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三 (9)

1. 迵風

陽虛侯相趙章病,召臣意。眾醫皆以為寒中。臣意診其脈曰迵風(音洞,言徹入四肢)。迵風者,飲食下嗌(音益,謂喉下也)而輒出不留。法曰五日死,而後十日乃死。病得之酒。所以知趙章之病者,臣意切其脈,脈來滑,是內風氣也。飲食下嗌而輒出不留者,法五日死,皆為前分界。

法後十日乃死,所以過期者,其人嗜粥,故中臟實。中臟實故過期。師言曰:安穀者過期,不安穀者不過期。(出史記)

2.

齊淳于司馬病,臣意切其脈,告曰當病迵風。迵之狀,飲食下嗌輒後之(後曰如廁)。病得之飽食而疾走。淳于司馬曰:「我之王家食馬肝,飽甚,見酒來,即走去,驅疾至舍,即泄數十出。」臣意告曰:「為火齊米汁,飲之七八日而當愈。」時醫秦信在旁。臣意去,信謂左右閣都尉曰:「意以淳于司馬病為何?」曰:「以為迵風可治。

」信即笑曰:「是不知也。」淳于司馬病法當後九日死,即後九日不死,其家復召臣意。臣意往問之,盡如意診。臣即為一火齊米汁,使服之,七八日病已。所以知之者,診其脈時切之,盡如法,其病順故不死。(史記同上)

3. 手足沉重狀若風者

此證其源起於脾胃虛,榮衛不足。胃為水穀之海,脾氣磨而消之,水穀之精化為榮衛以養四肢。若起居失節,飲食不時,則致脾胃之氣不足,既榮衛之氣潤養不周,風邪乘虛而干之。蓋脾胃主四肢,其脈連舌本而絡於唇口,故四肢與唇口俱痹,語言謇澀也。治法宜多用脾胃藥,少服去風藥則可安矣。

若久久不治,則變為痿疾。經所謂「治痿獨取陽明」是也。陽明者,胃之經也。(雞峰方)

4. 上氣常須服藥

張文仲言:風有一百二十四種,氣有八十一種。唯腳氣、頭風、上氣常須服藥不絕。自余即隨其發動,臨期消息之。但有風氣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要得通泄即不困劇。所謂通泄者,如麻黃、牽牛、郁李仁之類,是也不必苦駛利藥。(《太平御覽》)

5. 熱蹶

故濟北王阿母自言足熱而懣,臣意告曰:「熱蹶也。」則刺其足心各三所,桉之無出血,病旋已病,得之飲酒大醉。(史記)

6. 眉發自落

崔言曰:「職隸左親騎軍,一旦得疾,雙眼昏,咫尺不辯人物,眉發自落,鼻粱崩倒,肌膚有瘡如癬,皆為惡疾,勢不可救。」因為洋州駱穀子歸寨使,遇一道流自谷中出,不言名姓,授其方曰:「皂角刺一二斤為灰,蒸久曬,碾為末,食上濃煎大黃湯調一錢匕服,一旬鬢髮再生,肌膚悅潤,眼目倍明。」得此方後,入山不知所之。(《感應神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