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八 (5)
卷八 (5)
1. 外感內生諸疾
四時之中,有寒暑燥濕風氣相搏,喜變諸疾,須預察之。稍失防閒,則並能中人。又有時行疫癘瘴瘧等疾,遞相傳染者。而人之五臟,有大小高下,堅脆端正偏傾。六腑亦有長短薄厚緩急,稟賦不同,各如其面目。有疾恙,至少者,終身長抱一疾者。其飲食五味,禽魚蟲菜果實之屬性,有偏嗜者。
金石草木血肉苦辛之藥,素有服餌者。又有貴者後賤,富者乍貧。有常貴常富者,有暴富暴貴者,有暴苦暴樂者,有始樂終苦者,有離絕蘊結憂恐喜怒者。故常富者惡勞,驕惰者情消。多事則神勞,多語則氣諍,多笑則腑傷,多恐則志懾,多樂則意逸,多喜則錯忘,多怒則百脈不定,多惡則憔悴無歡,多好則昏迷不定。此又非外邪所中,而得之於內者也。
良工必精審察其由,先知病者臟腑經絡受病之所由,又別外感內生之所致,則可舉萬全矣。
白話文:
一年四季中,寒暑燥濕風氣相互交替,容易引起各種疾病,需要提前預防。稍有不慎,就會讓人染病。而且,有些疾病會流行起來,像瘟疫、瘴氣、瘧疾等,會相互傳染。
人體的五臟,有大小高低、堅脆端正和偏傾的不同。六腑也有長短薄厚、緩急的不同,天賦不同,就像每個人的外貌一樣各不相同。有人一生只生過一次小病,也有人終生抱著某種疾病。他們在飲食方面,偏愛吃各種禽魚蟲菜果實,各有喜好。
金石草木血肉,苦辛等藥物,有些人長期服用。還有些人,從富貴變成貧賤,從貧賤變成富貴。有些人一直富貴,有些人突然暴富暴貴,有些人突然貧窮痛苦,有些人一開始快樂,最後卻痛苦。有些人離別、憂愁、恐懼、喜怒等等,心緒不寧。因此,長期富裕的人不愛勞動,驕傲懶惰的人,情感消退。做太多事會讓精神疲勞,說話太多會導致氣血爭鬥,笑太多會損傷腑臟,恐懼太多會使志氣消沉,快樂太多會使心神渙散,喜悅太多會導致記憶力減退,生氣太多會導致全身脈絡紊亂,厭惡太多會使人憔悴無歡,貪婪太多會使人昏迷不醒。這些病症不是外邪入侵引起的,而是內在因素造成的。
優秀的醫生一定要仔細觀察病情,先了解患者的臟腑經絡生病的原因,還要區分是外感引起的還是內生引起的,才能制定完善的治療方案。
2. 取像
古之論疾多取像取類,使人易曉。以臟腑稀散為鴨溏,或為鶩溏(野鴨謂之鶩),謂其生於水中,屎常稀散故也。以遇夜目昏不見物為雀目,雀遇昏晚目不見物故也。以腎氣奔沖為奔豚,為能奔逸而不能遠也。以時氣聲嗄咽乾欲睡復不安眠為狐惑,以狐多疑惑也。以大便艱難為野雞痔,謂欲便而復止故也。
狼漏始發於頸腫,無頭有根,起於闕盆之上,連延耳根腫大,謂其疾來暴猛如狼故也。其源緣憂恚氣上不得下。蠐螬漏始發於頸下,無頭尾,如棗核塊累移在皮中,謂其無頭尾狀若蠐螬故也。
白話文:
古時候論述疾病,大多採用比喻和類比的方式,讓人容易理解。例如:
- 將臟腑功能衰退導致的稀便比喻為鴨溏或鶩溏(野鴨稱為鶩),因為鴨子生活在水中,排泄物通常稀疏。
- 將夜間視力模糊比喻為雀目,因為麻雀在昏暗的夜晚視力會變差。
- 將腎氣上衝比喻為奔豚,因為兔子可以快速奔跑但跑不遠。
- 將時氣導致聲音嘶啞、口乾舌燥、想睡卻睡不著比喻為狐惑,因為狐狸以狡猾多疑著稱。
- 將排便困難比喻為野雞痔,因為野雞想要排泄卻又停住。
狼漏一開始表現為脖子腫脹,沒有頭部,卻有根部,從頸部下方開始,一直延伸到耳根腫大。這種疾病發作突然,猛烈如狼,因此稱為狼漏。它的病因源於憂慮、憤怒等情緒,導致氣機上逆,無法順利下降。
蠐螬漏一開始表現為頸部下方腫脹,沒有頭尾,形狀像棗核,在皮下移動。由於它沒有頭尾,形狀像蠐螬(一種無頭無尾的昆蟲幼蟲),因此稱為蠐螬漏。
3. 反治法
治病之法,莫不以寒療熱,以熱療寒。通則塞之,塞則通之。益所不勝,損其所勝。氣平邪服,病乃良已。然疾勢有小大,藥力有重輕。聖賢制方論,必求其所因,以伏其所主。譬猶火也。人間之火,遇草而爇,得木而燔。可以濕伏,可以水滅。疾之小者似之,而疾之大者,則若神龍之火,得濕則焰,遇水則燔。
寒與熱相拒,熱與寒相違,不可以常法治也。故經有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之法,可使氣調,可使必已。治熱者,以豆豉浸酒,此因熱用寒者也。治寒者,以蜜煎烏頭,此因寒用熱者也。久痢通滑,必當先去其積。中滿實塞,必當峻補其下。經云:「寒積內凝,久痢泄溏,愈而復發,連歷歲時,以熱下之,結散痢止。
」此因通治之法也。下虛中滿之病,補虛則滿甚於中,宣導則轉虛其下。故當疏啟其中,峻補其下。此因塞治之法也。(同上)
白話文:
治療疾病的方法,無不以寒性來治療熱性,以熱性來治療寒性。暢通的就用阻塞的方法治療,阻塞的就用暢通的方法治療。補益不足的地方,減損過剩的地方。氣平息邪,疾病就能痊癒。然而疾病的程度有輕重之分,藥物的效力也有強弱之別。聖賢制定藥方論述,一定會探求病因,以抑制病邪。比喻就像火一樣。人世間的火,遇到草就會燃燒,遇到木頭就會焚燒。可以用濕氣來壓制,可以用水來撲滅。輕微的疾病就像這樣,而嚴重的疾病,則如同神龍之火,遇到濕氣就會燃燒更旺,遇到水就會焚燒得更猛烈。
寒性與熱性相互排斥,熱性與寒性相互抵觸,不能用常規的方法治療。因此經書中記載有「熱因寒用寒,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之法」,可以使氣機調和,可以使疾病必然痊癒。治療熱症,用豆豉浸酒,這是因為熱症而用寒性藥物治療。治療寒症,用蜜煎烏頭,這是因為寒症而用熱性藥物治療。久痢通滑,必須先去除積滯。中滿實塞,必須峻補其下焦。經書上說:「寒積內凝,久痢泄瀉,治癒後又復發,連續好幾年,用熱性藥物下瀉,積聚散開,痢疾止住。」這是用通法治療的方法。下焦虛弱,中焦滿塞的病症,補虛則會更加滿塞,宣導則會更加虛弱下焦。因此應該疏通中焦,峻補下焦。這是用塞法治療的方法。
4. 五臟六腑其說有謬
古人論五臟六腑,其說有謬者,而相承不察。今欲以告人人,誰信者?古者左腎其府膀胱,右腎命門其府三焦,丈夫以藏精,女子以系胞。以理言之,三焦當如膀胱,有形質可見,而王叔和三焦有藏無形,不亦大謬乎?蓋三焦有形如膀胱,故可以有所藏有所繫,若其無形,尚何以藏系哉?且其所以謂之三焦者何也?三焦分布人體,中有上中下之異方。人心湛寂,欲念不起,則精氣散在三焦,榮衛百骸。
及其欲念一起,心火熾然翕撮,三焦精氣流入命門之府,輸瀉而去,故號此府為三焦耳。世承叔和之謬而不悟,可為長太息也。予甚異其說。後為齊州從事,有一舉子徐遁者,石守道之婿也。少嘗學醫,為衛州聞高敏之遺說,療病有精思。予為道驤之言,遁喜曰:「齊嘗大飢,群丐相臠割而食,有一人皮肉盡而骨脈全者。
遁以學醫故往視其五臟,見右腎之下有脂膜如手大者,正與膀胱相對,有二白脈自其中出,夾脊而上貫腦。意此則導引家所謂夾脊雙關者,而不悟脂膜如手大者之為三焦也。」單君之言與所見懸合,可以證古人之謬。(龍川志)
白話文:
古人論五臟六腑,其說有謬者,而相承不察。今欲以告人人,誰信者?
古人談論五臟六腑,有些說法有錯誤,卻被後人一再沿用而不加思考。現在我想告訴大家,誰會相信呢?
古時候認為左腎主管膀胱,右腎是命門,主管三焦,男人以腎藏精,女人以腎繫胞。
從道理上來說,三焦應該像膀胱一樣,有形的器官可以被看見,可是王叔和卻說三焦是無形的,這不是大錯特錯嗎? 三焦既然有形像膀胱一樣,才能夠有所藏有所繫,如果它無形,又如何藏繫呢?
再說,為什麼要稱它為三焦呢? 三焦遍布全身,分為上中下三個部位。當人心平靜,沒有慾望時,精氣散布在三焦,滋養全身。
一旦有慾望產生,心火旺盛,精氣就會從三焦流入命門,輸送到全身各處。所以才稱這個部位為三焦。
世人沿襲王叔和的錯誤而不覺悟,真是令人長嘆。我對他的說法非常不解。
後來我在齊州做官,遇到一個名叫徐遁的舉子,他是石守道的女婿。他年輕時就學醫,曾經學習衛州名醫高敏的遺說,治療疾病非常用心。
我告訴他關於三焦的說法,徐遁很高興說:「齊州曾經發生大饑荒,很多乞丐互相殘殺吃人肉。有一個人,皮肉都被吃掉了,只剩下骨頭和血管。
我因為學醫的關係,去查看他的五臟,發現右腎下方有一個像手掌大小的脂膜,正好和膀胱相對,裡面有兩條白色的血管從中伸出,沿著脊椎向上貫穿腦部。我想這應該是導引家所說的夾脊雙關,卻沒想到這塊像手掌大小的脂膜就是三焦。」
單君的論點和他的觀察相符,可以證明古人的說法是錯誤的。
(龍川志)
5. 六淫之疾
孫尚藥曰:夫六淫之氣,天之常行者也。蓋人無樽節,傷其氣候,暴中邪毒,有疏治療,轉著肢體。或寒溫不避暑濕時傷,憂思喜怒疾恚便起,治療有差,攻傳五臟,遂至轉深。醫者苟求目前之捷效,不審丸散之誤投,刻意世財,動邀富貴,企踵權豪,希圖謀進。病者又即吝惜資財,不知其身可貴,委憑庸妄,一死無生,可不哀哉!凡六淫疾者,切在細明,治療有中,必得十全之效。陽淫熱疾,則拒熱不前,看虛實以涼之。
陰淫寒疾,則怯寒而身拒,須憑溫藥以治之。風淫末疾,必身強直(末四肢也),此乃動性不調,須和冷熱以平之(在陽則熱,在陰則寒)。故寒則筋攣骨痛,熱則痿緩不收。兩淫腹疾,濡泄濕氣,要憑滲燥之方,更看冷熱之候。晦邪所淫,精神熒惑,當平正氣而可痊。明淫心疾,狂邪重盛,讝妄多言,憂愁轉甚。
此二氣同一,皆引心胸之虛邪,治療正氣,須用至寶之藥。平生經驗甚多,故集口訣方書,以傳於家。孫尚藥曰:夫風者,天地之號令,物性之動氣。人雖萬物之貴,不能樽節,觸冒四時,乘精氣虛邪而入於腠理,積之微末,累傷重並滿而大作。或不慎味欲所傷,又深。虛邪實邪以干正氣,搏陽經則痿厥而肢體不收,襲陰經則筋攣絡急。
中風之名,因茲而起。初得小中之候,漸作癱瘓之疾。故風趣百竅,獨聚一肢,言語謇澀,形若癡人。醫者妄令吐瀉,用藥躁煩,十無一痊,致使人手足不任,精神昏亂。殊不知內不能通,外不能泄,致瞀悶形死。又不知通泄之藥,亦不在大吐大下。似此治療,往往五死五生。
雖其人稟氣充實,亦為所苦彌甚,不幸遂至枉死。竊觀自古聖賢治療有法,十有九驗。夫療病之法,必先准四時虛實,以詳中病之由。依繩墨拯濟,乃是解死脫厄之路。四時之病:春中時風,自東而來,名曰溫風。蓋時令不和而傷人也。浮而輕淺,可汗而解。敗毒散、羌活、細辛之類,更看發起在陰在陽,隨而得效。
若其人自虛羸,從後而來,名曰虛風。中人煩悶,肢體攣痹不任,便可服續命湯、八風湯,成劑頓服,更加灸法,三五日間,勢必減退,漸漸調和,以求生路。如從前來,名曰實風,亦主人瞀悶,脈緊浮,大宜以茯神湯、西州續命湯,求效不用火劫,自使勢慢,須緩緩治之。故千金曰:風者百病之長。
又曰:治風不以續命湯治之,則不為治風。所以見聖人之心矣。(雞峰方同上)
白話文:
孫尚藥曰:六淫之氣,天之常行者也。
孫尚藥說:六種致病的邪氣,是自然界中經常存在的。
蓋人無樽節,傷其氣候,暴中邪毒,有疏治療,轉著肢體。
因為人沒有節制自己的行為,損傷了自身的氣機,突然受到邪氣侵襲,如果治療不當,就會導致病氣蔓延到四肢。
或寒溫不避暑濕時傷,憂思喜怒疾恚便起,治療有差,攻傳五臟,遂至轉深。
有時候,人們不注意寒暑濕燥,在不合適的季節受到損傷;又或者因為憂思、喜怒、急躁等情緒波動而導致疾病,如果治療方法不正確,邪氣就會攻入五臟,病情就會越來越嚴重。
醫者苟求目前之捷效,不審丸散之誤投,刻意世財,動邀富貴,企踵權豪,希圖謀進。
一些醫生只追求眼前的快速療效,不仔細思考藥物的適應症,就胡亂開藥,只為了賺錢,想要得到富貴,追隨權貴,謀取利益。
病者又即吝惜資財,不知其身可貴,委憑庸妄,一死無生,可不哀哉!
病人又過於吝嗇錢財,不懂得自己的身體是寶貴的,就依賴庸醫,最終只能一死無生,難道不可悲嗎?
凡六淫疾者,切在細明,治療有中,必得十全之效。
對於六淫所導致的疾病,關鍵在於細緻地了解病情,並且用恰當的治療方法,才能達到十全的療效。
陽淫熱疾,則拒熱不前,看虛實以涼之。
如果病症是由陽淫引起的熱病,患者就會害怕熱,身體抗拒熱氣,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用清涼的藥物治療。
陰淫寒疾,則怯寒而身拒,須憑溫藥以治之。
如果病症是由陰淫引起的寒病,患者就會怕冷,身體抗拒寒氣,醫生需要用溫暖的藥物來治療。
風淫末疾,必身強直(末四肢也),此乃動性不調,須和冷熱以平之(在陽則熱,在陰則寒)。故寒則筋攣骨痛,熱則痿緩不收。
如果病症是由風淫引起的四肢疾病,患者就會肢體僵硬,這是因為氣血運行不調導致的,醫生需要根據病情的寒熱情況,用寒涼或溫暖的藥物來平衡。如果寒氣過盛,就會導致筋攣骨痛;如果熱氣過盛,就會導致肌肉萎縮無力。
兩淫腹疾,濡泄濕氣,要憑滲燥之方,更看冷熱之候。
如果病症是由濕氣和寒氣引起的腹痛,患者就會腹瀉、腹脹,醫生需要用利水滲濕的藥方來治療,同時也要注意寒熱情況。
晦邪所淫,精神熒惑,當平正氣而可痊。
如果病症是由晦邪引起的,患者就會精神恍惚,神志不清,醫生需要扶正祛邪,使正氣恢復,就能夠痊癒。
明淫心疾,狂邪重盛,讝妄多言,憂愁轉甚。
如果病症是由明淫引起的,患者就會狂躁不安,胡言亂語,憂愁加重。
此二氣同一,皆引心胸之虛邪,治療正氣,須用至寶之藥。
這兩種邪氣都是因為心胸虛弱,導致邪氣入侵,所以需要用珍貴的藥物來治療,恢復正氣。
平生經驗甚多,故集口訣方書,以傳於家。
孫尚藥說:我一生積累了許多治療經驗,所以寫下了這些醫藥口訣和方書,傳授給後人。
孫尚藥曰:夫風者,天地之號令,物性之動氣。人雖萬物之貴,不能樽節,觸冒四時,乘精氣虛邪而入於腠理,積之微末,累傷重並滿而大作。
孫尚藥說:風是天地之間的號令,是萬物運動的氣機。人雖然是萬物之靈,但是不能節制自己,經常觸犯四時之氣,當人體精氣虛弱的時候,風邪就會乘虛而入,侵入人體的毛孔,日積月累,最終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或不慎味欲所傷,又深。虛邪實邪以干正氣,搏陽經則痿厥而肢體不收,襲陰經則筋攣絡急。
如果不小心因為飲食失調、房事過度等而損傷身體,病情就會更加嚴重。虛邪和實邪侵犯正氣,如果攻擊陽經,就會導致肌肉萎縮、四肢無力;如果攻擊陰經,就會導致筋攣絡急。
中風之名,因茲而起。初得小中之候,漸作癱瘓之疾。
中風這個病名,就是因為這樣而來的。一開始只是輕微的症狀,慢慢就會發展成癱瘓。
故風趣百竅,獨聚一肢,言語謇澀,形若癡人。
風邪會侵犯人體的各個部位,特別容易集中在一條肢體上,導致說話含糊不清,行為舉止像傻子一樣。
醫者妄令吐瀉,用藥躁煩,十無一痊,致使人手足不任,精神昏亂。
一些醫生不分青紅皂白,就讓病人吐瀉,用藥急躁,十個病人中沒有一個能治好,反而導致病人手腳無力,精神混亂。
殊不知內不能通,外不能泄,致瞀悶形死。又不知通泄之藥,亦不在大吐大下。
其實中風的病人內部經絡不通,外部不能排泄,所以才會昏迷不醒,最終死去。而且治療中風的藥物,也不一定是通過大吐大瀉來達到效果的。
似此治療,往往五死五生。雖其人稟氣充實,亦為所苦彌甚,不幸遂至枉死。
這種錯誤的治療方法,往往導致一半病人死亡,一半病人活下來。即使是身體強壯的人,也會因此遭受折磨,甚至不幸死亡。
竊觀自古聖賢治療有法,十有九驗。夫療病之法,必先准四時虛實,以詳中病之由。
我私下觀察古聖賢的治療方法,十次有九次都能有效。治療疾病的方法,必須根據四時氣候和患者的虛實情況,詳細分析病因。
依繩墨拯濟,乃是解死脫厄之路。四時之病:春中時風,自東而來,名曰溫風。蓋時令不和而傷人也。浮而輕淺,可汗而解。
根據正確的醫學理論來治療,才是解救病人脫離困境的唯一途徑。四時都有不同的疾病:春天容易發生的風病,從東方吹來,叫做溫風,這是因為季節變化不適應,而傷害了人體。這種風病比較輕微,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
敗毒散、羌活、細辛之類,更看發起在陰在陽,隨而得效。
可以使用敗毒散、羌活、細辛等藥物,同時根據風病發病的部位是陰還是陽,來調整用藥,就能取得效果。
若其人自虛羸,從後而來,名曰虛風。中人煩悶,肢體攣痹不任,便可服續命湯、八風湯,成劑頓服,更加灸法,三五日間,勢必減退,漸漸調和,以求生路。
如果病人本身虛弱,風病從後背襲來,叫做虛風。這種風病會讓人感到煩悶,四肢麻木無力,可以用續命湯、八風湯等藥物,一次服用一劑,配合艾灸療法,三五天內就會慢慢好轉,恢復正常。
如從前來,名曰實風,亦主人瞀悶,脈緊浮,大宜以茯神湯、西州續命湯,求效不用火劫,自使勢慢,須緩緩治之。
如果風病從前面襲來,叫做實風,也會讓人昏迷不醒,脈象緊而浮,可以用茯神湯、西州續命湯等藥物,不必用火熬製,慢慢治療。
故千金曰:風者百病之長。又曰:治風不以續命湯治之,則不為治風。所以見聖人之心矣。(雞峰方同上)
古書《千金方》中說:風是百病之源。又說:治療風病不用續命湯,就不能算是治療風病。由此可見古代聖賢的醫術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