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五 (5)

1. 有餘不足

神有餘,有不足;氣有餘,有不足;血有餘,有不足;形有餘,有不足;志有餘,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氣不等。

白話文:

精神有過盛的時候,也有不足的時候;氣息有過盛的時候,也有不足的時候;血液有過盛的時候,也有不足的時候;形體有過盛的時候,也有不足的時候;意志有過盛的時候,也有不足的時候。總共這十種情況,它們的氣息運行狀態都不一樣。

2. 重虛

脈氣上虛,尺虛,是謂重虛。

白話文:

脈搏的氣息向上浮虛,加上寸關尺的尺脈也虛弱,這就稱為重虛。

3. 寒熱厥

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

白話文:

陽氣在下半身衰退就會形成寒厥,陰氣在下半身衰退就會形成熱厥。

4. 氣候

五日謂之候,五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

白話文:

五天叫做一候,五候叫做一氣,六氣叫做一時,四時叫做一年。

5. 六氣

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兩氣通於腎,腸胃為海,九竅為水。

白話文:

天氣的能量與肺相通,地氣的能量與喉嚨相通,風的能量與肝相通,雷的能量與心相通,食物的能量與脾相通,陰陽兩種氣的能量與腎相通,腸胃就像大海一樣,九個孔竅就像水流一樣。

6. 胃氣五臟之本

五臟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臟氣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胃氣。

白話文:

五臟的氣都來自於胃,胃是五臟的根本。五臟的氣本身無法直接到達手太陰肺經,必須依靠胃氣的運輸才能到達。

7. 四時五行五臟五氣

天有四時、五行,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悲、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白話文: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季和金木水火土五行,展現著生長和收藏的循環,因而產生寒冷、炎熱、乾燥、潮濕、風等氣候變化。人體有心、肝、脾、肺、腎五個主要臟器,它們化生出喜、怒、憂、悲、恐五種情緒。所以,過度的喜怒會傷害氣,寒冷和炎熱會傷害形體,突然發怒會傷害陰,突然大喜會傷害陽。

8. 旦暮氣

平旦,人氣生;日中,陽氣隆;日西,陽已虛,門已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二時,形乃困薄。

白話文:

清晨時分,人體的氣開始生發;中午時分,陽氣最為旺盛;到了傍晚,陽氣已經虛弱,毛孔也開始閉合。所以,傍晚時分應該靜養收斂,不要擾動筋骨,不要讓身體暴露在霧氣或露水之中。如果違反了這兩個時段的養生原則,身體就會變得疲憊虛弱。

9. 四時之氣更傷五臟

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木勝脾土,故也。夏傷於暑,秋為瘧疾。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

白話文:

春天受到風邪侵襲,病邪會持續不去,就會造成腹瀉不止。這是因為木氣過旺,剋制脾土的緣故。夏天受到暑邪侵襲,秋天就會發作瘧疾。秋天受到濕邪侵襲,就會氣逆而咳嗽,嚴重會導致痿症或厥症。冬天受到寒邪侵襲,春天必定會發生溫熱性的疾病。四季的邪氣,會輪流傷害五臟。

10. 五臟所藏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為五臟所藏。

白話文:

心臟儲藏著精神意識,肺臟儲藏著身體的本能活動,肝臟儲藏著靈魂,脾臟儲藏著思維意念,腎臟儲藏著意志力,這就是五臟各自儲藏的功能。

11. 五臟所傷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為五臟所傷。

白話文:

長時間用眼會耗損血液,長時間躺臥會耗損氣,長時間坐著會損傷肌肉,長時間站立會損傷骨骼,長時間行走會損傷筋,這些就是對應五臟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