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一 (3)
卷一 (3)
1. 唐安
唐安齊,臨淄人也。言兒謙恭,風儀溫雅,性好醫術,就倉公學意,教以五診、上下經脈、奇恆、四時應陰陽之法,乃為齊醫。
2. 杜信
杜信不知何郡人也,性度溫恭謙柔好學,知是身是病,乃悉心學醫,自欲扶危持顛,兼以安人濟眾,遂詣倉公求學,情理甚懇,意憐之,教以上下經脈五診之法,二歲余亦以知名漢代(並史記)。
3. 玄俗
玄俗者,莫知其姓字也。自言河間人,怕食巴豆、雲母,賣藥于都市,為人治病。河間王買藥服之,下蛇十餘頭。王問其病源,俗云:「王病乃六世餘殃,非王所知也。緣王常放乳鹿,仁感天心,故遭俗爾。」王欲以女妻之,俗夜亡去,不知所之。後有人見於常山之下焉。(《列仙傳》)
4. 張機
後漢張機字仲景,南陽人也。受術於同郡張伯祖,善於治療,尤精經方。舉以孝廉,官至長沙太守。後在京師為名醫,於當時為上手。時人以為扁鵲、倉公無以加之也。(出何顒別傳及甲乙經仲景方論序)
5. 郭玉
郭玉,太醫丞,廣漢人也。和帝試玉之診,使嬖臣美手者與宮人雜處帷中,令玉診之。玉曰:「左陽右陰,非一女之脈也。」帝甚奇之。(《後漢書》)
6. 程高
程高廣,漢人也。性好經方,問道無倦。有一藝長於己者,必千里伏膺。聞涪翁善醫術及針經、診脈之法,尋求積年,竟乃得之。擅名當代,為太醫丞。(《後漢書》)
7. 涪翁
涪翁者,不知姓名,釣於涪水,因號涪翁。精於醫術,所治病不限貴賤,皆磨踵救之而不求其報,甚為當代所重。(後漢書)
8. 沈建
沈建,丹陽人也。父為長吏,而建獨學好道,不肯仕宦。學導引服食之術,延年卻老之法,又能治病,病無輕重,建治輒愈。建斷谷不食,輕舉飛行,或去或來,如此三百餘年,乃絕跡,不知所之。(出《神仙傳》)
9. 張伯祖
張伯祖南陽人也,志性沉簡篤,好方術,診處精審,療皆十全,為當時所重。同郡張仲景異而師之,因有大譽。(出張仲景《方序論》)
10. 杜度
杜度不知何許人也,仲景弟子,識見宏敏,器宇沖深,淡於驕矜,尚於救濟事。仲景多獲禁方,遂為名醫。(出仲景方)
11. 衛沉
衛沉不知何郡人也,仲景弟子,知書疏有小才,撰四逆三部厥經及婦人胎臟經、小兒顱囟經方三卷,皆其所制,知名當代(出仲景方)。
12. 華佗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人也。洞曉醫方,兼善養性之術。年百餘歲而兒有壯容,時人謂之仙。(《魏志·列傳》)
13. 李當之
李當之者不知何許人也,華佗弟子,少通醫經,尤精藥術。(出《梁七錄》)
14. 吳普
吳普,廣陵人也,為華佗弟子,以藝術知名。性恬淡,善醫方。年九十餘而耳目聰明,牙齒完堅,知名當代(《梁十錄》)。
15. 樊阿
樊阿,彭城人,受術於華佗,遂為名醫。(出張湛《養生論·華佗別論》)
16. 封君達
青牛道士封君達,隴西人也。服黃連五十餘年,又入鳥鼠山服汞百餘歲。後還鄉里,視之如年三十者。常騎青牛,聞有疾病殆死者,無論識與不識,以藥治之,應手而愈。後入玄丘山仙去。(《神仙傳》及《博物志》)
17. 韓康
韓康字伯休,京兆灞陵人。常採藥於名山,賣於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時有女子從康買藥,康守價不移。女子曰:「公是韓伯休,那此不二價?」康嘆曰:「我本避名,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遁入灞陵山中,莫知所之。」(出《高士傳》)
18. 董奉
董奉字君異,候官人也。為人治病,病愈,令種杏五株,輕者一株。數年之間,杏有十萬。杏熟,以谷一器易一器杏,以所得谷賑救貧乏。奉在人間近二百年,顏兒若三十許人。一旦舉手指天,竦身入云。(出葛洪《神仙傳》)
19. 負局先生
負局先生,吳人也,莫知其姓名,負石磨鏡,人有疾苦,即出紫元、赤元與服,無不瘥。後大疫,家至戶到,與藥活數萬餘人,不取錢。去時語人曰:「吾欲還蓬萊山,為汝曹下神水。」崖頭,一旦有水色白,從石間流下,服多愈疾。(出《列仙傳》)
20. 李撰
李撰,字欽仲,梓潼涪人也。通五經,諸子無不該覽,博好醫方。為庶子,遷僕射、中散大夫。後在官卒。(《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