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六 (4)
卷六 (4)
1. 腸胃流熱
腸胃流熱則糞門暴腫,用蝸牛細研塗之則消。
白話文:
腸胃累積熱氣,就會導致肛門突然腫脹,用蝸牛仔細研磨後塗在患部,腫脹就會消退。
2. 腸風痔疾
3. 痔腸風臟毒
痔、腸風、臟毒一體病也,極難得藥。亦緣所以致疾不同,雖良藥若非對病,固難一概取效。常人酒色飲食不節,臟腑下血,是謂風毒。若釋子輩患此,多應飽食久坐,體氣不舒而得之,乃脾毒也。王渙之知舒州,下血不止,郡人朝議大夫陳宜父令其四時取其方:柏葉如春,取東枝之類,燒灰調二錢服而愈。予得方後,官贛上以治二車吳令升,亦即效。
提點司屬官陳逸大夫偶來問疾,吳倅告以用陳公之方而獲安。陳君蹙頞曰:「先人也,仍須用仄柏為佳。」道場慧禪師曰:「若釋子恐難用此,不若灼艾最妙。」平直量骨脊與臍平處,椎上灸七壯。或年深更於椎骨兩傍各一寸,灸如上數,無不除根者。又予外兄劉向為嚴掾,予過之留飲,訝其瘦瘠,問之,答曰:「去歲臟毒作,凡半月,自分必死,得一藥服之,至今無苦。」問何藥,不肯言,再三扣始言:「只這卓子上有之。
」乃是乾柿燒灰飲下二錢。本草日:「柿治腸癖,解熱毒,消宿血。」有病者宜求之。素問:「腸癖為痔。」(泊宅編)
白話文:
痔瘡、腸風、臟毒其實是同一種疾病,非常難以用藥治癒。導致疾病的原因各有不同,即使是良藥,如果用藥不對症,也很難達到普遍的療效。一般人因為喝酒、貪色、飲食不節制,導致臟腑出血,這就叫做風毒。如果出家人患上此病,大多是因為吃太飽、久坐,身體氣血不通暢而導致,這就叫做脾毒。王渙之擔任舒州知州時,一直下血不止,郡里的朝議大夫陳宜父叫他按四季分別採用不同的方子:春天用柏樹葉,取東邊樹枝的,燒成灰,調和兩錢服用,病就好了。我得到這個方子後,在贛州用來治療兩位吳姓縣令的病,也立刻見效。
提點司屬官陳逸大夫偶然來問診,吳縣丞告訴他用了陳宜父的方子病好了。陳逸皺著眉頭說:「這是我先人用的方子,還是用側柏效果更好。」道場慧禪師說:「如果是出家人恐怕不太適合用這個方子,不如用艾灸最好。」將肚臍和脊椎平行的位置找到,在脊椎上灸七壯。如果病況已久,可以在脊椎兩旁各一寸的地方,也灸相同的次數,沒有治不好的。另外我的表哥劉向擔任嚴掾,我去看他時留他喝酒,奇怪他怎麼這麼瘦弱,問他原因,他回答說:「去年得了臟毒,持續了半個月,當時覺得自己快要死了,後來吃了一種藥,到現在都沒什麼痛苦。」問他吃的是什麼藥,他就是不肯說,我再三追問他才說:「藥就在這桌子上。」原來是將曬乾的柿子燒成灰,喝下兩錢。本草書上說:「柿子治療腸道疾病,解除熱毒,消除舊瘀血。」有這類疾病的人應該去找柿子來用。素問說:「腸道堵塞就是痔瘡。」(出自《泊宅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