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四 (6)
卷四 (6)
1. 目疾忌浴
有目疾者切忌浴,令人目盲(《遁齋閒覽》)
2. 偷針眼
凡患偷針眼者,以布針一個,對井以目睛睨視之,已而折為兩段,投井中,眼即愈。勿令人見。
白話文:
凡是長針眼的人,拿一根布縫針,對著井,眼睛盯著針看,看完後把針折成兩段,丟到井裡,針眼就會好。過程中不要讓人看到。
3. 目視一物為二
荀牧仲頃年常謂予曰:有人視一物為兩,醫者作肝氣有餘,故見一為二,教服補肝藥,皆不驗。此何疾也?予曰:孫真人云:目之繫上屬於腦,後出於腦中。邪中於頭,因逢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目繫於腦。入於腦則轉轉,則目系急急,則目眩以轉。邪中於睛,所中者不相比則睛散,睛散則歧,故見兩物也。令服驅風入腦藥,得愈。(本事方)
白話文:
荀牧仲最近常對我說:有個人看一個東西會變成兩個,醫生認為是肝氣太旺盛,所以看到一個變成兩個,就叫他吃補肝的藥,結果都沒效。這到底是什麼病呢?我說:孫思邈說過,眼睛的脈絡向上連接到腦部,從腦中發出。邪氣侵入頭部,剛好遇到身體虛弱,如果侵入的邪氣很深,就會沿著眼睛的脈絡進入腦部。進入腦部後就會轉動,使眼睛的脈絡變得緊張,眼睛就會感到眩暈轉動。如果邪氣侵入眼睛,侵入的部位不一致,眼睛就會散開,散開就會產生偏差,所以看到一個東西變成兩個。應該讓他服用能驅散進入腦部邪氣的藥,就可以痊癒。(這是《本事方》記載的)
4. 洗眼湯
以當歸、黃連、芍藥等分,用水濃煎汁,乘熱洗,冷則再溫洗,甚益眼目。但是風毒、赤目、花翳等皆可用之。凡眼目之病皆緣血脈凝滯使然,故以活血藥合黃連治之,血得熱即行,故乘熱洗之,用者無不神效。(出《本草》黃連注)
白話文:
將當歸、黃連、芍藥等藥材,以相同的份量加水濃煎煮成藥汁,趁熱用來洗眼睛,如果藥汁冷了就再加熱後使用,這樣做對眼睛很有益處。像是風邪引起的眼睛不適、眼睛紅腫、角膜翳等問題,都可以用這個方法。基本上,所有眼睛的疾病都是因為血脈運行不暢、停滯所造成的,所以用活血藥搭配黃連來治療。血遇到熱就會運行,因此要趁熱清洗,用過的人都覺得效果很好。(出自《本草》黃連注)
5. 口齒喉舌耳
6. 治喉閉
元公章少卿說:開德府士人攜僕入京,其一忽患喉閉,脹滿,氣塞不通,命在頃刻,詢諸郡人,云惟馬行街山水李家可看治,即與之往。李駭曰:「證候危甚,猶幸來此,不然即死,何疑!」乃於笥中取一紙捻,用火點著,才煙起,吹滅之,令僕張口,刺於喉間,俄吐出紫血半合,即時氣寬,能言,及啖粥飲,摻藥敷之,立愈。
士人甚神其伎,後還鄉里村落,一庸醫偶傳得此術,云咽喉病發於六腑者,如引手可探及,刺破瘀血即已,若發於五臟,則受毒牢深,手法藥力難到,惟用紙捻為第一,然不言所以用之之意。後有人拾得其殘者,蓋預以巴豆油塗紙,故施火即著,藉其毒氣徑赴病處。(類編)
白話文:
有個叫元公章的少卿說:以前有個開封府的讀書人帶著僕人進京,其中一個僕人突然得了喉嚨閉塞的病,喉嚨脹滿,氣都喘不過來,眼看就要死了。他問了當地人,大家都說只有馬行街山水李家的醫生會治,就趕緊帶僕人去了。李醫生嚇了一跳,說:「這病很危險啊,幸好你來了,不然就沒命了!還在懷疑什麼!」接著他從箱子裡拿出一根紙捻,點著火,等冒煙後就吹熄,讓僕人張開嘴,把紙捻刺進喉嚨裡。不一會兒,僕人吐出半合的紫黑色血,馬上就呼吸順暢,能說話了,也能吃粥喝水。李醫生又給他敷上藥,很快就好了。
這個讀書人覺得李醫生的醫術很神奇。後來他回到家鄉,有個庸醫偶然學到這個方法,就說喉嚨的病如果是從六腑引起的,就像伸手就能摸到一樣,刺破瘀血就好了;如果是從五臟引起的,毒就會深入,手法和藥力都難以到達,只有用紙捻效果最好,但他沒有說為什麼要這樣做。後來有人撿到用剩的紙捻,發現紙捻上事先塗了巴豆油,所以點火就能著,利用巴豆的毒氣直接到達病灶。(出自《類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