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六 (8)
卷六 (8)
1. 雲母膏愈腸癰
楊介吉老者,泗州人,以醫術聞四方。有儒生李氏子,棄業願娶其女,以授其學,執子婿禮甚恭。吉老盡以精微告之。一日,有靈璧縣富家婦有疾,遣人邀李生以往。李初視脈,云腸胃間有所苦耶?婦曰:「腸中痛不可忍,而大便從小便中出。」醫者皆以謂無此證不可治,故欲屈君子。
李曰:「試為籌之。若姑服我之藥三日,當有瘳,不然非某所知也。」下小丸子數十粒,煎黃耆湯下之。富家依其言,下膿血數升而愈。富家大喜,贈錢五十萬,置酒而問之曰:「始切脈時,覺芤脈現於腸部。王叔和脈訣云:『寸芤積血在胸中,關內逢芤腸里癰。』此癰生腸內,所以致然。
然所服者乃雲母膏為丸爾。切脈至此,可以言醫矣。」李後以醫科及第,至博士。李稙元秀,即其從子也。(王仲言余話)
白話文:
有個叫楊介吉的老先生,是泗州人,醫術高明,遠近聞名。有個讀書人姓李,他不願意繼續讀書,反而想娶楊介吉的女兒,好跟楊介吉學習醫術。他對楊介吉以女婿的禮節侍奉,非常恭敬。楊介吉就把自己精深的醫術都教給他。有一天,有個靈璧縣的富人家裡的婦人生病了,派人請李先生去看病。李先生一開始把脈,就說:「妳是不是腸胃之間有不舒服的地方?」婦人說:「我腸子痛得受不了,而且大便竟然從小便的地方出來。」其他的醫生都認為沒有這種病,無法醫治,所以才想請你來看看。
李先生說:「我試著想想辦法。如果先吃我開的藥三天,應該會有好轉,不然我也沒辦法了。」於是他就開了幾十顆小藥丸,用黃耆湯送服。富人家按照他的話做了,結果排出好幾升的膿血,病就好了。富人非常高興,送給他五十萬錢,擺設酒宴,問他說:「當初你把脈的時候,發現妳的腸子部位出現芤脈。王叔和的《脈訣》說:『寸部出現芤脈,表示胸中有積血,關部出現芤脈,表示腸子裡有癰。』這癰是長在腸子裡,所以才會這樣。
然而我給妳吃的,其實是雲母膏做的藥丸。把脈可以到這種程度,可以說你已經精通醫術了。」李先生後來考上醫科進士,當到博士。李稙元秀,就是李先生的姪子。(王仲言《余話》)
2. 釘疽
張嗣伯嘗聞屋中呻吟聲,嗣伯曰:「此病甚重。」乃往視之,見一老姥稱體痛,而處處有黯黑無數。嗣伯還煮鬥余湯送令服之,服訖痛勢愈甚,跳投床者無數。須臾所黯處皆拔出釘,長寸許,以膏塗瘡口。三日而復云:「此名釘疽也。」(史記)
白話文:
張嗣伯曾經聽到屋裡傳出呻吟聲,張嗣伯說:「這個病很嚴重。」於是前往查看,看見一位老婦人說她全身疼痛,而且身上到處都有許多暗黑色的斑點。張嗣伯回去煮了一大碗湯藥送給她服用,服藥後疼痛更加劇烈,老婦人痛得在床上跳來跳去。過了一會兒,那些暗黑的地方都拔出像釘子一樣的東西,約有一寸長,之後用藥膏塗抹傷口。過了三天,老婦人又說:「這病叫做釘疽。」(這段話出自《史記》)
3. 癰瘡
唐李勣嘗疾,醫診之,云得須灰服之方止。太宗遂自翦髭燒灰賜服之,復令敷癰瘡立愈。故白樂天云:「翦須燒藥賜功臣。」仁宗皇帝賜呂夷簡曰:「古人有語,髭可治疾。今聯翦髭與之合藥,表朕意也。」
白話文:
唐朝的李勣曾經生病,醫生診斷後說,必須服用鬍鬚燒成的灰才能治好。唐太宗於是自己剪下鬍鬚燒成灰賜給李勣服用,又讓他把鬍鬚灰敷在癰瘡上,病立刻就好了。所以白居易說:「剪下鬍鬚燒成藥賜給功臣。」宋仁宗皇帝賜給呂夷簡時說:「古人有說,鬍鬚可以治病。現在朕剪下鬍鬚和藥一起給你,是為了表達朕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