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一 (6)
卷一 (6)
1. 韓康
韓康字伯休,京兆灞陵人。常採藥於名山,賣於長安市口,不二價三十餘年。時有女子從康買藥,康守價不移。女子曰:「公是韓伯休,那此不二價?」康嘆曰:「我本避名,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藥為?遁入灞陵山中,莫知所之。」(出《高士傳》)
白話文:
韓康,字伯休,是京兆灞陵人。他常常到有名的山裡採藥,然後拿到長安的市集販賣,三十多年來都堅持不更改價格。當時有個女子向韓康買藥,韓康依然堅持原來的價格。女子說:「你就是韓伯休吧,為何還要堅持不二價呢?」韓康嘆氣說:「我本來就是為了躲避名聲,現在連女子都知道我了,那還賣什麼藥呢?」於是就躲進了灞陵山中,再也沒有人知道他的去向了。(出自《高士傳》)
2. 董奉
董奉字君異,候官人也。為人治病,病愈,令種杏五株,輕者一株。數年之間,杏有十萬。杏熟,以谷一器易一器杏,以所得谷賑救貧乏。奉在人間近二百年,顏兒若三十許人。一旦舉手指天,竦身入云。(出葛洪《神仙傳》)
白話文:
董奉,字君異,是候官這個地方的人。他替人治病,病人痊癒後,會讓病人種杏樹,病情較輕的種一棵,病情較重的種五棵。過了幾年,杏樹達到十萬棵。杏子成熟時,就用一器米換一器杏子,然後用換來的米救濟貧困的人。董奉在世間將近兩百年,容貌看起來像三十歲左右的人。有一天,他舉起手指指向天空,身體一躍就升入雲中。(出自葛洪的《神仙傳》)
3. 負局先生
負局先生,吳人也,莫知其姓名,負石磨鏡,人有疾苦,即出紫元、赤元與服,無不瘥。後大疫,家至戶到,與藥活數萬餘人,不取錢。去時語人曰:「吾欲還蓬萊山,為汝曹下神水。」崖頭,一旦有水色白,從石間流下,服多愈疾。(出《列仙傳》)
白話文:
有位名叫負局先生的人,是吳地人,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他背著磨鏡子的石磨,如果有人生病受苦,他就拿出紫元、赤元兩種藥給他們服用,沒有不痊癒的。後來發生大瘟疫,他挨家挨戶地去,給藥救活了數萬人,卻不收任何錢。他要離開時告訴人們說:「我想要回到蓬萊山,為你們帶來神水。」之後在山崖邊,有一天突然出現白色水,從石頭縫隙間流下來,許多人喝了之後病都好了。(出自《列仙傳》)
4. 李撰
李撰,字欽仲,梓潼涪人也。通五經,諸子無不該覽,博好醫方。為庶子,遷僕射、中散大夫。後在官卒。(《蜀志》)
白話文:
李撰,字欽仲,是梓潼涪縣人。他通曉五經,對於諸子百家的學說沒有不廣泛涉獵的,而且廣泛喜愛醫藥方劑。他曾擔任庶子的官職,後來升遷為僕射、中散大夫。最後在任官期間去世。(出自《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