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三 (1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5)

1. 瘵風癩絕不同

瘵病骨先絕,風病筋先絕,癩病肉先絕(《瑣碎錄》)

白話文:

癆病(肺結核)會先傷到骨頭,風病(麻痺之類的疾病)會先傷到筋,癩病(麻風病)會先傷到肌肉。

2. 食穿山甲動舊風疾

余嘗行衡州道中,遇醴陵尉自衛陽方回以病歸。問其得疾之由,曰:「某食豬肉,入山既深,無肉可以食,偶從者食穿山甲肉,因嘗數臠,舊有風疾,至是復作,今左手足廢矣。」因以篋中風藥遺之。其後半月,聞其人痼疾頓愈。及至永州,觀圖經曰:「穿山甲不可殺於堤岸,血一入土,則堤岸不可復塞。

蓋能透地脈也。」如此尉因誤食致病,而旬日痼疾盡愈,亦可怪也。今人用以通婦人脈甚驗。

白話文:

我曾經在前往衡州的路上,遇到一位醴陵縣尉,他從衛陽回來,因為生病要回家。我問他生病的原因,他說:「我吃了豬肉後,進入深山,沒有肉可以吃,剛好有隨從吃了穿山甲肉,我就嚐了幾塊,我本來就有舊疾(風濕病),因此又發作了,現在左手左腳都不能動了。」我於是從箱子裡拿出治療風濕病的藥送給他。過了半個月,聽說他的舊疾竟然完全好了。等到我到了永州,看到圖經上說:「穿山甲不可以殺在堤岸邊,它的血一旦滲入土裡,堤岸就無法再修補,因為它可以穿透地脈。」這位縣尉因為誤食穿山甲肉而生病,但是過了十天,舊疾竟然完全好了,真是奇怪啊!現在有人用穿山甲來疏通婦女的血脈,效果非常好。

3. 𦼓草治風

杜甫詩有除萆草詩一篇,今蜀中謂之毛萆,毛芒可畏,觸人如蜂蠆然,治風疹,擇最先者,以此草點之一身皆失,葉背紫者入藥。

白話文:

杜甫的詩裡有一篇提到萆草,現在四川一帶稱它為毛萆,它的芒刺非常厲害,碰到人就像被蜂蠍螫到一樣。這種草可以治療風疹,要選最先長出來的嫩草,用它在身上點擦,風疹就會消退。葉子背面呈現紫色的,可以入藥。

4. 蚺蛇治風

泉州有客盧元欽染大風,唯鼻根未倒。屬五月五日,官取蚺蛇膽欲進,或言肉可治風,遂取一截蛇肉食之。三五日,頓漸可百日平復。

白話文:

泉州有個客人叫盧元欽,染上了麻風病,只有鼻子的根部還沒塌陷。在五月五日端午節這天,官府的人抓了蚺蛇,打算取蛇膽獻給他。有人說蛇肉可以治療麻風病,於是就取了一段蛇肉給盧元欽吃。過了三五天,他的病情就逐漸好轉,大約一百天左右就痊癒了。

5. 蛇墜酒罌治風

商州有人患大風,家人惡之,山中為起茅舍。有烏蛇墜酒罌中,病人不知飲酒,漸瘥。罌底見蛇骨,方知其由也。(《朝野僉記》同上)

白話文:

商州有個人得了麻瘋病,家人都很厭惡他,所以在山裡替他蓋了間茅草屋。有條黑蛇掉進他的酒罈裡,病人不知道,喝了罈裡的酒,病就慢慢好了。後來在酒罈底部發現蛇骨,才知道病好的原因。

6. 桑枝愈臂痛

桑枝一小升,細切,炒香,以水三大升,煎取二升,一日服盡,無時。圖經云:桑枝平,不冷不熱,可以常服,療體中風癢乾燥,腳氣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暈,肺氣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輕身,聰明耳目,令人光澤,兼療口乾。仙經云:一切仙藥不得桑枝煎不服,出抱朴子。政和間予嘗病兩臂痛,服諸藥不效,依此作數劑,臂痛尋愈。(本事方)

白話文:

桑樹枝一小升,切成細條,炒香後,加入三升水煎煮,取二升藥汁,一天內分次喝完,沒有時間限制。《圖經》說:桑樹枝性平,不寒也不熱,可以長期服用,能治療身體中風引起的搔癢乾燥、腳氣風、四肢攣縮、氣喘頭暈、肺氣咳嗽,還能幫助消化、利尿。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耳聰目明,讓人容光煥發,還能治療口乾。仙經說:所有的仙藥都需要用桑樹枝煎煮後才能服用,出自《抱朴子》。政和年間,我曾經兩隻手臂疼痛,吃了各種藥都沒有效果,按照這個方法做了幾劑,手臂疼痛很快就好了。(出自《本事方》)

7. 透冰丹愈耳癢

族人友夔壯歲時苦兩耳癢,日一作。遇其甚時,殆不可耐,撽刮挑剔,無所不至,而所患自若也。常以堅竹三寸許截之,折為五六片,細削如洗帚狀,極力撞入耳中,皮破血出,或多至一蜆殼而後止。明日復然,失血既多,為之困悴。適有河北醫士周敏道到鄉里,因往謁之。

周曰:「此腎臟風虛,致浮毒上攻,未易以常法治也。宜買透冰丹服之,勿飲酒啖濕面、蔬菜、雞豬之屬,能盡一月為佳。」夔用其戒數日,癢止而食忌不能久,既而復作。乃著意痛斷,迨於累旬,耳不復癢。(類編)

白話文:

夔是我們族人的一個朋友,正值壯年時,飽受兩耳發癢之苦,一天會發作一次。癢到厲害的時候,幾乎無法忍受,用盡刮、掏、挖等各種方法,都無法止癢。他還常把堅硬的竹子截成三寸長,再折成五六片,削成細細的像洗鍋刷的樣子,用力塞入耳中,弄到耳皮破裂出血,有時甚至多達一個蜆殼的量才停止。隔天又會發作,因為流血太多,導致他疲憊不堪。剛好有個河北來的醫生周敏道來到鄉里,他就去拜訪請教。

周醫生說:「這是腎臟虛弱,導致風邪浮上來攻擊耳部,不是用一般方法就能治好的。應該買透冰丹來服用,並且不要喝酒,吃濕麵條、蔬菜、雞肉、豬肉之類的食物,最好能禁食一個月。」夔聽從他的建議禁食數日,耳朵就不癢了,但無法長期忌口,不久後又發作。於是他就下定決心徹底戒除,堅持了數十天,耳朵就再也不癢了。(出自《類編》)

8. 臂細無力不任重

此乃肝腎氣風邪客滯於榮衛之間,使氣血不能周養四肢,故有此證。肝主項背與臂膊,腎主腰胯與腳膝,其二臟若偏虛則隨其所主而生病焉。今此證乃肝氣偏虛,宜專補肝補腎(雞峰方)。

白話文:

這種手臂細弱無力,無法提重物的狀況,是因為肝腎的氣血虛弱,加上風邪侵入停留在身體的經絡之間,導致氣血無法順利輸送到四肢,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症狀。肝臟主要影響頸項、背部和手臂,腎臟主要影響腰部、胯部和腳部膝蓋,如果這兩個臟腑的氣血偏向虛弱,就會依據它們所主管的部位而產生疾病。現在這個情況是肝氣偏向虛弱,應該專門補養肝腎的氣血(用雞峰方的藥物)。

9. 風眩

賈黃中為禮部侍郎兼起居監察,中風眩卒。太宗悼惜之,切責諸醫,大搜在城醫工,凡通神農本草、黃帝難經、素問及善針灸藥餌者,校其能否,以補翰林醫學及醫官院祗候。

白話文:

賈黃中擔任禮部侍郎兼起居監察時,因為中風導致暈眩而過世。太宗皇帝對此感到哀痛惋惜,嚴厲責備了所有御醫,並且在城中大規模搜羅醫術高明的醫師。凡是精通《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素問》等醫學典籍,並且擅長針灸和用藥的醫師,都經過考核他們的醫術能力,來補充翰林醫學機構和醫官院的醫官職位。

10. 風癉

齊王太后病,召臣意入診脈曰:風癉客脬,難於大小溲溺赤。臣意飲以火齊湯,一飲即前後溲,再飲病已溺如故。病得之流汗滌滌者,去衣而汗晞也。所以知齊王太后病者,臣意診其脈,切其太陰之口濕然,風氣也。脈法曰:沉之而大堅,浮之而大緊者,病主在腎,腎切之而相反也。脈大而躁大者,膀胱氣也,躁者中有熱而溺赤。(史記·淳于意傳)

白話文:

齊王太后的病,召我淳于意去診脈,我診斷後說:「這是風邪侵入了膀胱,導致大小便困難,而且小便會呈現紅色。」我讓她喝下火齊湯,喝一次就開始大小便順暢,再喝一次病就好了,大小便恢復正常。這個病是因為流汗很多時,把衣服脫掉,汗水蒸發時受寒而得的。我之所以知道齊王太后的病因,是因為我診她的脈,摸到太陰脈的脈口濕潤,這是風邪的徵兆。脈法說:「沉取脈象大而堅硬,浮取脈象大而緊繃,這代表病在腎臟,但診脈時反而與腎的脈象相反。」還有,脈象呈現大而躁動,這代表是膀胱的氣機出了問題,躁動則表示膀胱中有熱,所以小便才會呈現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