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六 (3)

回本書目錄

卷六 (3)

1. 罌粟治痢

治痢以罌粟,古方未聞。今人所用,雖其法小異,而皆有奇功。或用數顆,慢火炙黃為末,米飲下;或去粟,用殼如上法;或以殼五七枚,甘草一寸半,生半炙,大碗水煎取半碗,溫溫呷。蜀人山叟曰:用殼並去核,鼠楂子各數枚,焙乾末之,飲下,尤治噤口痢。(泊宅編)

白話文:

用罌粟來治療痢疾,是古代醫方沒有記載的。現在人們使用的方法,雖然和古代略有不同,但都具有神奇的功效。有人用幾顆罌粟,用小火烤黃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有人去掉罌粟籽,只用罌粟殼,方法和上面一樣;也有人用五到七個罌粟殼,加上一寸半的甘草,一半生用一半炙用,用一大碗水煎成半碗,溫熱地慢慢喝下。四川的山野老翁說:用罌粟殼並去掉裡面的籽,加上鼠楂子各數個,一起烘乾磨成粉末,用開水送服,尤其能治療噤口痢(一種痢疾,患者因不適而拒絕進食)。(出自《泊宅編》)

2. 車前止暴下

歐陽文忠公常得暴下,國醫不能愈。夫人云:市人有此藥,三文一帖,甚效。公曰:吾輩臟腑與市人不同,不可服。夫人使以國醫藥雜進之,一服而愈。召賣藥者,厚遺之,求其方,乃肯傳之。但用車前子一味,為末,米飲下二錢匕。云:此藥利水道而不動氣,水道利則清濁分,谷臟自止矣。(良方)

白話文:

歐陽文忠公常常突然腹瀉,宮廷御醫都治不好。他的夫人說:「市集裡有人賣這種藥,三文錢一帖,非常有效。」歐陽公說:「我們這種人的內臟跟市井小民不一樣,不能隨便吃。」夫人便將市集買來的藥混在御醫開的藥裡,讓他一起服下,結果吃一次就好了。歐陽公於是召見賣藥的人,給了他豐厚的賞賜,並請求他告知藥方,賣藥的人才肯說出來。藥方其實只用車前子一種藥材,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二錢匕。賣藥人說:「這藥能疏通水道,且不會擾動氣機,水道暢通了,清濁自然分開,腹瀉自然就止住了。」(這個藥方是好藥方)

3. 薑茶治痢

憲宗賜馬總治瀉痢腹痛方:以生薑和皮切碎如粟米,用一大盞並草茶相等煎服之丸。祐二年,文潞公得此疾,百藥不效,而予傳此方而愈。(同上)

白話文:

唐憲宗賜給馬總治療腹瀉痢疾腹痛的藥方:將生薑連皮切碎,像小米粒一樣大小,用一大碗的份量,與等量的草茶一起煎煮後服用。宋祐二年,文潞公得了這個病,吃了很多藥都沒效,我將這個藥方傳給他,病就好了。(跟上面講的一樣)

4. 二藥治痢

鄂渚有統制王存,病痢幾年,無休無息,骨立垂死,逢道人,令煎四物湯,下駐車丸,每服一百粒,初服此藥減半,並服之,不數日頓愈。(近世養生方)

白話文:

鄂渚有個名叫王存的統制官,罹患痢疾好幾年,病情反覆發作,沒有停歇,瘦得只剩骨頭,幾乎要死了。他遇到一位道士,道士要他煎服四物湯,再服用駐車丸,每次服用一百粒。他一開始服用此藥時劑量減半,之後就照原劑量服用,沒幾天就完全康復了。(出自近代養生方)

5. 治臟腑

肉豆蔻刳作甕子,入通明乳香少許,復以末塞之,不盡即用面和少許裹豆蔻,煨焦黃為度。三物皆碾末,仍以茶末對烹之。(大全集)

白話文:

將肉豆蔻挖空做成小甕狀,放入少許通明乳香,再用肉豆蔻的粉末將開口塞滿,如果粉末不夠,就用少許麵粉和著肉豆蔻粉末將開口包起來,然後用火煨烤到焦黃的程度。將這三種東西(肉豆蔻、乳香、麵粉)都磨成粉末,再用茶葉末一起煮。

6. 半夏益脾止瀉

半夏今人惟知去痰不言益脾,蓋能分水故也。脾惡濕,濕則濡而困,困則不能制水。經曰:濕勝則瀉。一男子夜數如廁,或教以生薑一兩碎之,半夏湯洗與大棗各三十枚,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燒為熟水,時時呷數日便已。

白話文:

半夏這種藥材,現在的人只知道它能化痰,卻不知道它也能夠健脾,這主要是因為它能分利水濕的緣故。脾臟最怕潮濕,一旦受濕邪侵擾,就會變得濕潤而虛弱,虛弱就不能控制體內的水液。醫書上說:「濕邪過盛就會導致腹瀉。」有個男子晚上頻繁跑廁所,有人教他用生薑一兩搗碎,加上半夏湯洗過的、大棗各三十枚,用一升水,放在瓷瓶裡用小火慢慢熬煮成熟水,讓他時常喝一點,喝了幾天就痊癒了。

7. 乳煎蓽茇治氣痢

獨異志唐貞觀中,張寶藏為金吾長上,嘗因下直歸櫟陽路,逢少年畋獵,割鮮野食,倚樹嘆曰:「張寶藏身年七十,未嘗得一食酒肉,如此者可悲哉!」傍有僧指曰:「六十日內官登三品,何足嘆也?」言訖不見寶藏異之,即時還京師。時大宗苦於氣痢,眾醫不效,即下詔問殿廷左右,有能治此疾者,當重賞之。

寶藏曾困其疾,即具疏以乳煎蓽茇方上服之,立瘥。宣下宰臣與五品官。魏證難之,逾月不進,擬上疾復發,問左右曰:「吾前飲乳煎蓽茇有功,覆命進之一啜,又平。」因思曰:「嘗令與進方人五品官,不見除授何也?」證懼曰:「奉詔之際,未知文武二吏。」上怒曰:「治得宰相不妨,已授三品官,我天子也豈不及汝耶?」乃厲聲曰:「與三品文官授鴻臚卿。」時正六十日矣。

其方每服用牛乳半升,蓽茇三錢匕,同煎減半,空腹頓服。(良方)

白話文:

《獨異志》記載,唐朝貞觀年間,張寶藏擔任金吾長上,有一次下班後走在櫟陽路上,遇到一位年輕人正在打獵,割下新鮮的野味來吃,靠在樹邊感嘆說:「我張寶藏都七十歲了,從來沒有吃過一口酒肉,這樣真是可悲啊!」旁邊有個僧人指著他說:「你六十天內就能當上三品官,這有什麼好嘆息的?」說完就不見了。張寶藏覺得很奇怪,就立刻回到京城。當時唐太宗正受氣痢之苦,眾多醫生都沒辦法治好,於是下詔詢問朝廷官員,有沒有人能治好這病,如果能治好就重重賞賜。

張寶藏曾經也受過這個病的折磨,於是就寫奏摺呈上用牛奶煎蓽茇的藥方,服用後馬上就好了。唐太宗就下令將這個藥方賜給宰相和五品官使用。魏徵對此有所質疑,過了一個月也沒有進展,皇帝的病好像又要復發了,就問左右說:「我之前喝牛奶煎蓽茇有效,再喝一次,又好了。」於是心想:「之前命令給提供藥方的人五品官的待遇,怎麼還沒看到任命呢?」魏徵害怕地說:「當時接旨的時候,還不清楚是文官還是武官。」皇帝生氣地說:「能治好宰相的病又何妨,已經賜給他三品官了,我身為天子難道還虧待他嗎?」於是厲聲說:「給他三品文官,任命為鴻臚卿。」這時剛好是六十天。

這個藥方是每次用牛奶半升,蓽茇三錢,一起煎到剩下一半,空腹一次性喝完。 (這是個好的藥方)

8. 臟腑秘澀

老人臟腑不可用大黃,老人津液少,所以秘澀,更服大黃以瀉之,津液皆去,定須再秘甚於前,只可服寬潤大腸之藥,如養生必用方二仁丸是也,更用槐花末煎湯淋洗亦妙。風藥燥腸,又有一種風秘者,當用檳榔七聖丸,雖有大黃,斟酌服之,勿令瀉可也。又有婦人產後大便秘,須四五日,六七日不通者,出血已多,津液少也,濃煎紫蘇湯飲一兩盞自通,更一日不通,服局方大麻仁丸三十丸。(醫余)

白話文:

老年人因為體內津液減少,腸胃比較乾燥,容易便秘,所以不能使用大黃這種藥性強烈的瀉藥。如果為了通便而服用大黃,會讓身體失去更多津液,反而會讓便秘更加嚴重。應該使用潤腸通便的藥物,像是「二仁丸」這類的藥方就很適合。也可以用槐花末煎湯來清洗肛門,效果也很好。

還有一種因為風邪侵入導致的便秘,這種情況要使用「檳榔七聖丸」,雖然裡面有大黃,但是可以酌量服用,不要讓它造成腹瀉就好。

另外,婦女產後因為失血過多,導致體內津液不足,也會出現便秘,甚至可能四五天、六七天都無法排便。可以濃煎紫蘇湯,喝一兩杯就可以通便。如果隔天還是無法排便,再服用「大麻仁丸」三十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