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二 (9)
卷二 (9)
1. 灸鼻衄
徐德佔教衄者,急灸項後髮際兩筋間宛宛中三壯立止。蓋血自此入腦注鼻中。常人以線勒頸後尚可止衄。此灸決效無疑。(同上)
白話文:
徐德佔教人治療流鼻血的方法是,趕快在後頸髮際兩條筋的中間,凹陷的地方灸三壯(艾柱),就可以立刻止血。因為血是從這裡進入腦部,再流到鼻子裡。一般人使用線綁住脖子後面都能止住鼻血了,用這個灸法效果絕對有效,沒有疑問。
2. 灸牙疼法
隨左右所患肩尖微近後骨縫中小舉臂取之,當骨解陷中灸五壯,予目睹灸數人皆愈矣。灸畢項大痛良久乃定,永不發。予親病齒痛,百方治之皆不驗,用此法遂瘥(同上)。
白話文:
治療牙痛的艾灸方法:
依照牙痛是發生在左邊或右邊,找到同側肩膀的肩峰稍微靠近後方骨頭縫隙的地方,將手臂稍微抬起,在骨頭接合處的凹陷處進行艾灸,灸五個艾炷。我親眼看到用這種方法治療好幾個人的牙痛。艾灸結束後,脖子會非常疼痛,過一陣子才會好轉,之後就不會再發作。我親自患有牙痛,用了很多方法都治不好,用了這個方法就痊癒了(跟前面說的一樣)。
3. 腳氣灸風市
蔡元長知開封,正據案治事,忽覺如有蟲自足心行至腰間,即墜筆暈絕。久之,方蘇掾屬云此病非俞山人不能療,趣使呼之。俞曰是真腳氣也,法當灸風市,為灸一壯,蔡晏然復常。明日疾如初,再呼俞曰,欲除病根,非千艾不可。從其言,灸五百壯,自此遂愈。仲兄文安公守姑蘇,以鑾輿巡幸虛府舍,暫徙吳縣,縣治卑濕,旋感足痹痛掣,不堪忍,服藥弗效,乃用所聞灼風市、肩隅、曲池三穴,終身不復作。僧普清苦此二十年,每發率兩月,用此灸二十一壯,即時痛止。
其他蒙此力者,不一而足。(《夷堅志》)
白話文:
蔡元長擔任開封知府時,正坐在辦公桌處理公務,忽然感覺好像有蟲從腳底爬到腰間,隨即筆就掉了,昏倒過去。過了很久才醒來,他的下屬說這種病只有俞山人能治,趕緊派人去請他來。俞山人說這是真正的腳氣病,應該要灸風市穴,就灸了一次,蔡元長就立刻恢復正常。隔天病又像之前一樣發作,再次請俞山人來,俞山人說,要去除病根,非要灸一千壯不可。於是照他說的做了,灸了五百壯後,病就完全好了。
我二哥文安公在姑蘇當官時,因為皇帝巡幸,暫時搬到吳縣的官舍,那裡的縣衙地勢低窪潮濕,很快就感到腳麻痺疼痛,難以忍受,吃藥也沒有用。於是他就用聽說的方法,灸了風市穴、肩隅穴、曲池穴這三個穴位,之後終身都沒有再發作。和尚普清受這個病困擾二十年,每次發病大概兩個月,他用這個方法灸了二十一次,疼痛就馬上停止了。
其他因為這個方法而受惠的人,多的數不清。
4. 灸腳轉筋
岐伯灸法療腳轉筋時發不可忍者,灸腳踝上一壯;內筋急,灸內;外筋急,灸外。
白話文:
用岐伯的灸法治療腳抽筋,發作起來痛到無法忍受時,可以在腳踝上施灸一壯(一個艾炷)。如果是腳內側的筋抽痛,就灸內側;如果是腳外側的筋抽痛,就灸外側。
5. 三里頻灸
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患風疾。人宜灸三里者,五臟六臟之溝渠也,常欲宣通,即無風疾。
白話文:
想要讓足三里穴發揮作用,就不要在有風邪疾病的時候去刺激它。適合艾灸足三里穴的人,是因為足三里穴是五臟六腑的樞紐,應該保持暢通,這樣就能避免風邪疾病的產生。
6. 灸頭臂腳不宜多
如灸頭上穴,灸多令人失精神;臂腳穴灸多令人血脈枯竭,四肢細而無力;既復失精神,又加於細,即令人短壽。
白話文:
如果灸頭部的穴位,灸太多會讓人精神恍惚;灸手臂和腿部的穴位,灸太多會導致氣血枯竭,四肢變得細弱無力;如果既精神恍惚,又加上四肢細弱,就會讓人短壽。
7. 灸痔疾
唐峽州王及郎中,充西路安撫司判官,乘騾入駱谷,及宿有痔疾,因此大作,其狀如胡爪貫於腸頭,熱如溏灰火,至驛僵仆。主驛吏言:此病某曾患來,須灸即瘥。用柳枝濃煎湯,先洗痔,便以艾灸其上,連灸三五壯。忽覺一道熱氣入腸中,因大轉瀉,先血後穢,一時至痛楚。瀉後遂失胡爪,登騾而馳。(本事方)
白話文:
唐朝時,峽州有個叫王及的郎中,擔任西路安撫司的判官。他騎著騾子進入駱谷時,因為他本身就有痔瘡,結果病情突然嚴重發作,痔瘡的樣子像胡桃一樣,整個貫穿到腸子的頭端,熱得像燒紅的炭火,讓他痛到昏倒在驛站。驛站的主管說:我以前也得過這種病,只要用艾灸治療就會好。於是他們用濃煎的柳枝湯,先清洗痔瘡,接著用艾草在痔瘡上灸,連續灸了三到五個艾柱。王及忽然感覺到一股熱氣進入腸道中,接著就開始大量腹瀉,先瀉出的是血,接著是穢物,過程中非常痛苦。瀉完之後,痔瘡就消失了,王及隨即就能騎上騾子趕路。
8. 灸蛇毒
朝野僉記載:毒蛇所傷,用艾灸當齧處,灸之引去毒氣即瘥。其餘惡蟲所螫,馬汗入瘡用之亦效。
白話文:
根據朝廷和民間的普遍記載:被毒蛇咬傷,用艾草在被咬的部位進行艾灸,艾灸可以把毒氣引出來,病就會好。至於其他有毒的蟲子叮咬,或是馬的汗水滴入傷口導致的感染,用這種方法也有效。
9. 灸難產
張文仲灸婦人橫產先手出,諸般符藥不捷。灸婦人右腳小指頭尖頭三壯炷如小麥大,下火立產。
白話文:
張文仲用艾灸治療婦人橫位生產,胎兒先出手的情況,各種符咒藥物都沒效。他改為艾灸婦人右腳小腳趾尖端,灸三壯,每壯像小麥那麼大,點火燒灼後,胎兒就立刻生下來了。
10. 灸臍風
樞密孫公抃生數日,患臍風已不救,家人乃盛以盤合,將送諸江道。遇老媼曰:「兒可活。」即與俱歸,以艾炷臍下,遂活。(《青箱記》)
白話文:
樞密孫抃的兒子出生幾天後,得了臍風這種病,已經沒救了。家人用盤子蓋住他,準備送到江邊丟棄。遇到一位老婦人說:「這孩子可以活。」就跟著家人一起回去,用艾草點燃後在肚臍下方灸,於是孩子就活了。
11. 不宜灸
凡婦人懷孕,不論月數及生產後未滿百日,不宜灸之。若絕子,灸臍下二寸三分間動脈中三壯。女子石門不灸。(出《千金方》)
白話文:
婦女懷孕期間,不論懷孕幾個月或生產後未滿一百天,都不適合進行艾灸。如果想要生育卻無法懷孕,可以在肚臍下方二寸三分處,摸到動脈跳動的位置施灸三次。另外,女性的石門穴不適合施灸。(出自《千金方》)
12. 因灸滿面黑氣
有人因灸三里而滿面黑氣,醫皆以謂腎氣浮面,危候。也有人云腎經有濕氣,上蒸於心,心火得濕,成煙氣,形於面。面屬心,故心腎之氣常相通。如坎之外體即離,離之外體即坎,心腎未常相離也耳。屬水其中虛則有離之象,目屬火其中滿則有坎之象,抑可見矣。以去濕藥治之,如五苓散、防己、黃耆之類皆可用。(醫余)
白話文:
有一個人因為艾灸足三里穴,結果整個臉都出現黑氣。醫生都認為這是腎氣虛浮到臉上的危險徵兆。也有人說,這是因為腎經有濕氣,濕氣往上蒸發到心臟,心火受到濕氣影響,變成煙氣,顯現在臉上。臉部屬於心,所以心腎之氣經常相通。就像坎卦的外在表現是離卦,離卦的外在表現是坎卦,心腎其實是從來沒有分開的。腎屬水,如果腎虛,就會出現像離卦(火)的現象;眼睛屬火,如果眼睛飽滿有神,就會出現像坎卦(水)的現象,這就可以看出來。可以用祛濕的藥來治療,像是五苓散、防己、黃耆這類的藥都可以用。(這是醫生所說)
13. 神醫
14. 太醫集業
15. 趙簡子
扁鵲傳趙簡子病五日不知人,大夫皆懼。於是召扁鵲入視之,曰:「血脈滯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常七日如此而寤。寤而告公孫子輿曰:「我夢之帝所甚樂。帝告我晉國將亂五世不安,其後將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國男女無別。」後獻公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於淆而歸縱淫。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疾必間間,必有言矣。」居二日半,簡子寤。(史記)
白話文:
趙簡子病了五天,人事不省,大夫們都很害怕。於是召見扁鵲來診視,扁鵲說:「這是血脈不暢通的緣故,有什麼好奇怪的?以前秦穆公也曾這樣昏迷七天後才醒來。醒來後他告訴公孫子輿說:『我夢見到天帝那裡,感到非常快樂。天帝告訴我晉國將會動亂五代不安寧,之後將會稱霸,但未老就過世。稱霸者的兒子會荒淫無道,使得國內男女界線不清。』後來發生了獻公的動亂,文公的稱霸,以及襄公在崤山擊敗秦軍後回國放縱淫慾的事。」
「現在您主君的病症與秦穆公的狀況相同,不出三天,病一定會好轉,一定會有所談論。」過了兩天半,趙簡子就醒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