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七 (2)
卷七 (2)
1. 搓袞舒筋
道人詹志永,信州人。初應募為卒,隸鎮江馬軍。二十二歲,因習驍騎墜馬,右脛折為三,困頓且絕。軍帥命升歸營,醫救,鑿出敗骨數寸。半年稍愈,扶杖緩行,骨空處皆再生,獨腳筋攣縮不能伸。既落軍籍,淪於乞丐。經三年,遇朱道人,亦舊在轅門。問曰:「汝傷未復初,何不求醫?」對曰:「窮無一文,豈堪辦此?」朱曰:「正不費一文,但得大竹管,長尺許,鑽一竅,系以繩,掛於腰間。每坐則置地上,舉足搓袞之,勿計工程,久當有效。
」詹用其說,兩日便覺骨髓寬暢。試猛伸足,與常日瘥遠。不兩月,病筋悉舒,與未墜時等。予頃見丁子章,以病足故,作轉軸踏腳用之,其理正同。不若此為簡便,無力者立可辦也。(癸志)
白話文:
有個道士名叫詹志永,是信州人。他年輕時從軍當兵,隸屬於鎮江的馬軍。二十二歲時,因為練習騎馬摔下來,右小腿骨折成三段,情況危急幾乎要死。軍隊長官命令將他抬回營中,請醫生救治,醫生開刀取出腐敗的骨頭好幾寸。過了半年,傷勢稍微好轉,可以扶著拐杖慢慢走路,骨頭空洞的地方都長出了新骨,只有腳筋攣縮無法伸直。他退伍後,淪落為乞丐。過了三年,遇到一個也曾經在軍營的朱道人。朱道人問他說:「你傷還沒完全好,為什麼不去醫治呢?」詹志永回答:「我窮得一文錢也沒有,哪有錢看病?」朱道人說:「這不用花錢,只要找一根長約一尺的粗竹管,在上面鑽一個孔,用繩子綁在腰上。每次坐下時,將竹管放在地上,把腳放在上面搓揉滾動,不要在意時間長短,久了自然有效。」
詹志永照著他的方法做,兩天後就覺得骨髓舒暢許多。試著用力伸直腿,跟平常差很多。不到兩個月,病痛的筋都伸展開了,跟還沒摔傷時一樣。我先前看見丁子章,因為腳受傷,製作轉軸踏腳來用,原理跟這是一樣的。但還是這個方法比較簡單方便,沒有力氣的人也能做到。
2. 奇疾
3. 檐溜盥手龍伏藏指爪中
石藏用近世良醫也。一士人嘗因承檐溜盥手,覺為物觸入指爪中。初若絲髮,然既數日稍長,如線伸縮,不能如常,始悟其為龍伏藏也。乃見石藏用扣其治療之方。藏用曰:「此方書所不載也。當以意去之。歸可末蜣螂塗指,庶不深入胸膜,冀它日免震厄之患。」士人如其言。
後因逆雷,見火光遍身。士人懼急以針穴指,果見一物自針穴所躍出,不能為災。李定云滕樞密。(《翰苑叢紀》)
白話文:
有一個叫石藏用的,是近代一位很好的醫生。有個讀書人曾經因為在屋簷下接水洗手,感覺有東西鑽進了指甲縫裡。剛開始像髮絲一樣細,但過了幾天就稍微長大了,像線一樣可以伸縮,手指也沒辦法像平常一樣活動,這才意識到那是龍伏藏(一種寄生蟲)。於是去找石藏用請教治療方法。石藏用說:「這種病在醫書裡沒有記載,只能憑我的經驗來處理。你回家後把蜣螂磨成粉塗在手指上,或許可以防止蟲子鑽入胸膜,希望以後能免除癲癇發作的危險。」讀書人照著他的話做了。
後來遇到雷雨,看到火光佈滿全身。讀書人非常害怕,急忙用針刺手指,果然看到一個東西從針孔裡跳了出來,沒有造成什麼災害。這是李定說的,滕樞密也知道這件事。《翰苑叢紀》中有記載。
4. 婦人異疾
陳子直主簿妻有異疾,每腹脹則腹中有聲如擊鼓,遠聞於外,行人過門者皆疑其家作樂。腹脹消則鼓聲亦止。一月一作,經十餘醫,皆莫能名其疾。
白話文:
陳子直主簿的妻子得了一種奇怪的病,每次肚子脹起來的時候,肚子裡就會發出像敲鼓一樣的聲音,聲音大到遠處都聽得到,經過她家門口的人都懷疑他們家在奏樂。等肚子脹消下去,鼓聲也就停止了。這種狀況每個月都會發生一次,看了十幾個醫生,都沒辦法說出這是什麼病。
5. 嘔物如舌
鎮陽有士人嗜酒,日嘗數斗。至午夜飲興一發,則不可遏,家業殘破。一夕大醉,嘔出一物如舌,初視無痕竅,至欲飲時,眼遍其上,矗然而起。家人沃之以酒,立盡,至常日所飲之數而止。遂投之猛火,急爆烈為十數片。士人自此惡酒。
白話文:
鎮陽有個讀書人嗜酒如命,每天都要喝好幾斗。到了半夜酒癮一來,就無法控制,搞得家產都快敗光了。有一天晚上他喝得爛醉,吐出一個像舌頭的東西,剛開始看沒有任何孔洞,等到他想喝酒的時候,眼睛仔細看著那東西,它竟然直立起來。家人用酒澆它,它立刻把酒喝光,喝到平常那讀書人會喝的量才停止。於是家人把那東西丟到猛火裡燒,它立刻爆裂成十幾片。那讀書人從此就討厭喝酒了。
6. 消食籠
齊諧記云:江夏郡安陸縣,隆安中,有人姓郭,名坦,兄弟三人,大兒得天行病後,遂大能食,一日食斛米,其家給可五年,貧罄後,乞至一家門前,已得飯,又復乞於其後門。此家出語之:「汝已就前門食了,那得復從後門來?」其人答曰:「實不知君家有兩門,腹大飢不可忍,後門有三畦薤,而一畦大蒜,因啖之,兩畦便大悶極,臥地。須臾大吐,吐一物似籠,因出地漸漸。
小主人持飯出,不復食,遂撮飯著所吐物上,即消成水。此病尋瘥。」(東坡《物類相感志》)
白話文:
《齊諧記》記載:江夏郡安陸縣,在隆安年間,有一個姓郭的人,名叫郭坦,他們兄弟三人,大哥得了一場急性傳染病後,竟然變得非常能吃,一天可以吃一斛米,家裡的存糧夠吃五年,很快就被他吃光了。家裡窮困潦倒後,他開始到處乞討,來到一家門前,已經吃了飯,又跑到後門繼續乞討。這家人出來對他說:「你已經從前門吃過飯了,怎麼又從後門來呢?」這個人回答說:「我實在不知道你們家有兩個門,肚子實在太餓了,忍不住啊!後門有三畦韭菜,還有一畦大蒜,我吃了那些韭菜和大蒜,肚子就悶脹得非常厲害,倒在地上。過了一會兒,開始大量嘔吐,吐出一個像籠子的東西,從地上慢慢地冒出來。
這家的小主人拿著飯出來,他不再吃,就把飯放到那個吐出來的東西上面,飯馬上就化成水了。他的病很快就好了。」(這是蘇東坡《物類相感志》中的記載)
7. 孕婦腹內鐘鳴
有一貧士於常賣處買得一藥方冊子,其間有一方能治婦人腹內鐘鳴。用鼠窟前畚土研羅為末,每服二錢麝香湯調,其疾立愈。
白話文:
有一個貧窮的讀書人,在經常買賣東西的地方買到一本藥方書,裡面有一個藥方可以治療婦人肚子裡發出像鐘鳴一樣的聲音。這個藥方是:用老鼠洞前的泥土,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麝香湯調服,這個病就會立刻痊癒。
8. 髀瘡兒出
異苑曰:晉時長山趙宣母任身如常,而髀上癢,搔之成瘡,兒從瘡出,母子平安。(太平御覽)
白話文:
《異苑》這本書記載:晉朝時,長山有個叫趙宣的婦人,她懷孕時身體狀況跟平常一樣,只是大腿上覺得癢,抓癢後就長了瘡,結果竟然從瘡裡生出一個小孩,母子都平安無事。
9. 人面瘡
江左有商人,左膊上有瘡如人面,亦無它苦。商人戲滴酒口中,其面亦赤色。以物食之,亦能食。食多則覺膊內肉脹起,或不食之則一臂痹。有善醫者教其歷試諸藥,不以草木之類,悉試之無苦。至貝母,其瘡乃聚眉閉口。商人喜曰:「此藥可治也。」因以小葦筒毀其口灌之。數日成痂,遂愈。然不知何疾也。(本事方)
白話文:
江南一帶有個商人,左邊肩膀上長了個瘡,形狀像人臉,也沒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覺。商人開玩笑地把酒滴到瘡的嘴巴裡,那張人臉也會變成紅色。如果用食物餵它,它也能吃。吃多了就覺得肩膀裡面的肉脹起來,如果不餵它,那條手臂就會麻痺。有個醫術高明的人教他試各種藥,但不是用草木類的藥,都試過卻沒有效果。試到貝母的時候,那個瘡就皺起眉頭,閉上了嘴巴。商人高興地說:「這藥可以治好它!」於是就用小竹管戳破它的嘴巴灌藥進去。過了幾天結痂,就痊癒了。但是,(人們)也不知道這是什麼病。(出自《本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