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七 (5)

回本書目錄

卷七 (5)

1. 食鱠吐蝦蟆

2. 瘡破雀飛

金州防禦使崔堯封,有親外甥李言吉者,左目上瞼忽癢而生一小瘡,漸大長如鴨卵,其根如弦,怕壓其目不能開。堯封每患之,他日飲之酒令大醉,遂剖去之。言吉不知覺也。贅既破,中有黃雀鳴噪而去。(聞奇錄)

白話文:

金州防禦使崔堯封,有個親外甥叫李言吉,他的左眼上眼皮突然發癢,長了一個小瘡,慢慢地變大,像鴨蛋一樣大,它的根部像弦一樣細,因為怕壓到眼睛,使得眼睛睜不開。崔堯封為這事非常憂慮,有一天,他讓外甥喝了很多酒,等外甥大醉不醒後,就將那個瘡切開除去了。李言吉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腫塊被切開後,裡面有一隻黃雀鳴叫著飛走了。

3. 蛇在皮中

華佗別傳曰:琅琊有女子,右股上有瘡,癢而不痛,愈而復作。佗曰:「當得稻糠色犬,繫馬頓走出五十里,斷頭向癢,乃從之。」乃從之。須臾,有蛇在皮中動,以鐵橫貫,引出,長三尺許。七日便愈。(東漢注:又獨異志所載與此相類。)

白話文:

華佗別傳記載:琅琊郡有個女子,右邊大腿上有個瘡,會癢卻不會痛,好了又再發作。華佗說:「應該找一隻稻糠色的狗,把牠綁在馬車的柱子上,讓馬車快速跑出五十里遠,然後把狗頭砍下來,讓斷頭的切口朝著發癢的地方,這樣就可以了。」照著他的方法做之後,沒多久,就有一條蛇在皮膚裡面動,用鐵器橫向穿過蛇身,把蛇拉出來,蛇長約三尺多。七天後,病就好了。(東漢時期有註解說:另一個叫《獨異志》的書中記載的故事也跟這個類似。)

4. 怪石鏡

在日南國之西南,有石鏡,方數百里,光明瑩徹,可鑑五臟六腑,亦名仙人鏡。國人若有疾,輒照其形,遂知病起某臟,採藥餌之,無不瘥者。

白話文:

在日南國的西南方,有一面像鏡子的石頭,面積有好幾百里,光亮透明,可以照見人的五臟六腑,也叫做仙人鏡。這個國家的人如果生病了,就用這面鏡子照自己的身體,就能知道病是從哪個臟器引起的,然後採藥來吃,沒有不好起來的。

5. 冷疾

直閣將軍房伯玉患冷疾,夏日常複衣。張嗣伯為診之曰:「卿熱,須以水發之,非冬月不可。」至十一月,令二人夾捉伯玉,解衣在石上,取冷水從頭澆之,盡二十斛。伯玉口噤,家人哭請止,不可,又盡水百斛。伯玉始能動,見背上彭彭有氣。俄而起,伯玉曰:「熱不可忍,乞冷飲。」嗣伯以水與之一飲一斗,病遂瘥。(史記)

白話文:

直閣將軍房伯玉患了怕冷的疾病,即使在夏天也常常要穿著厚重的衣服。張嗣伯替他診斷後說:「您這是體內有熱,必須用水來發散它,但不是在冬天是不能這樣做的。」到了十一月,張嗣伯命令兩個人夾住捉住房伯玉,在石頭上解開他的衣服,用冷水從頭澆下去,總共用了二十斛水。房伯玉的嘴巴緊閉,家人哭著求張嗣伯停止,張嗣伯不肯,又用了上百斛的水。房伯玉這才開始能動,看到他背上膨膨地冒出熱氣。不久,房伯玉站了起來,說:「熱得受不了,想要喝冷飲。」張嗣伯給他一斗水喝,他的病就痊癒了。

6. 人漸縮小

世有奇疾者呂縉叔,以制誥知穎州,忽得疾,但縮小,臨終僅如小兒。古人不曾有此疾,終無人識。

白話文:

世上有一種奇怪的疾病,患者是呂縉叔,他曾擔任撰寫皇帝詔書的官員,並被派往穎州擔任地方官。他突然得了一種怪病,身體不斷縮小,臨終時變得像個小孩子一樣。古代從未出現過這種疾病,所以始終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病。

7. 視直如曲

有一人家妾視直物如曲,弓、弦、界、尺之類視之皆如鉤。醫僧奉真親見之。(二說筆談)

白話文:

有一個人家的妾,看直的東西都像彎曲的,像是弓、弦、邊界、尺這類的,看它們都像鉤子一樣。有個醫生和尚奉真親眼見過這種情形。

8. 寒熱注病

又有婦人長病經年,世謂之寒熱注病。冬月,中華佗令坐石槽中,平旦用冷水汲灌,雲當滿百。始七十灌,冷戰欲死。佗令滿數,至八十灌,熱氣乃蒸出,囂囂然,高二三尺。滿百灌,佗乃使燃火溫床,厚覆衣,良久汗洽出,著粉燥便愈。

白話文:

另外有一位婦人長期生病,好幾年都沒好,世人稱這種病為「寒熱注病」。冬天時,名醫華佗讓她坐在石槽裡,清晨用冷水從頭往下澆灌,說要澆滿一百次。剛開始澆到七十次時,婦人冷得全身發抖,幾乎要死了。華佗還是堅持澆滿次數,到了八十次,熱氣才從身體蒸發出來,熱騰騰的,往上冒了兩三尺高。澆滿一百次後,華佗才讓她到溫暖的床上休息,蓋上厚厚的衣服,過了一段時間,出了很多汗,身體乾爽後,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