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二 (7)
卷二 (7)
1. 針急喉閉
於大指外邊指甲下根齊針之,不問男女左右,只用人家常使針針之,令血出即效。如大叚危急,兩手大指都針之,其功甚妙。(庚志)
白話文:
在腳大拇趾外側,指甲根部邊緣的地方下針,不論男女,也不分左右腳,直接用一般人常用的針來扎針,讓血流出來就會有效果。如果情況非常危急,兩隻手的大拇指都扎針,效果會非常好。(庚志所述)
2. 砭石
砭石,謂以石為針也。《山海經》曰: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為針,則砭石也。
白話文:
砭石,指的就是用石頭做成的針。《山海經》說:高氏山這個地方,有種石頭像玉一樣,可以拿來做針,這就是砭石。
3. 刺誤中肝
督郵徐毅得病,華佗往省之。毅謂佗曰:「昨使醫曹吏劉祖針胃管訖,便苦咳嗽,欲臥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誤中肝也。食當日減,五日不救。」如佗言。(《三國志》)
白話文:
督郵徐毅生病了,華佗前去探望。徐毅告訴華佗:「昨天讓醫官屬下的吏員劉祖扎針治療胃部,結果就開始咳嗽,躺著也無法安穩。」華佗說:「針沒有扎在胃部,而是誤扎到了肝臟。飲食會當天減少,五天就沒救了。」結果就像華佗說的一樣。
4. 九針
九針上應天地陰陽,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六針調陰陽七針益精八針除風九針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氣,一鑱針二員針三鍉針四鋒針五䤵針六員利針七毫針八長針九大針。
白話文:
九針的原理對應著天地陰陽的運行法則,它包含了天、地、人、時序、音律、星辰、風向、地域等概念。 第一針淺刺皮膚,第二針刺入肌肉,第三針刺入脈絡,第四針刺入筋絡,第五針刺入骨骼,第六針用來調和陰陽,第七針用來增益精氣,第八針用來祛除風邪,第九針用來疏通全身的九個孔竅,並調整全身三百六十五個關節的氣機。 這九種針的種類分別是:鑱針、員針、鍉針、鋒針、䤵針、員利針、毫針、長針、大針。
5. 工針
僧海淵,閬人也,工針砭。天禧中,入吳楚遊京師,寓相國寺。中書令張士遜疾,國醫拱手,淵一針而愈。由是知名。既老歸蜀。範景仁賦詩餞之云:「舊鄉山水繞禪扃,日日山光與水聲。歸去定貪山水樂,不教魂夢到神京。」治平二年,化去。張唐英貽以偈曰:「言生本不生,言滅本不滅。
覺路自分明,勿與迷者說。」劉季孫銘其塔曰:「資身以醫,有聞於時。余幣散之,拯人於危。此士君子所難嗟乎師。」
白話文:
僧人海淵,是閬州人,擅長針灸。天禧年間,他到吳楚一帶遊歷,也曾到京城,住在相國寺。當時中書令張士遜生病,所有太醫都束手無策,海淵一針就治好了他的病。從此聲名大噪。晚年他回到四川。范景仁作詩為他餞行,詩中寫道:「故鄉的山水環繞著寺廟,每天都有山光和水聲相伴。回去後你一定會貪戀這山水之樂,不會讓魂夢再回到京城了吧。」治平二年,海淵圓寂。張唐英送給他一首偈語,說:「說生本來沒有生,說滅本來也沒有滅。覺悟之路本來就清清楚楚,不要跟迷惑的人說這些。」劉季孫為他的塔寫銘文,說:「他以醫術為生,名聲遠播於當時。他將剩餘的錢財都散發出去,拯救人們於危難之中。這是士大夫都難以做到的,真是令人感嘆啊,老師!」
6. 針舌底治舌出不收
王況字子亨,本士人,為南京宋毅叔婿。毅叔既以醫名擅南北,況初傳其學未精,薄遊京師,甚悽然。會鹽法忽變,有大賈睹揭示失驚,吐舌遂不能復入。經旬,食不下咽,尫羸日甚。國醫不能療,其家憂懼,榜於市曰:有治之者,當以千萬為謝。況利其所售之厚,姑往應其求。
既見賈之狀,忽發笑,不能制心,以謂未易措手也。其家人怪而詰之,況謬為大言答之曰:所笑者,輦轂之大如此,乃無人治此小疾。耳語主人家曰:試取針經來。況謾檢之,偶有穴與其疾似是者。況曰:爾家當勒狀與我,萬一不能治,則勿尤我,我當為針之,可立效。主病者不得已亦從之,急針舌之底,抽針之際,其人若委頓狀,頃刻舌遂伸縮如平時矣。
其家大喜,謝之如約,又為之延譽。自是翕然名動京師。既小康,始得盡心肘後之書,卒有聞於世。事之偶然,有如此者。況後以醫得幸,宣和中為朝請大夫,著《全生指迷論》一書,醫者多用之。(王明清余話)
白話文:
王況,字子亨,原本是讀書人,後來成為南京宋毅叔的女婿。宋毅叔以醫術聞名南北,王況最初學習他的醫術,但還不精通,就到京城遊歷,生活非常落魄。剛好當時鹽法突然改變,有個大商人看到公告後大驚失色,吐出舌頭就縮不回去了。過了十幾天,吃不下東西,身體日漸消瘦。宮廷御醫都治不好,他的家人非常憂慮,就在市集張貼告示說:誰能治好這個病,就給他千萬作為酬謝。王況貪圖豐厚的報酬,就姑且去應徵。
他看到商人的狀況後,突然笑了出來,忍不住心裡的笑意,心想這病還真不容易處理。商人的家人感到奇怪就責問他,王況就假裝說大話回答說:我笑的是這麼大的京城,竟然沒有人能治這個小病。接著他悄悄地對主人的家人說:試著把針灸醫書拿來。王況隨意翻閱,剛好看到一個穴道好像與這個病症相似。王況說:你們家要寫一張保證書給我,萬一治不好,就不能怪我,我會幫他針灸,可以馬上見效。患病者的家屬迫不得已也答應了,王況就迅速地針刺舌頭的底部,拔針的瞬間,那人像癱軟的樣子,過了一會兒舌頭就能像平常一樣伸縮自如了。
病患的家人非常高興,按照約定給了他酬金,又替他大力宣傳。從此,王況的名聲轟動了京城。生活稍為安定後,他才開始專心研究醫書,最後成就斐然,聞名於世。事情的發生,竟然有這麼巧合的。王況後來因為醫術得到皇帝的賞識,在宣和年間被任命為朝請大夫,並著有《全生指迷論》一書,許多醫生都採用這本書。(出自王明清的《余話》)
7. 艾謂之一壯
醫用艾一灼謂之一壯,以壯人為法也。其言若千壯。壯人當依此數,老幼羸弱,量力減之。(類苑)
白話文:
中醫用艾草燒灼一個穴位,就叫做「一壯」,這是以強壯人體為目標的方法。如果說要燒灼到一千壯,那麼身體強壯的人可以依照這個數量來做,但是年老、年幼或是體弱的人,就要衡量自己的體力來減少燒灼的次數。
8. 灸背瘡
京師萬勝門剩員王超,忽覺背上如有瘡隱起,倩人看之,已如盞大,其頭無數。或教往梁門裡外科金龜兒張家買藥。張視嚬眉曰:「此瘡甚惡,非藥所能治,只有灼艾一法,庶可冀望萬分。然恐費力,乃撮艾與之曰:『且歸家試灸瘡上,只怕不疼,直待灸疼方可療爾。』灼火十餘,殊不知痛,妻守之而哭,至第十三壯始大痛,四傍惡肉卷爛,隨手墮地,即似稍愈。再詣張謝。
張付藥敷貼,數日安。則知癰疽發於背脅,其捷法莫如灸也。(類編)」
白話文:
京城萬勝門有個叫王超的官員,突然覺得背上好像長了瘡,請人看,發現已經像個杯子那麼大,瘡頭還很多。有人建議他去梁門裡的「外科金龜兒」張家買藥。張先生看了皺著眉頭說:「這個瘡很嚴重,不是藥能治好的,只有用艾灸的方法,或許還能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但恐怕很費力。」接著拿了一些艾草給他,說:「你先回家試著灸在瘡上,只怕你不會覺得痛,一定要灸到痛才會有療效。」王超灸了十幾次,卻一點都不覺得痛,他妻子在一旁看著都哭了。直到灸到第十三次才開始劇痛,四周的壞肉也捲曲腐爛,隨手就掉下來,看起來就好些了。王超再去向張先生道謝。
張先生給他藥敷上,過了幾天就好了。由此可見,癰疽如果長在背部或脅部,最快的方法莫過於艾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