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五 (2)
卷五 (2)
1. 米瘕
乾德中,江浙間有慎道恭者,肌瘦如勞,唯好食米,闕之則口中清水出,情似憂思,食米頓便如常。眾醫不辯,後遇蜀僧道廣,處方以雞屎及白米各半合,共炒如末,以水一中盞調,頓服。良久,病者吐出如米形,遂瘥。病源謂米瘕是也。
白話文:
北宋乾德年間,江浙一帶有個叫慎道恭的人,他身體瘦弱得像得了勞病,唯獨喜愛吃米飯。如果沒有米飯吃,嘴裡就會不停地流出清水,情緒看起來就像在憂愁思慮,但只要一吃米飯,情況就會立刻恢復正常。許多醫生都無法診斷出病因,後來遇到一位來自四川的僧人道廣,他開了一個處方,用雞屎和白米各半合,一起炒成粉末,然後用一中碗的水調和,讓病人一次喝下。過了一會兒,病人吐出像米粒一樣的東西,病就好了。這種病症,醫學上稱之為米瘕。
2. 發瘕
徐文伯字德秀,篤好醫術。宋明帝宮人患腰痛,牽心發則氣絕。眾醫以為肉瘕。文伯視之曰:「此發瘕也。」以油灌之,即吐物如發。稍長,引之,長三尺,頭已成蛇,又能搖動懸柱上,水瀝盡,唯餘一發而已,遂愈。(《名醫錄》同上)
白話文:
徐文伯,字德秀,非常喜愛研究醫術。宋明帝的宮女患有腰痛,疼痛發作時會牽連到心臟,導致氣絕昏厥。許多醫生都認為這是因為肚子裡長了腫塊。徐文伯診斷後說:「這是發瘕。」他用油灌入宮女的口中,宮女隨即吐出像頭髮一樣的東西。他慢慢將這些東西拉出來,長度竟然有三尺長,頭部已經變成蛇的形狀,還能搖動並懸掛在柱子上。將上面的水分瀝乾後,只剩下一根頭髮而已,宮女的病就這樣痊癒了。(這段記載出自《名醫錄》)
3. 斛二瘕
續搜神記:有人能飲茗至一斛二斗,忽飲過量數升,吐出一物如牛肺,以茗澆之,容一斛二斗,因名曰斛二瘕(封演《見聞錄》)。
白話文:
《續搜神記》記載:有個人能喝茶喝到一斛二斗的量,有一天他突然喝超過這個量好幾升,結果吐出一個東西,形狀像牛肺,用茶澆它,竟然能裝下一斛二斗的量,因此這個東西被命名為「斛二瘕」。
4. 食發致疾
唐書曰:甄權弟立言善醫,時有尼明律,年六十餘,患心腹膨脹,身體羸瘦,已經二年。立言診其脈曰:「腹內有蟲,當是誤食發為之耳。」因令服雄黃。鬚臾吐一蛇,如人手小指,唯無眼。燒之,猶有發氣,其疾乃愈。
白話文:
《唐書》記載,甄權的弟弟甄立言很會醫術。當時有個尼姑名叫明律,年約六十多歲,患有心腹脹大、身體消瘦的病,已經兩年了。甄立言診斷她的脈象後說:「腹內有蟲,應該是誤食頭髮造成的。」於是讓她服用雄黃。不久,她吐出了一條蛇,像小指頭那麼大,只是沒有眼睛。將蛇燒了,還有頭髮燒焦的氣味,她的病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