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醫和

醫和者,春秋時秦國人,未詳其姓。晉佞有病,求醫於秦伯伯,伯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喪志為惑女色),良臣將死,天命不祐。」趙孟曰:「良醫也,原其禮而歸之。」(並春秋左氏傳)

白話文:

醫和是春秋時代秦國人,不清楚他的姓氏。當時晉國有個奸臣生病了,向秦國君主請求派醫生來診治。秦君就派醫和去看病,醫和診斷後說:「這個病無法醫治,是屬於過度沉溺女色的『蠱病』。這不是鬼怪作祟,也不是飲食不當造成的,而是被女色迷惑而喪失心志(喪失心志是因為被女色迷惑)。這個賢臣將要死了,是天命不保佑他。」趙孟說:「這是位好醫生,應該給予他應有的禮遇並送他回去。」(出自《春秋左氏傳》)

2. 文摯

文摯者春秋時宋國良醫也,洞明醫道,亦兼異術。龍叔子謂之曰:「子之術微矣,吾有疾,子能已之乎?」文摯則命龍叔背明而立,文摯從後向明而熟視之曰:「嘻!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幾聖人也。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達。今聖智為疾惑,由此乎治之,遂愈。」

白話文:

文摯是春秋時代宋國一位很好的醫生,他精通醫術,也兼具一些奇異的法術。龍叔子對他說:「你的醫術太淺薄了,我有病,你能治好嗎?」文摯就叫龍叔子背對著光站立,自己從龍叔子的背後向著光仔細地觀察他,說道:「哎呀!我看到你的心了。你心中空虛,簡直是聖人啊。你的心有六個孔道可以流通,其中有一個孔道不通暢。現在你因為聰明才智反而被疾病迷惑,這就是病因所在,我來醫治它,就會痊癒。」

3. 醫竘

醫竘者秦之良醫也,莫知其姓。張子背腫,命竘治之。張子謂之曰:「非吾背也。任子制焉。」治之遂愈。夫身之與國而猶此也,必有所委然後治之。(出尹子)

白話文:

醫竘這個人是秦朝的良醫,不知道他的姓氏。有個姓張的人背部長了腫瘡,請醫竘醫治。張先生對他說:「這不是我背上的病,是由別人造成的。」(意思指不是自己本身的問題)因此讓醫竘治療,病就好了。身體的狀況和治理國家一樣,必定要先找出問題的根源,再對症下藥才能治好。

4. 鳳綱

鳳綱者漢陽人也,常採百草花,水漬之,甕盛封泥,自正月始迄九月末,又取甕埋之百日,煎元之。卒死者,以此藥納口中,水下之,皆生。服綱藥者,非但疾瘥,數百歲不死,沒入地肺山仙去也。(出《神仙傳》)

白話文:

鳳綱是漢陽人,他經常採集各種草藥的花朵,用水浸泡,然後用甕裝盛並封上泥土。從正月開始一直到九月底,再把甕埋在土裡一百天,然後取出煎煮服用。如果有人突然死亡,把這個藥放入口中,用水送服,都能夠起死回生。服用鳳綱藥的人,不只疾病會痊癒,還能活到數百歲不死,最後會進入地肺山成仙而去。(出自《神仙傳》)

5. 矯氏 俞氏 盧氏

矯氏、俞氏、盧氏並周之良醫也(出《列子》及《初學記》)

白話文:

矯氏、俞氏、盧氏,都是周朝時的優秀醫生。(這句話出自《列子》和《初學記》這兩本書)

6. 扁鵲

扁鵲者,渤海鄭人也(徐廣曰:「鄭當為鄭,鄭縣名,今屬河間。」),姓秦,名越人。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出《史記》)

白話文:

扁鵲這個人,是渤海郡鄭地的人(徐廣說:「鄭應該是地名,鄭縣,現在屬於河間。」),他姓秦,名叫越人。直到今天,天下談論脈象的人,都是從扁鵲開始的。(出自《史記》)

7. 子豹

子豹者秦越人弟子號太子死,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針砥石以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蘇。扁鵲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劑和煮之,以熨兩脅下。太子遂能起坐焉。(出史記)

白話文:

子豹是秦越人的弟子,他被稱為「太子死」事件。當時,扁鵲讓弟子子陽磨利針石,刺入太子的三陽五會穴位,過了一會兒,太子就甦醒過來。扁鵲接著讓子豹製作五分熱度的熨敷,並用八分劑量的藥材一起煮,用來熨敷太子兩側脅下,太子於是就能夠起身坐起來了。(出自《史記》)

8. 李醯

李醯為秦太醫令,自知伎不如扁鵲,遂密使人刺殺之(出《史記》)。

白話文:

李醯是秦國的太醫令,他自知醫術不如扁鵲,於是暗中派人刺殺了扁鵲。(出自《史記》)

9. 崔文子

崔文子者,秦時太山人也,志好黃老之事,居潛山下。後作黃散、赤丸藥,賣之都市。自言年三百餘歲。後有疫氣,人死者萬萬。許長史請文子救之。文子擁朱幡系黃散,以巡人間。飲散服丸,即愈。所活者以萬計。其後去之蜀,賣藥。故世人云:崔文子赤丸、黃散,近於神也。(出《列仙傳》)

白話文:

崔文子是秦朝時泰山人,他很有志向且喜好黃老學說,隱居在潛山腳下。後來他製作了黃散和赤丸兩種藥,在都市裡販賣。他自稱已經三百多歲了。後來發生瘟疫,死了很多人。許長史請崔文子來救治。崔文子拿著紅色的旗幟,綁著黃散,在人群中巡視。人們喝下黃散,服用赤丸,病就痊癒了。他救活的人數以萬計。之後他離開前往四川,繼續賣藥。所以世人說:崔文子的赤丸、黃散,簡直跟神藥一樣。(出自《列仙傳》)

10. 安期先生

安期先生者,琅琊鄉人也,賣藥海邊,時人謂之千歲公。李少君太山採藥,病困殆死,遇安期,安期與之神樓散,服一錢匕,遂愈。秦始皇聞之,召見與語三日三夜,賜金璧數千萬,出於阜鄉亭,皆置之而去。(出《列仙傳》)

白話文:

安期先生是琅琊鄉的人,他在海邊賣藥,當時的人都稱他為千歲公。李少君在泰山採藥時,生病困頓幾乎要死了,遇到了安期先生,安期先生給他一種名為神樓散的藥,李少君服用了一錢匕(古代計量單位,約一小匙)的量,病就好了。秦始皇聽說了這件事,召見安期先生並與他談了三天三夜,賞賜他價值數千萬的金銀珠寶,安期先生離開阜鄉亭時,將這些賞賜全部放在那裡就走了。(出自《列仙傳》)

11. 樓護

漢樓護字君卿,齊人也。父為醫,護少誦經方、本草、秘方十萬言,長老咸敬重之,共謂之曰:「以吾子之材,何不官學乎?」由是辭其父學經,為京兆令,甚有名譽。(出《漢書》)

白話文:

漢朝人樓護,字君卿,是齊地人。他的父親是位醫生,樓護從小就背誦醫方、本草、秘方等共十萬字的內容,年長後,鄉里長輩都很敬重他,一起對他說:「以你的才能,為何不去當官學習呢?」因此,樓護辭別父親的醫學學習,去當了京兆令,很有名聲。(出自《漢書》)

12. 公孫光

公孫光,齊淄川唐里人也,好醫術,為當時所重。初,淳于意就光家求學,光悉以教之,所授妙方子,無以教人。意曰:「得禁方,實幸甚,死不敢妄傳。」光曰:「爾後必為國公,吾方盡矣。」臨淄陽慶其方甚奇異,吾不如之,可謹事之,必得其方。」意遂辭光而事慶焉。(出《史記》)

白話文:

公孫光是齊國淄川唐里人,他喜愛醫術,在當時受到重視。當初,淳于意到公孫光家求學,公孫光將所有的醫術都教給他,但對於自己最精妙的藥方,卻沒有傳授。淳于意說:「能得到您保密的藥方,實在是太幸運了,我即使死了也不敢隨意傳給他人。」公孫光說:「你將來必定會成為國家的重臣,到那時我的藥方就全部傳給你了。臨淄有個叫陽慶的人,他的藥方非常神奇獨特,我比不上他,你可以恭敬地跟隨他學習,一定可以得到他的藥方。」於是淳于意就辭別了公孫光,轉而跟隨陽慶學習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