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七 (2)
卷七 (2)
1. 治臂臼脫
許元公入京師赴省試,過橋墮馬,右臂臼脫。路人語其僕曰:「急與挪入臼中,若血漬臼則難治矣。」僕用其說。許已昏迷,不覺痛,遂僦轎升歸邸。或曰:「非錄事田馬騎不能了此疾。」急召之。至已入暮,秉燭視其面曰:「尚可治。」乃施藥封腫處。至中夜方蘇。達旦痛止,去其封,損處已白,其青瘀乃移在臼上。
自是日日易之,腫直至肩背。於是以藥下之,瀉黑血三升。五日復常,遂得赴試。蓋用生地黃研如泥,木香為細末,以地黃膏攤紙上,摻木香末一層,又再攤地黃貼腫上。此正治打撲傷損及一切癰腫未破令內消云。(《類說》)
白話文:
許元公進京參加科舉考試,過橋時從馬上摔下來,右邊手臂的關節脫臼。路人對他的僕人說:「趕快把關節復位,如果血滲入關節就難以治療了。」僕人聽從他的話。當時許元公已經昏迷,感覺不到疼痛,於是便僱用轎子抬回住處。有人說:「只有錄事田馬騎才能處理這種傷。」趕緊把他請來。等到他來時已經入夜,他點上蠟燭看了許元公的臉說:「還可以治療。」接著就敷藥在腫脹的地方。到了半夜許元公才甦醒。天亮時疼痛止住,取下敷藥,受傷的地方已經恢復白色,而青紫瘀血則轉移到關節上方。
從此每天都換藥,腫脹的地方一直延伸到肩膀和背部。於是又用藥將瘀血往下排,瀉出黑血三升。五天後就恢復正常,得以參加考試。他的治療方法是用生地黃搗爛成泥,木香磨成細末,將地黃泥膏攤在紙上,撒上一層木香粉,再攤一層地黃泥膏貼在腫脹處。這確實是治療跌打損傷以及一切尚未破潰的癰腫,使其在體內消散的方法。(出自《類說》)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