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五 (2)
卷五 (2)
1. 諸蟲入耳
蟲之類能入耳者,不獨蜒蚰。如壁蝨、螢火、扣頭蟲、皂角蟲,皆能為害。有人患腦痛,為蟲所食,或教以桃葉為枕,一夕蟲自鼻出,形為鷹嘴,人莫識其名。有人蜒蚰入耳,遇其極時,以頭撞柱,至血流不知,云癢甚不可忍。蜒蚰入耳,往往食髓至盡,又能滋生。凡蟲入耳,用生油灌妙。(遁齋閒覽)
白話文:
能鑽入耳朵的蟲類,不只有蜒蚰。像是壁蝨、螢火蟲、叩頭蟲、皂角蟲,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傷害。有人頭痛,是因為腦部被蟲吃掉,有人教他用桃葉當枕頭,結果一晚蟲就從鼻子跑出來,形狀像鷹嘴,沒人知道那是什麼蟲。有人耳朵跑進蜒蚰,痛苦到極點時,會用頭撞柱子,撞到流血都不知道,說是癢到無法忍受。蜒蚰鑽入耳朵,往往會把髓吸光,還會在裡面繁殖。凡是蟲子跑進耳朵,用生油灌進去效果很好。(出自《遁齋閒覽》)
2. 誤吞水蛭
吳少師在關外嘗得疾,數月間,肌肉消瘦,每日飲食下咽,少時,腹如萬蟲欑攻,且癢且痛,皆以為勞瘵也。張銳是時在成都,吳遣驛騎招致銳到興元,既切脈,戒云:「明日早且忍飢勿啖一物,俟銳來為之計。」旦而往天方,劇暑,白請選一健卒,趨往十里外,取行路黃土一銀盂,而令廚人旋治面。
將午乃得食,才放箸,取土,適至於是,溫酒二升,投土攪其內,出藥百粒,進於吳,飲之,覺腸胃掣痛,幾不堪忍,急登溷。銳密使別坎一穴,便掖吳以行,須臾暴下如傾穢惡鬥,許有馬黃千餘,宛轉盤結,其半已困死。吳亦憊甚,扶憩竹榻上,移時方餐粥一器,三日而平。
始言去年正以夏夜出師中塗,躁渴,命候兵持馬盂挹澗水,甫入口,似有物焉,未暇吐之,則徑入喉矣,自此遂得病。銳曰:「蟲入人肝脾里,勢須滋生,常日遇食時,則聚丹田間,吮咂精血,飽則散處四肢。苟惟知殺之而不能掃盡,故無益也。」銳是以請公枵腹以誘之,此蟲喜酒,又久不得土味,乘飢畢集,故一藥能洗空之耳。
吳大喜,厚賂以金帛,送之歸。(庚志)
白話文:
吳少師在關外曾得了一種怪病,幾個月下來,肌肉消瘦。每天吃下東西,沒多久,肚子就好像有成千上萬隻蟲在裡面鑽咬,又癢又痛,大家都以為是得了肺癆。當時張銳在成都,吳少師派快馬將他請到興元。張銳把脈後,告誡說:「明天早上要空腹,什麼都別吃,等我來再做打算。」第二天一早,天氣非常炎熱,張銳請人挑選一個身強力壯的士兵,快馬加鞭到十里外的地方,取來一銀盂的黃土,然後叫廚師準備麵食。
快到中午時,才讓吳少師吃飯,剛放下筷子,取土的士兵剛好趕到。張銳將二升溫酒,倒入黃土中攪拌,然後取出一百粒藥丸,給吳少師吃下。吳少師吃下後,感覺腸胃像被拉扯般疼痛,幾乎無法忍受,急忙跑去廁所。張銳秘密叫人挖了一個特別的坑,扶著吳少師過去。不一會兒,排泄物像傾倒污水般湧出,其中夾雜著一千多隻水蛭,彎曲盤繞,一半都已經奄奄一息。吳少師也十分疲憊,被攙扶到竹榻上休息。過了一會兒,才吃了一碗粥,三天後就康復了。
吳少師這才說,去年夏天出兵在外,途中因為太過躁熱口渴,命令士兵用馬用的水瓢在溪澗取水,剛喝到嘴裡,感覺有東西,來不及吐出來,就直接吞下去了,從此就得了這個病。張銳說:「這種蟲子進入人的肝脾裡面,一定會不斷繁殖,平時一到吃飯的時候,就會聚集在丹田,吸食精血,吃飽後就會散佈在四肢。如果只是殺死它們而不能完全清除,就沒有用處。」因此,張銳才讓吳少師空腹,以此來引誘它們。這種蟲子喜歡喝酒,又很久沒有吃到泥土的味道,趁著飢餓的時候,就全部聚集在一起,所以一味藥就能將它們全部清除乾淨。
吳少師非常高興,送了很多金銀綢緞作為酬勞,送張銳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