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十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 (4)

1. 瘡疹

小兒生未有不發瘡疹,自一歲至十歲,至十二三歲鬚髮一次。家有數小兒,一兒病此余即次第皆及之,便當防慎。其症有身熱頭痛,如傷寒狀,但不惡風,唯惡熱,所以異於傷風者,唇紅,尻骨及耳尖皆冷,或腹痛,眼澀及口舌皆痛。腹痛者腹中先出,眼澀者眼中先出,咽喉及口舌痛者,皆先有瘡也。

或如沙,如粟米狀,或為隱疹,如風泛狀,皆其症也。熱輕者瘡亦輕,熱重者瘡亦重。方其身熱時,瘡未出,直待身涼方出,亦不可不知其未出亦須服藥,唯是認得症候分明,以投湯劑,庶不誤人性命也。未出時,只可服升麻湯、紅綿散、地龍散、消毒飲,此皆平平藥。或見兒身不甚熱,即飲少酒。

熱甚者,不可飲酒。

白話文:

[疹瘡]的部分

每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幾乎都會出疹瘡,從一歲到十歲,甚至到十二三歲都可能發作一次。如果家中有多個小孩,一個小孩生病了,其他小孩也可能會相繼感染,所以必須謹慎防範。

症狀通常會發燒、頭痛,看起來像是感冒,但是不會怕風,反而怕熱,這是與一般感冒不同的地方。另外,嘴脣會變紅,尾椎和耳朵尖端都會感覺冷,也可能出現腹痛、眼睛不適以及口腔和舌頭疼痛。如果有腹痛,那腹部可能先出疹;如果是眼睛不適,那可能是眼睛先出疹;如果是喉嚨或口腔、舌頭痛,那這些部位可能先長疹子。

疹子的形狀可能像沙粒,也可能像小米,或者呈現出像是蕁麻疹,像被風吹過一樣的狀況,這些都是疹瘡的症狀。體溫高的話,疹子也會比較嚴重;體溫低的話,疹子就相對輕微。當體溫升高時,疹子還沒出來,直到體溫下降後疹子纔會出現,這一點必須瞭解。即使疹子還沒出現,也要服藥,只要能清楚判斷症狀,對症下藥,纔不會誤人性命。

在疹子沒出現之前,可以服用升麻湯、紅棉散、地龍散、消毒飲,這些都是性質溫和的藥物。如果看到小孩體溫不是很高,可以喝點酒。

但如果體溫非常高,就不可以喝酒。

2. 瘡疹有表裡症

小兒瘡疹有表裡症,其瘡皮不薄如赤根白頭,漸漸赤腫而有膿,瘥遲者謂之木豆,此里症發於臟也;其瘡皮薄如水泡,破即易乾者謂之水豆,此表症發於腑也。發於臟者重,發於腑者輕。熱重者,至有見鬼神,目上視,發搐搦,如驚癇之狀。世人誤認驚癇,投以冷藥,無不害者,不可不慎也。

如覺熱太盛,涎壅,平平藥不可攻者,宜以雄黃解毒丸利之,以減其毒。須遍身以燈照,仔細看覷,如未有紅點子出者,可下之。既出則不可利,恐蓄伏也。

白話文:

【瘡疹有內外症狀】

小孩出瘡疹時,有內外兩種症狀。如果瘡皮較厚,顏色紅根白頭,逐漸變紅腫並化膿,恢復慢的被稱爲木痘,這是內部臟器的問題;如果瘡皮很薄,像水泡一樣,破後容易乾涸的稱爲水痘,這是外在腑部的問題。從臟器引發的病情嚴重,從腑部引發的則較輕。若熱氣過重,可能出現看到鬼神、眼睛上翻、抽搐等症狀,就像驚癇一樣。一般人可能誤以爲是驚癇,給予寒涼藥物治療,這樣往往會造成傷害,因此必須非常謹慎。

如果發現熱度太高,唾液壅塞,使用普通藥物無法緩解,應該用雄黃解毒丸來排毒,以減輕毒性。必須全身用燈光仔細檢查,如果沒有出現紅色的小點,可以使用瀉藥。但一旦紅點出現,則不能使用瀉藥,以免病邪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