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八 (7)

回本書目錄

卷八 (7)

1. 服雄黃

劉無名嘗於庚申日守三尸服雄黃,後見二鬼曰:「我泰山真符來攝君,見君頂上黃光數尺,不可近,得非雄黃之功乎?」(《瑣碎錄》)

白話文:

有個叫劉無名的人,曾經在庚申日這天,為了壓制體內的三尸神而服用雄黃。之後,他看見兩個鬼魂說:「我是泰山真符派來的,要來抓你,但看到你頭頂上有好幾尺高的黃色光芒,我們不敢靠近,這應該是雄黃的功效吧?」。

2. 古方無妄用

鄱陽周順醫有十全之功,云古方如《聖惠千金》、《外臺秘要》所論病源、脈症及針灸法皆不可廢,然處方、分劑與今大異,不深究其旨者,謹勿妄用。有人得目疾,用古方治之,目遂突出;又有婦人因產病,用《外臺秘要》坐導方,其後反得惡露之疾,終身不瘥。曾有士人得腳弱病,方書羅列,積藥如山,而疾益甚。

余令屏去,但用杉木為桶濯足,及令排樟腦於兩股間,以腳䙀系,定月餘而安健如故。南方多此疾,不可不知。順固名醫,語必不妄,故書以為誡。(《遁齋閒覽》)

白話文:

鄱陽的周順醫生醫術高明,幾乎有十全的功力,他說古時候的醫方,像是《聖惠方》、《千金方》、《外台秘要》這些書所說的病因、脈象、症狀以及針灸方法都不能廢棄,但是處方和藥物的劑量跟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不深入研究其中的道理,千萬不要隨意亂用。曾經有人眼睛生病,用了古方治療,結果眼睛反而突出;還有個婦人因為生產的疾病,用了《外台秘要》裡的坐導方,之後反而得了惡露不盡的疾病,終身都沒辦法痊癒。以前也有個讀書人得了腳軟的病,翻遍醫書,堆積如山的藥都吃過,病情反而更加嚴重。

我(作者)叫他把這些藥都停掉,只用杉木桶裝熱水泡腳,並且在兩腿之間放樟腦,再用布帶把腳踝繫起來,這樣過了一個月左右就恢復健康了。南方很多這種腳軟的病,大家不能不知道。周順醫生確實是個名醫,說的話一定不是假的,所以我把它記錄下來,作為一個告誡。(出自《遁齋閒覽》)

3. 草藥不可妄服

紹興十九年三月,英州僧希賜往州南三十里洸口掃塔。有客船自番禺至,舟中士人攜一僕,僕病腳弱不能行。舟師憫之曰:「吾有一藥治此病,如神餌之而瘥者不可勝計,當以相與。」既賽廟畢,飲胙頗醉,乃入山求得藥,漬酒授病者,令天未明服之。如其言,藥入口即呻吟,云腸胃極痛如刀割截,遲明而死。

士人以咎舟師。舟師恚曰:「何有此?」即取昨夕所餘藥,自漬酒服之,不逾時亦死。蓋山多斷腸草,人食之輒死,而舟師所取藥為根蔓所纏結,醉不暇擇徑,投酒中,是以及於禍。則知草藥不可妄服也。(甲志)

白話文:

紹興十九年三月,英州有個名叫希賜的和尚,到州南三十里外的洸口去掃塔。當時有一艘從番禺來的客船,船上的一位讀書人帶著一個僕人,僕人因為腳軟無力不能行走。船上的水手可憐他,就說:「我有一種藥可以治這種病,非常神奇,吃了痊癒的人多到數不清,我應該拿來給你。」

等到他們祭拜完廟宇,喝祭拜完的酒喝得有點醉意時,水手就進山去找藥,把藥泡在酒裡給生病的僕人,要他天亮前服用。僕人照著做了,藥一入口就呻吟,說腸胃劇痛像被刀割一樣,不久就死了。

讀書人因此責怪水手,水手生氣地說:「怎麼會這樣?」就拿起昨天晚上剩下的藥,自己泡在酒裡喝了,不到一會兒也死了。原來山裡有很多斷腸草,人吃了就會死,而水手所採的藥是被斷腸草的根莖纏繞著,他喝醉了來不及仔細挑選,直接丟進酒裡,所以才導致這場災禍。由此可知,草藥是不能隨便亂服用的。(甲志)

4. 服藥次序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後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後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於旦;病在骨髓者,宜飽滿而於夜。(本草)

白話文:

如果病症是在胸部以上的地方,應該先吃飯再吃藥;如果病症是在心窩以下腹部的地方,應該先吃藥再吃飯;如果病症是在四肢的血管,適合空腹在早上吃藥;如果病症是在骨髓,適合吃飽飯後在晚上吃藥。(這是本草綱目的記載)

5. 服餌

凡服藥,藥氣與食氣不欲相逢。食氣消則服藥,藥氣散則進食。其藥有食前食後者,皆宜審此。(《瑣碎錄》)

白話文:

一般來說,吃藥的時候,藥的氣味和食物的氣味不適合同時作用。最好等食物的氣味消散後再吃藥,而藥的氣味散去後再進食。有些藥需要飯前吃,有些需要飯後吃,都應該仔細考慮這點。

6. 五味各有所歸

凡藥以酸養骨,辛養筋,咸養脈,苦養氣,甘養肉,滑養竅。

白話文:

一般來說,藥物的味道與其對身體的功用有關。酸味的藥物可以滋養骨骼,辛味的藥物可以滋養筋,鹹味的藥物可以滋養血管,苦味的藥物可以滋養氣,甘味的藥物可以滋養肌肉,滑味的藥物可以使孔竅暢通。

7. 治胡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