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一 (4)
卷一 (4)
1. 陽慶
陽慶,山東齊人也。傳黃帝、扁鵲之脈書,診病知人死生。
白話文:
陽慶,是山東齊國人。他傳承了黃帝、扁鵲的脈學書籍,診斷疾病時能知道人的生死。
2. 太倉公
太倉公者,齊太倉長,臨淄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醫方術。高後八年,得見師,臨淄元里公來陽慶。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書,五色診病,知人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甚精悉,受其禁方。
白話文:
太倉公,是齊國管理糧倉的長官,是臨淄人。他姓淳于,名叫意。年輕時就喜歡醫藥方術。高后八年,他有幸見到一位老師,這位老師是臨淄元里公的弟子來陽慶。來陽慶擁有古代傳承下來的黃帝、扁鵲的醫書,能用五色診斷病情,預知人的生死,判斷疾病的疑難雜症,確定是否可治療,並且對藥物的理論和書籍非常精通,他將禁忌的藥方傳授給了淳于意。
3. 秦信
秦信者不知何許人也,少明敏,有度量,好經方、本草及黃帝、扁鵲之脈書,為當代良醫。
白話文:
秦信這個人,不知道是哪裡人,從小就聰明敏銳,有氣度,喜歡研究經典方劑、本草藥物,以及黃帝、扁鵲的脈學書籍,是當時一位優秀的醫生。
4. 王遂
王遂不知何郡人,少習經方,工於理療,以藝業精博,為齊王侍醫。
白話文:
王遂不知道是哪個郡的人,年輕時學習經典的醫方,擅長推拿理療,因為醫術精湛廣博,成為齊王的侍醫。
5. 宋邑
宋邑者,臨淄人也。率性愛人,志尚醫術。就齊太倉公長淳于意學五診脈論之術,為當世良醫。(並《史記》)
白話文:
宋邑這個人,是臨淄人。他天性就喜歡幫助別人,而且立志研究醫術。他跟隨齊國太倉長官淳于意學習診斷疾病的脈理,成為當時一位醫術精良的醫生。(這段記載也見於《史記》中)
6. 馮信
馮信,齊臨淄人也,為齊太倉長,性好醫方,精於診處。而臨淄王猶以其識見未深,更令就淳于意學方。意教以按法逆順論藥法,定五味及和劑湯法。信受之,擅名於漢。(出《史記》)
白話文:
馮信是齊國臨淄人,擔任齊國太倉長。他天性喜愛研究醫藥方劑,並且精通診斷和處方。但是臨淄王認為他的醫學見識還不夠深入,於是命令他去向淳于意學習醫方。淳于意教導他依照病情的順逆來判斷用藥的方法,以及確定藥物的五味屬性,還有調配湯劑的方法。馮信學成後,在漢朝以醫術高明而聞名。
7. 高期
高期不知何許人也,入仕為濟北王太醫。王以期術藝未精,遣就倉公淳于意學經脈高下及奇絡結俞穴所在,及氣當上下出入邪正逆順,以宜定鑱石刺灸之法。歲余亦頗通之,乃以此知名。
白話文:
高期這個人,不知道他是哪裡人,他當官後成為濟北王的太醫。濟北王認為高期的醫術還不夠精湛,就派他去跟隨倉公淳于意學習經脈的高低走向,以及奇經八脈的結穴和腧穴所在位置,還有氣的上下出入、邪氣正氣的運行、逆順之理,以便決定使用鑱石針刺或艾灸的方法。一年多後,高期的醫術也有所精通,因此才開始有了名聲。
8. 王禹
王禹不知何郡人,以藝術為濟北王太醫,以識見未精,就倉公意學數歲,悉通之,以此知名漢代。
白話文:
王禹不知道是哪個郡的人,他靠著醫術當上濟北王的太醫。因為覺得自己醫學見識還不夠精通,就跟著倉公學習了幾年,完全通曉了倉公的醫術,因此在漢代出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