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十 (5)
卷十 (5)
1. 瘡疹黏衣用牛糞
小兒瘡疹出了變身潰膿,沾黏衣衾,睡臥不得者,用臘月黃牛糞日乾燒灰,鋪一寸許在床上,令臥之。其間瘡有大成片無皮,及有成豆癰者,皆用牛糞灰摻之即愈。
白話文:
【瘡疹黏衣用牛糞】
如果小孩出疹子後轉變成膿瘡,瘡口沾黏在衣物和被褥上,導致孩子無法安睡。可以使用臘月(農曆十二月)收集的黃牛糞,先讓其曬乾,然後燒成灰。在孩子的牀上鋪上大約一寸厚的牛糞灰,讓孩子躺上去。對於那些瘡面較大,沒有皮膚覆蓋,以及像豆子一樣大小的膿瘡,都可以直接將牛糞灰撒在上面,瘡口就會痊癒。
2. 剝瘡痂免成瘢
小兒面上瘡子才膿出,急以真酥潤之,頻潤為佳。才有瘡痂,急剝去,更潤之,痂硬不落,有礙肉生,遂成瘢子。此理昭然,人多不曉,反謂剝早成瘢,甚誤也。
白話文:
「當小孩臉上長的瘡剛開始化膿時,應立即用純正的酥油來塗抹,並且頻繁地塗抹會更好。一旦瘡開始結痂,應立即將其剝除,再繼續塗抹酥油。如果痂皮硬化而無法自然脫落,會阻礙新生的肉組織生長,這樣就會形成疤痕。這個道理顯而易見,但很多人卻不清楚,反而認為過早剝除瘡痂會造成疤痕,這是很大的誤解。」
3. 瘡疹不可洗面
小兒瘡疹不可洗面,生水入眼即損眼也。唯要忌口,止可食粥及鯽魚、青魚、鵪子之類,余魚及豬、羊肉皆不可食,恐損眼也。
白話文:
對於患有皮膚病或出疹的小孩,不宜用水洗臉,因為水分進入眼睛有可能會傷害到眼睛。這期間飲食上需特別注意,只能食用粥以及鯽魚、青魚、鵪子等較為清淡的食物。其餘的魚類,以及豬肉、羊肉等食物都應避免食用,以免影響到眼睛健康。
4. 瘡疹用胭脂塗眼
小兒瘡疹未出,認得是此症,急以胭脂塗眼周回,令瘡不入眼,亦甚妙。
白話文:
如果小孩的疹子或瘡還未長出來,一旦確定是這種病症,應立即使用胭脂塗抹在眼睛周圍,這樣可以防止瘡疹入侵到眼睛,這個方法非常有效。
5. 瘡疹後服清涼飲子
小兒瘡疹皆出盡,身已涼,喜食物,亦稍能轉動,以清涼飲子濃煎,量兒大小與之,須利三二行,即安樂。後不發熱,不腫腮,不鼻衄,不患痢。世人不用此法者,於此數症恐不能免也。
白話文:
孩子身上的疹子和瘡都已經完全長出來了,體溫恢復正常,開始有食慾,也能稍微活動了。這時應使用清涼飲子濃濃地煎煮,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來決定給予的份量,喝了之後孩子可能需要排便兩三次,隨後就會感到舒適。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孩子不會再發燒,臉頰不會腫脹,也不會流鼻血或患上腹瀉。但若有人不採用這種方法,那麼以上所提的幾種症狀,可能就無法避免了。
6. 小兒丹毒
小兒丹者,風熱積毒所成。冬間火烘衣藉,不候冷以衣兒,或夜間蓋覆太暖,日間親火,或奶兒喜食燒灸物、飲酒之類,皆致兒病丹也。或發於手足,或發於頭面、胸背,其熱如火,輕輕著手則痛不可忍。急為砭出血為上策。千金有服食並榻湯皆可用。(以上皆李左司保生要方)
白話文:
【小兒丹毒】
小兒之所以會得丹毒,是由於風熱和積累的毒素造成的。冬天時,大人們常用火烘熱衣服再給孩子穿上,卻未等衣物完全冷卻;或是夜晚讓孩子蓋得太暖,白天又讓孩子靠近火源取暖;有的母親在哺乳期間偏好食用燒烤食物,甚至飲酒。這些行為都可能導致小孩患上丹毒。這種疾病可能出現在手腳,也可能在頭臉、胸部或背部出現,患處熱度如火,輕輕觸碰就讓人疼痛難忍。應立即採取刮痧或針刺放血的方式治療,這是最優選的策略。《千金方》中有相關的內服藥方和洗浴湯方,都可以用來治療此病。(以上內容出自李左司的《保生要方》)
7. 小兒吐瀉後成慢驚
小兒吐瀉或成慢驚昏睡,手足似搐而不甚搐,金液丹半兩,白丸子三錢,同研極細,生薑米飲調下三錢,多服乃效。服至一二兩無害。候胃氣已生,手足漸暖漸減,金液丹增白丸子,以意詳之。
白話文:
【小孩在嘔吐腹瀉後轉為慢性驚厥】
小孩如果在嘔吐和腹瀉後,出現慢性驚厥,表現為昏睡不醒,手腳看似抽搐但並不嚴重。應使用金液丹半兩,加上白丸子三錢,一起研磨至極為細膩。用生薑和米湯調和,服用量為三錢。需多服用才能見效,即使服用到一兩或二兩也無害。
等到小孩的胃氣逐漸恢復,手腳開始回暖時,可以適度減少藥量。此時可增加金液丹的份量,相對減少白丸子的用量,具體比例可根據小孩的情況靈活調整。
8. 小兒初生不飲乳
小兒初生不飲乳及不小便奶汁二合,蔥白一寸分四破,上以銀石器煎取一合,注子灌立愈。(集驗方)
白話文:
如果新生嬰兒出生後不肯吸吮母乳,並且也沒有小便,可以準備兩份量的奶汁,加上約一寸長的蔥白,並將蔥白切成四等分。然後使用銀製或石製的容器來煎煮這些材料,直到剩下約一份量的液體。再用這個煮好的液體來喂嬰兒,嬰兒喝下後就會立刻好轉。這是從經驗累積下來的一個有效方法。
9. 兒臍血出
小兒初生未滿月,多啼叫致臍中血出,以白石脂末貼之即愈。未愈,微微炒過,放冷再貼,仍不得剝揭。
白話文:
【兒臍出血】
新生兒在出生未滿一個月期間,若因頻繁哭鬧導致肚臍部位出血,可用白石脂粉敷蓋在出血處,通常很快就能止血痊癒。如果敷了一次仍未見效,可將白石脂粉稍微炒熱後再放涼,再次敷蓋於出血處,切記不要隨意撕掉或移除已敷的粉末。
10. 兒臍久不幹
當歸焙乾為末,右著臍中,頻用自瘥。予家小兒病臍濕出膿及清水者,五十餘日,一敷而干,後因尿入瘡復病,又得敷愈(良方)。
白話文:
「使用當歸,先烘烤乾燥後磨成粉末,然後將粉末塗抹在寶寶的肚臍上,持續使用會自然痊癒。我家的小孩曾經有過肚臍長時間濕潤,甚至滲出膿液和清水的情況,持續了五十多天,但是一次塗抹當歸粉後就乾燥了。後來有一次因為尿液不慎進入傷口導致再次發病,但是再次塗抹當歸粉後又好了。(這是個有效的偏方)。」
11. 薏苡浴兒
薏苡葉煎湯浴初生嬰兒,一生少病。暑月可作熟水暖胃益氣血(《瑣碎錄》)。
白話文:
使用薏苡的葉子煮成濃湯來幫新生嬰兒沐浴,這樣做可以讓嬰兒一輩子少生病。在炎熱的月份裡,薏苡葉可以煮成溫暖的飲料,有助於溫暖胃部並增進氣血(出自《瑣碎錄》)。
12. 臍風撮口
小兒初生一七內,忽患臍風撮口,百無一活,坐視其斃者,皆是良可憫。有一法極驗,世罕有知者。凡此兒齒齦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狀,以溫湯蘸熟帛裹手指輕輕擦破,即口開便安,不用服藥,神妙。(《保生方》)
白話文:
在小寶寶出生後的一週內,如果突然出現臍風撮口的症狀,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很少有人能存活,旁人只能眼睜睜看著寶寶離去,這實在讓人感到十分惋惜。其實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但世人卻鮮少知道。通常這些患病的寶寶牙齦上會長出像粟米一樣的小泡泡,只要用溫水沾濕的棉布包裹手指,輕輕地把那些小泡泡擦破,寶寶的嘴巴就能打開,病情就會緩解,甚至不需要額外服用藥物,效果神奇。(出自《保生方》)
13. 瘡
14. 瘍生於頰
雄黃治瘡瘍尚矣。周禮瘍醫凡療瘍以五毒攻之。鄭康成注云:今醫方合五毒之藥,用黃蝥,置石膽、丹砂、雄黃、礬石、磁石其中,燒之三日三夜,其煙上著,以雞羽取之,以注創,惡肉破骨則盡出。楊大年嘗筆記其事:族人楊嵎,年少時有瘍生於頰,連齒輔車,外腫若覆甌,內潰出濃血不輟,吐之,痛楚難忍,療之百方,彌年不瘥。人語之依鄭法制藥成注之瘡中,少頃朽骨連兩牙潰出,遂愈,後更安寧。
信古方攻病之速也。黃蝥即瓦合也。(本事方)
白話文:
雄黃在治療瘡瘍上歷史悠久。根據《周禮》中的瘍醫一章,所有治療瘡瘍的方法都包括使用五毒進行攻治。鄭康成的注釋中提到:現在醫生們會混合五毒藥物,其中包括黃蝥,將其與石膽、丹砂、雄黃、礬石、磁石一起,燒制三天三夜,其煙氣凝結在上方,然後用雞毛收集,注入傷口,可以清除惡肉和破骨。楊大年曾經在他的筆記中記錄了一件事:他的親族楊嵎,在年輕的時候,頰部長了瘡瘍,連同牙齦和下頜骨都受到影響,外面腫得像倒扣的甕,內部潰爛不斷流出膿血,疼痛難忍,雖經多方治療,但一年來病情未見好轉。有人告訴他按照鄭康成的方法製藥並注入瘡中,不久,腐骨連同兩顆牙齒一起被排出,病情隨即痊癒,之後身體恢復正常。
這充分證明瞭古方治療疾病的迅速效果。這裡提到的黃蝥就是瓦合。(出自《本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