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三 (9)
卷三 (9)
1. 迵風
陽虛侯相趙章病,召臣意。眾醫皆以為寒中。臣意診其脈曰迵風(音洞,言徹入四肢)。迵風者,飲食下嗌(音益,謂喉下也)而輒出不留。法曰五日死,而後十日乃死。病得之酒。所以知趙章之病者,臣意切其脈,脈來滑,是內風氣也。飲食下嗌而輒出不留者,法五日死,皆為前分界。
法後十日乃死,所以過期者,其人嗜粥,故中臟實。中臟實故過期。師言曰:安穀者過期,不安穀者不過期。(出史記)
白話文:
陽虛侯相趙章生病,召見臣意。眾多醫生都認為他是寒症。臣意診斷他的脈象,發現是「洞風」,也就是說風寒之氣深入四肢。
「洞風」的症狀是,食物下咽後馬上就吐出來,無法停留在體內。醫書記載,這種病症一般五天就會死亡,最晚十天必死。趙章之所以得病,是因為他飲酒過度。
臣意仔細把脈,發現脈象滑利,這是內風氣的表現。食物下咽後馬上就吐出來,醫書記載這種病症五天就會死亡,這是正常的病程。
但是趙章卻活過了五天,這是因為他平時愛吃粥,所以五臟比較實。五臟實,所以才拖延了死亡時間。老師說:「飲食調養的人,會延遲死亡時間;不注重飲食調養的人,則不會延遲死亡時間。」(出自《史記》)
2. 又
齊淳于司馬病,臣意切其脈,告曰當病迵風。迵之狀,飲食下嗌輒後之(後曰如廁)。病得之飽食而疾走。淳于司馬曰:「我之王家食馬肝,飽甚,見酒來,即走去,驅疾至舍,即泄數十出。」臣意告曰:「為火齊米汁,飲之七八日而當愈。」時醫秦信在旁。臣意去,信謂左右閣都尉曰:「意以淳于司馬病為何?」曰:「以為迵風可治。
」信即笑曰:「是不知也。」淳于司馬病法當後九日死,即後九日不死,其家復召臣意。臣意往問之,盡如意診。臣即為一火齊米汁,使服之,七八日病已。所以知之者,診其脈時切之,盡如法,其病順故不死。(史記同上)
白話文:
齊淳于司馬生病了,我仔細診斷了他的脈象,告訴他患的是「迵風」。這種病的症狀是,食物下咽後馬上就想去上廁所。發病原因是吃得太飽又急著走路。淳于司馬說:「我那天吃了王家送來的馬肝,吃得非常飽,看到酒來了,就馬上跑去喝酒,接著又急著趕路回家,結果就拉了好幾次肚子。」我告訴他:「用火齊米汁煮成粥,每天喝七八天就會好。」當時秦信醫生就在旁邊。我走後,秦信問旁邊的閣都尉:「你覺得意大夫認為淳于司馬得了什麼病?」閣都尉回答說:「意大夫認為是迵風,可以治。」
秦信就笑着說:「他這是不知道啊!」淳于司馬的病按照病理應該是九天後就會死,結果九天後他沒有死,他的家人又請我回去。我去了之後,按照我之前的診斷,再仔細診斷了一次。我便煮了火齊米汁讓他喝,七八天后病就好了。之所以能知道他不會死,是因為我診脈的時候,脉象非常符合病情,他病理順暢,所以不会死。(史記同上)
3. 手足沉重狀若風者
此證其源起於脾胃虛,榮衛不足。胃為水穀之海,脾氣磨而消之,水穀之精化為榮衛以養四肢。若起居失節,飲食不時,則致脾胃之氣不足,既榮衛之氣潤養不周,風邪乘虛而干之。蓋脾胃主四肢,其脈連舌本而絡於唇口,故四肢與唇口俱痹,語言謇澀也。治法宜多用脾胃藥,少服去風藥則可安矣。
若久久不治,則變為痿疾。經所謂「治痿獨取陽明」是也。陽明者,胃之經也。(雞峰方)
白話文:
這個病症的根源在於脾胃虛弱,導致氣血不足。胃是消化食物的器官,脾負責將食物消化吸收,轉化成精華,用來滋養四肢。如果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不節制,就會導致脾胃虛弱,精華不足,四肢得不到滋養,就會受到風寒入侵。因為脾胃主管四肢,經脈連接舌根,並延伸至嘴唇,所以四肢和嘴唇都會感到麻木,說話也會變得遲鈍。治療方法應該以補脾胃的藥物為主,少用祛風藥就能治癒。
如果長期不治,就會發展成痿症。古籍中說「治痿獨取陽明」,陽明就是胃經。
4. 上氣常須服藥
張文仲言:風有一百二十四種,氣有八十一種。唯腳氣、頭風、上氣常須服藥不絕。自余即隨其發動,臨期消息之。但有風氣之人,春末夏初及秋暮要得通泄即不困劇。所謂通泄者,如麻黃、牽牛、郁李仁之類,是也不必苦駛利藥。(《太平御覽》)
白話文:
張文仲說:風有 124 種,氣有 81 種。只有腳氣、頭風、上氣這三種病症,需要持續服藥才能控制。而我則根據疾病發作的狀況,在臨近發病前就預測病情,並採取措施。只要是患有風氣的人,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季節,要讓身體保持暢通,就不會太過痛苦。所謂暢通,指的是服用麻黃、牽牛、郁李仁等類藥物,不需要苦苦服用峻猛的藥物。
5. 熱蹶
故濟北王阿母自言足熱而懣,臣意告曰:「熱蹶也。」則刺其足心各三所,桉之無出血,病旋已病,得之飲酒大醉。(史記)
白話文:
所以濟北王的母親自己說腳發熱並且感到悶熱,我告訴她:“這是熱厥。”然後用鍼灸在她的雙腳心中分別紮了三個穴位,並沒有讓血流出來,病情很快就痊癒了。她得到這個病症是因爲飲酒過量導致的。
6. 眉發自落
崔言曰:「職隸左親騎軍,一旦得疾,雙眼昏,咫尺不辯人物,眉發自落,鼻粱崩倒,肌膚有瘡如癬,皆為惡疾,勢不可救。」因為洋州駱穀子歸寨使,遇一道流自谷中出,不言名姓,授其方曰:「皂角刺一二斤為灰,蒸久曬,碾為末,食上濃煎大黃湯調一錢匕服,一旬鬢髮再生,肌膚悅潤,眼目倍明。」得此方後,入山不知所之。(《感應神仙傳》)
白話文:
崔言說:「職隸左親騎軍,一旦染上疾病,雙眼昏花,咫尺之間都看不清人影,眉毛頭髮紛紛掉落,鼻樑塌陷,皮膚上長滿像癬一樣的瘡,這些都是惡疾,難以救治。」
當時洋州駱穀子歸寨使遇到一位道士從山谷中走出來,沒有說明姓名,就給他一個方子說:「取皂角刺一兩斤燒成灰,蒸煮之後曬乾,碾成粉末,用濃煎的大黃湯調和一錢匕服用,十天後頭髮眉毛就會重新長出來,皮膚變得光滑潤澤,眼睛也會變得明亮。」
駱穀子得到這個方子之後,就進入山林,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