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九 (6)
卷九 (6)
1. 服金石藥之戒
服金石藥者,潛假藥力以濟其欲,然多諱而不肯言,一旦疾作,雖欲諱不可得也。吳興吳景淵,刑部服硫黃,人罕有知者,其後二十年,長予橐為華亭市易官,發背而卒,乃知流毒傳氣,尚及其子,可不戒哉。(泊宅編)
白話文:
服用金石藥物的人,往往是藉助藥力來滿足自己的慾望,然而他們大多會避諱而不願提及。但一旦疾病爆發,即便想隱瞞也不可能了。吳興地方的吳景淵,在刑部時曾服用硫磺,這件事少有人知。二十年後,他擔任華亭市易官時,背部發病最終去世,人們才知道金石藥物的毒素已傳遍全身,甚至影響到了他的兒子,這難道不是一個警訊嗎?
服用含金石成分藥物的人,通常是利用藥效來滿足自身的某些需求,但他們往往對此感到忌諱,不願公開。然而,一旦因藥物引發疾病,即使想隱瞞也無法做到了。吳興的吳景淵在刑部工作時,曾祕密服用硫磺,此事鮮為人知。二十年後,他擔任華亭市易官,背部生瘡導致死亡,人們才意識到金石藥物的毒性在體內長期累積,甚至影響到了他的兒子,這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嗎?
2. 金液丹無妄服
金液丹硫黃煉成,乃純陽之物。夏至人多服之,反為大患。有痼冷則宜服。(泊宅編)
白話文:
文字標題:[不可隨便服用金液丹]
文字內容:金液丹是用硫磺煉製而成,屬於純粹的熱性藥物。在夏季,許多人會服用它,但這反而可能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只有在有長期且嚴重的寒涼體質情況下,才適合服用此丹。(來源:泊宅編)
3. 川人服丹
川人好服丹。蓋西北方土厚,人稟氣盛,可勝丹,不為所反。南方魚鹽陰濕之地,非宜服之。大概脾惡濕,腎惡燥,久服損腎,其害尤大。(《瑣碎錄》)
白話文:
四川地區的人們喜歡服用丹藥。因為在西北方土地肥沃,人們體質強壯,能夠承受丹藥的藥性,不會被丹藥反制。然而,在南方這種海產豐富且氣候濕潤的地方,服用丹藥就不適合了。一般來說,脾臟怕濕,腎臟怕乾燥,長期服用丹藥會傷害腎臟,其危害特別大。(出自《瑣碎錄》)
4. 秋石不可久服
服秋石久而成渴疾。蓋咸能走血,血走令人渴,不能制水,妄行(同上)。
白話文:
如果長時間服用秋石,最終會導致口渴的疾病。這是因為秋石性鹹,會影響血液,使血液流動異常,進而讓人產生口渴的感覺,且身體無法正常調節水分,造成水分代謝失調。
5. 丹砂之戒
太學博士李干,以進士為鄂岳從事,遇方士柳貴從,受藥法服之,往往下血,比四年,病益急,乃死。其法,以鉛滿一鼎,以物按中為空,實以水銀,蓋封四際,燒為丹砂。云余不知服食說,自何世起,殺人不可計,而世慕向之益至此。其惑也在文書所記,及耳相聞傳者,不說。
今直取自見親與之遊,而以藥敗者六七公,以為世戒。工部尚書歸登,殿中御史李虛中,刑部尚書李遜遜弟,刑部侍郎建,襄陽節度使,工部尚書孟簡,東川節度,御史大夫盧坦,金吾將軍李道古。此其人皆有名位,世所共識。工部既食水銀,得病,自說,若有燒鐵杖,自顛貫其下者,摧而為火射竅,即以出,狂痛號呼,乞絕其茵席。嘗得水銀髮,且止唾血,十數年以斃。
殿中疽發其背,死。刑部且死,謂余曰:我為藥誤其季建。一旦無病,死。襄陽黜為吉州司馬。余自袁州還京師,襄陽乘舸,邀我於瀟洲,屏人曰:我得秘藥,不可獨不死。今遺子一器,可用棗肉為丸服之。別一年而病,其家人至訊之曰:前所服之藥誤方,且下,之下則平矣。
病二歲竟卒。盧大夫死時,溺出血,肉痛不可忍,乞死。及金吾以柳賁得罪,食賁藥,五十死海上。此可以為誡者也。蘄不死,乃速得死,謂之智,可不可也?五穀三牲,鹽醯果蔬,人所常御。人相厚勉必曰強食。今惑者皆曰:五穀令人夭,不能無食,當務減節,鹽醯以濟百味。
豚魚雞三者,古以養老,反曰是皆殺人,不可食。一筵之饌,禁忌十常,不食二三。不信常道,而務鬼怪。臨死乃悔,後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則然,始動曰:藥動故病,病去藥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嗚呼,可哀已!(昌黎文;韓退之既知其害,而晚年服硫黃而死,詳見漁隱從話。
)
白話文:
[丹砂之戒]
太學博士李幹,原為鄂嶽從事,因進士出身,遇見了一名方士柳貴從,並跟隨他學習藥法服用,但之後經常便血,持續了四年,病情日趨嚴重,最終因此喪命。他的方法是,先在鍋內裝滿鉛,再用東西在中央壓出一個空洞,然後將水銀填滿這個空洞,密封四周,經過燃燒後轉變為丹砂。
我不清楚服食丹藥的風氣是從哪個時代開始,只知道它已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然而世人對它的迷戀卻有增無減。這種迷思或許源於文獻的記載,以及口耳相傳的傳聞,但這些都無法說明真相。
現在我只會列出我親眼見證,並與我有往來,因為服用丹藥而身體遭受損壞的六七個人,以此作為世人的警戒。例如工部尚書歸登、殿中御史李虛中、刑部尚書李遜和他的弟弟、刑部侍郎建、襄陽節度使、工部尚書孟簡、東川節度使、御史大夫盧坦和金吾將軍李道古。這些人都有顯赫的名聲和地位,為世人所共知。
工部尚書服用過水銀後,生病了。他自述感覺好像有一根燒紅的鐵棍,從頭頂穿透到下身,化作烈火從各孔竅噴出,痛苦得像是要將牀墊撕裂。他嘗試用水銀治療吐血,病情雖暫停,但最終仍因此死去,歷經了十幾年的痛苦。
殿中御史李虛中背部長了瘡,最後因此去世。刑部尚書臨死前告訴我,他是被藥物誤導。季建在無病無痛的情況下突然去世。襄陽節度使被貶為吉州司馬。我從袁州返回京城時,襄陽節度使乘坐船隻,在瀟洲邀請我,他祕密地告訴我:我得到了祕製的藥物,不能讓自己獨享不死的機會。現在送你一瓶,你可以用棗泥做成藥丸服用。然而一年後他卻病倒了,他的家人告訴我,之前服用的藥物配方有誤,必須排泄出來才能康復。
他病了兩年最終還是去世了。盧大夫去世時,尿液中帶血,肉痛難忍,乞求死亡。金吾將軍李道古因柳賁的罪行受到牽連,吃了柳賁的藥,五十歲時死在海上。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的警戒。
追求不死,卻加速了自己的死亡,稱之為智慧,真的恰當嗎?五穀、牛羊豬肉、鹽醃蔬果,都是人們日常食用的食物。人們相互鼓勵時總會說:一定要多吃點。但現在有些人卻認為:五穀會讓人短命,雖然不能完全不吃,但應該盡量減少攝入,用鹽醃來調味。
豬肉、魚肉、雞肉這三種食物,古人用來滋養老人,現在卻反過來說這些食物會殺人,不能食用。一桌宴席上,各種忌諱的食物佔了十分之二三。他們不相信常理,卻迷信鬼神。直到臨死前才後悔,但後來的人又會說:那些死者都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我卻不同,開始時說:是藥物的作用導致了疾病,但病好了藥效就消失了,這樣就不會死了。等到快要死的時候,又後悔了。唉,真是可悲啊!
(出自昌黎文;韓愈知道丹藥的危害,但晚年還是服用了硫磺而死,詳細內容可見漁隱叢話。)
6. 服水銀
侍其傅服水銀,久之發癢,爬搔成赤疹,水銀隨爪出,細如粟顆。建炎中,帥杭已昏不任事,既罷疾革未屬纊,諸姬皆散不禁,可為世戒。(泊宅編)
白話文:
有個人名叫侍其傅,他長期服用水銀。一段時間後,他的皮膚開始發癢,搔抓後形成了紅色的疹子,而水銀竟然隨著指甲下的傷口排出,形狀細小如同小米粒。在南宋建炎年間,他在杭州擔任軍政長官時已經精神混亂,無法勝任工作。被罷免後,病情急轉直下,在他病危時,連最後的衣物都還來不及更換,他的妾侍們也都四散而去,無人照顧他,這可以作為世人警惕的故事。(出自《泊宅編》)
7. 服丹多灸風市穴
江煥言馮悅御藥服伏火藥多,腦後生瘡,熱氣冉冉而上,幾不濟矣。一道人教灸風市穴十數壯,雖愈時時復作,又教馮以陰煉秋石以大豆卷濃煎湯下,遂悉平和其陰陽也。陰煉秋石法,余昔有之,沈暘所傳是也。大豆卷法,大豆於壬癸日浸井花水中,候豆生芽,取皮作湯使之。(三槐王氏錄)
白話文:
江煥言和馮悅兩位御醫服用過量的伏火藥物之後,在腦後長出了瘡,且有熱氣持續上升的現象,病情幾乎無法控制。後來,一位道人教他們灸療風市穴十多次,雖然病情有所好轉,但時常反覆發作。道人又教馮悅用陰煉秋石,配合大豆卷濃煎湯服用,從此病情完全恢復,達到陰陽平衡。陰煉秋石的方法,我過去就學過,是沈暘傳授的。至於大豆卷的製作方法,就是在壬癸日將大豆浸泡在井花水中,等到豆子發芽後,取出豆皮煮湯服用。(此段文字出自三槐王氏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