氣已絕
縣吏尹世苦四肢煩,口中乾,不欲聞人聲,小便不利。佗曰:「試作熱食,得汗則愈;不汗,後三日死。」即作熱食而不汗出。佗曰:「臟氣已絕於內,當啼哭而絕。」果如佗言。(並魏志)
白話文:
尹世是個縣官,他感到四肢很不舒服,口裡也很渴,而且不想聽人的聲音,尿液排出也困難。華陀說:「你嘗試吃一些溫暖的食物,如果出汗就表示會好起來了;如果不流汗,在三天之後就會死去。」於是尹世吃了溫暖的食物但沒有出汗。華陀說:「他的五臟已經在內部斷裂,應該會哭泣直到死亡。」果然就像華陀所預測的一樣。(取自《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