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

1. 腸風下血

人患腸風下血者何也?人腸皆有脂裹之厚,則腸實而安。腸中本無血,血緣有風或有熱以消其脂,腸遂薄,滲入身中血。初患者必服冷藥而愈,服之過當,則腸寒而脂愈不生,其血必再作。凡熱者,其血鮮;冷者,其血青黑。察其冷熱,用藥可也。(醫余)

白話文:

人如果得了腸風下血,原因是肠道本来有一层厚厚的脂肪包裹着,使肠壁坚实,自然安稳。肠道里本来就没有血,之所以会出血,是因为体内有风或热,消解了肠壁的脂肪,使肠壁变薄,血液便渗透到肠道里,造成下血。刚开始患病的人,服用凉性的药物就能治好,但如果服用过量,就会导致肠道寒凉,脂肪更加难以生成,从而导致再次出血。一般来说,热性病患者的血液颜色鲜红,而寒性病患者的血液颜色青黑。观察病情,根据血液的颜色判断冷热,就可以对症下药。

2. 酒利

有人日逐飲酒,遂成酒利,骨立不食,但飲酒一兩盞,利作幾年矣。因與香茸丸一兩服,遂止。蓋麝能治酒毒。

白話文:

有個人每天都在喝酒,最後得了酒精性肝炎,瘦得皮包骨頭,吃不下東西,只能喝下一兩杯酒而已。這個情況已經持續好多年了。後來他服用了一兩「香茸丸」,症狀就減輕了。因為麝香能夠治療酒中毒。

3. 臟毒下血

洛陽一女子,年四十六七,耽飲無度,多食魚蟹,攝理之方蔑如也。後以飲啖過常,蓄毒在臟,日夜二三十謁,大便與膿血雜下,大腸連肛門痛不堪。任醫以止血痢藥不效,又以腸風藥則益甚。蓋腸風則有血而無膿。凡如此已半年餘,氣血漸弱,食漸減,肌肉漸瘦。稍服熱藥則腹愈痛,血愈下;服稍涼藥則泄注氣羸,粥愈減;服溫平藥則病不知將期歲。

醫告術窮,垂命待盡。或有人教服人參散,病家亦不敢主,當謾與服之。才一服知,二服減,三服膿血皆定。自此不十服,其疾遂愈。後問其方云:治大腸風虛飲酒過度挾熱下痢膿血疼痛多日不瘥。樗根白皮人參各一兩,為末二錢匕,空心溫酒調下。飲酒以溫米飲代。忌油膩濕面青菜果子甜物雞魚蒜等。

(衍義)

白話文:

洛陽有一位女子,年紀約莫四十六七歲,嗜酒無度,經常吃魚蟹,對於飲食養生之道毫不在意。後來因為飲酒食慾過度,導致毒素積聚在臟腑,每天要上廁所二三十次,大便中混雜著膿血,大腸和肛門疼痛難忍。找過不少醫生,服用止血痢藥無效,使用治腸風的藥物反而病情加重。因為腸風通常只有血便,而沒有膿血。這種情況已經持續半年多,氣血逐漸衰弱,食慾下降,肌肉消瘦。稍微服用溫熱的藥物,肚子就會更加疼痛,血便加重;服用偏涼的藥物,則會腹瀉虛弱,食慾更加減退;服用溫和的藥物,病情卻不見起色。

醫生束手無策,認為她命不久矣。有個人建議服用人參散,患者家屬也不敢肯定是否有用,就姑且讓她服用。服用一次後病情略有緩解,二次服用後症狀減輕,三次服用後膿血全部止住。不到十次服用,她的病就完全治癒了。後來詢問藥方,原來是治療大腸風、虛寒體質、飲酒過度導致內熱下痢、膿血疼痛、久治不癒的。

藥方如下:

樗根白皮、人參各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匕,空腹溫酒調服。飲酒則用溫米湯代替。忌食油膩的食物、濕面、青菜、水果、甜食、雞肉、魚肉、蒜等。

4. 脫血

臂多青脈曰脫血,尺脈緩澀謂之解㑊。安臥脈盛謂之脫血,臥久傷氣也。

白話文:

手臂上出現許多青色血管表示可能有嚴重出血的情況,手腕處的脈搏緩慢且弱是瞭解釋身體正在分解營養物質應對疾病或壓力。平躺時如果脈搏強烈可能是因為大量失血,長時間躺著會損耗元氣。

5. 服石發疽

齊王侍醫遂病,自煉五石服之。臣意往過之,遂請意曰:「不肖有病,幸診遂也。」臣意即診之,告曰:「公病中熱。論曰:中熱不溲者,不可服五石。石之為藥,精悍。公服之,不得數溲,亟勿服,色將發癰。」遂曰:「扁鵲曰:陰石以治陰病,陽石以治陽病。夫藥石者,有陰陽水火之齊。

故中熱即為陰石柔齊治之,之中寒即為陽石剛齊治之。」臣意曰:「公所論遠矣。扁鵲雖言若是,然必審診處,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表裡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參其人動靜與息相應,乃可以論。論曰:陽疾處內,陰形應外者,不加悍藥及鑱石。夫悍藥入中,則邪氣闢矣,而宛氣愈深。

診法曰:二陰應外,一陽接內者,不可以剛藥。剛藥入則動陽,陰病益衰,陽病益著,邪氣流行,為重困於俞(始喻反),忿發為疽。意告之後,百餘日,果為疽,髮乳上,入闕盆而死。此謂論之大體也。必有經紀,拙工有一不習文理,陰陽失矣。」 (史記)

白話文:

齊王侍奉的醫生,自己生病了,便自行煉製五石藥服用。我(作者)想去探望他,便向他請教說:「我不肖之人有病,希望能請您診治。」我便診視他,告訴他說:「您患的是內熱之症。醫書記載:內熱而不排尿者,不可服用五石藥。五石藥藥性強悍,您服用後無法頻繁排尿,趕緊停止服用,否則將會長出膿瘡。」

他卻說:「扁鵲說:陰石治陰病,陽石治陽病。藥石具有陰陽水火之性,所以內熱之症,就用陰石的柔性來治療,內寒之症,就用陽石的剛性來治療。」

我回答說:「您所論述的太過於偏激了。雖然扁鵲確實有這樣的說法,但必須仔細診斷,衡量病情,制定治療方案,並根據脈象和外觀,判斷表裡虛實,按照順逆之法,觀察患者的活動、靜止和呼吸,才能做出診斷。醫書記載:陽病在內,陰病在外者,不可使用强烈的藥物或五石藥。強悍藥物進入體內,會驅逐邪氣,但反而會加重正氣的虛弱。

診斷方法是:二陰在外,一陽在內者,不可使用剛性藥物。剛性藥物進入體內,會刺激陽氣,使陰病更加衰弱,陽病更加嚴重,邪氣橫行,導致病重困於腧穴,最終發作成疽瘡。

我告訴他這些話後,一百多天後,他果真長了疽瘡,從乳房開始,蔓延到腹部,最終病入宮廷而死。這就是治療的大體原則。一定要遵循醫理,不可草率,像那些粗劣的工匠,不懂得規矩,陰陽失調,最終導致失敗。」

6. 病疽

齊侍御史成自言病頭痛,臣意診其脈曰:「君之病惡,不可言之。」即出,獨告成弟曰:「此病疽也,內發於腸胃之間,後五日當𤻳腫,後八日嘔膿死。成之病得之飲酒且內,成即如期死。」所以知成之病者,臣意切其脈,得肝氣,肝氣濁而靜,此內關之病也。脈法曰:「脈長而弦,不得代四時者,其病主在於肝和,即經主病也。

代則絡脈有過,經主病和者,其病得之筋髓里。其代絕而脈賁者,病得之酒且內。」所以知其後五日而𤻳腫,八日嘔膿死者,切其脈時少陽初代,代者經病,病去過人人則去絡脈主病。當其時少陽初關一分,故中熱而膿未發也。及五分則至少陽之界(肝與心相去五分,故曰五日盡也),及八日則嘔膿死,故上二分而膿發,至界而𤻳腫盡泄而死。

熱上則熏陽明,爛流絡,流絡動則脈結髮,脈結髮則爛解,故絡交熱氣以上行至頭而動,故頭痛。」(史記)

白話文:

齊國的侍御史成,自稱患頭痛。我診斷他的脈象後,便說:「你的病症,不可言說。」隨即走出,私下告訴成大夫的弟弟說:「這是疽病,是由腸胃間的內熱引起的。五天後會出現腫脹,八天後會嘔吐膿液而死。成的病是因飲酒過度和內熱所致。」

我之所以知道成患有疽病,是因為我仔細地切脈,發現了他的肝氣,肝氣濁而靜,這是內關的病症。脈法書中記載:「脈搏長而弦,且不應四時變化者,其病主要在於肝經,也就是經脈主病。

如果脈象代脈,則說明絡脈有病,經脈主病同時存在,則病症由筋骨髓裡引起。如果代脈消失,脈搏跳動頻繁,則病症是由於飲酒過度和內熱所致。」

所以我知道成五天後會腫脹,八天後會嘔吐膿液而死,是因為我切脈時發現少陽經的代脈,代脈代表經脈病,病症傳導到人體各處,則絡脈主病也會出現。當時少陽經初關一寸,所以內熱已生,但膿液尚未發出來。到五寸時,便到達少陽經的界限(肝與心相距五寸,所以說五天後病症就會顯現),到八天時就會嘔吐膿液而死,因為兩寸後膿液開始發作,到界限時腫脹就會完全出現,最後病患就會因為膿液排出而死。

熱氣上行,就會燻蒸陽明經,腐爛絡脈。絡脈受損,就會導致脈搏結聚,脈搏結聚則腐爛化解,因此絡脈中的熱氣會向上行至頭部,造成頭痛。

7. 治背瘡

京師人司仲因言里人父患背瘡,若負火炭,晝夜呼叫,其子泣於途,遇道人曰:「子何憂之深也?」告之。道人曰:「子當求不耕之地,遇野人糞,為蟲鳥所殘,即以杖去其糞,取其下土篩而敷之。」乃如其言用之,立愈。父曰:「豈以冰著吾背耶?吾五臟俱寒矣。」(類編)

白話文:

京城裡住著一位名叫司仲的人,他告訴別人說,他家鄉里有人父親背上長了瘡,像是背著火炭一樣,日夜哀嚎,他的兒子在路上哭泣。遇見一位道人,道人問他:「你為何如此憂愁?」司仲便將此事告訴道人。道人說:「你應該去找一塊沒有耕種過的地,在那裡找到野人糞便,被蟲鳥啃食過的,就用棍子將糞便撥開,取其下面的土篩乾淨,敷在瘡上。」司仲便依著道人所說去做,結果馬上就好了。司仲的父親說:「難道是把冰敷在我背上嗎?我五臟都寒了。」

8. 治喉癰

楊立之自黃府通判歸楚州,喉間生癰,既腫潰而膿血流注,曉夕不止,寢食俱廢,醫者束手。適楊吉老來赴郡守,招立之兩子走往邀之。至,熟視良久,曰:「不須看脈,已得之矣。然此疾甚異,須先啖生薑片一斤,乃可投藥,否則無法也。」語畢即出。子有難色曰:「喉中潰膿痛楚,豈食生薑?」立之曰:「吉老醫術通神,其言不妄,試取一二片啖我,如不能進則屏去無害。

」遂食之,初時殊為甘香,稍復加益,至半斤許,痛處已寬滿,一斤始覺味辛辣,膿血頓盡,粥餌入口了無滯礙。明日招吉老謝而問之,對曰:「君官南方多食鷓鴣,此禽好啖半夏,久而毒發,故以薑製之。今病源已清,無服他藥。」予記唐小說載崔魏公暴亡,醫梁新診之曰:「中食毒。

」僕曰:「常好食竹雞。」梁曰:「竹雞多食半夏苗,蓋其毒也。」命捩生薑汁折齒灌之,遂復活,甚與此相類。(類說)

白話文:

楊立之喉間生癰,楊吉老以生薑治之

楊立之從黃府通判任上回到楚州,喉嚨裡長了個癰,腫起來之後潰爛,膿血不斷流出,日夜不停,吃飯睡覺都無法正常進行,醫生們束手無策。

恰巧楊吉老來楚州赴任郡守,楊立之的兩個兒子趕緊去邀請他。楊吉老來到後,仔細觀察了許久,說道:「不用看脈,我已经知道病症了。不過這個病很特殊,必須先吃一斤生薑片,才能用藥,否則藥石無功。」說完就离开了。

楊立之的兒子們面有難色,說道:「父親喉嚨潰爛疼痛,怎麼可能吃生薑?」楊立之說:「吉老醫術高明,他不会胡说,你们先拿一兩片給我試試,如果吃不下就不要勉强。」

于是楊立之就吃了生薑,一開始覺得甘香,越吃越舒服,吃到半斤左右,痛楚已經減輕很多,到一斤的時候才感覺到薑的辛辣,膿血也全部止住,吃飯喝粥再也沒有阻礙。

第二天,楊立之請楊吉老來道謝,並詢問病情。楊吉老答道:「你在南方做官,經常吃鷓鴣,這種鳥喜歡吃半夏,時間久了,半夏的毒性就會發作,所以要用薑來解毒。現在病根已經清除了,不用再服用其他藥物。」

我記得唐朝的筆記小說中記載,崔魏公突然暴亡,醫生梁新診斷後說:「是食物中毒。」崔魏公的家人說:「他經常吃竹雞。」梁新說:「竹雞喜歡吃半夏的嫩芽,所以中毒了。」於是梁新用生薑汁灌下去,崔魏公就活了過來,這跟楊立之的病症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