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九 (1)
卷九 (1)
1. 養神
夫欲養神,先須養氣;養氣先須養腦;養腦先須養精;養精先須養血;養血先須養水。而九還七返者,大而論之一年,小而論之一日。北斗一日一夜一周天,天降地騰,從寅至申為七返,卻到坤為九還。
白話文:
想要保養精神,首先必須保養氣;保養氣首先必須保養腦;保養腦首先必須保養精;保養精首先必須保養血;保養血首先必須保養體內的水分。至於九還七返的道理,從大的方面來說,可以比喻為一年的循環,從小的方面來說,可以比喻為一天的循環。北斗星一天一夜繞行一周天,天上的氣下降,地上的氣上升,從寅時到申時,是七返的過程,回到坤位,就是九還的過程。
2. 存想
神仙之要,莫大乎存想。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閉目見自己之目,收心見自己之心。心目不離我身,不傷我神,則存想之漸也。
白話文:
修煉成仙的要訣,最重要的莫過於「存想」了。「存」指的是存守我自身的神氣,「想」指的是觀想我自身的形體。閉上眼睛能看見自己的眼睛,收攝心神能看見自己的內心。心和眼睛都不離開我的身體,不損耗我的精神,這就是存想的初步功夫。
3. 養性
養性之道,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爾。食欲少而不欲頓,常如飽中飢,飢飢中飽。善養性者,先飢乃食,先渴乃飲。食後當行畢,摩腹數百遍。暮臥常習閉口,口開則失氣,邪從外入。屈膝仄臥,益人氣力,勝正偃臥。春欲晏臥早起,夏秋欲夜寢早起,冬欲早臥晏起。
雖云早起,莫在雞鳴前;雖云晏起,莫在日出後。莫久行,久立,久坐,久臥,久聽,久視。莫強食,莫強酒。飲則不欲多,多則速吐之。養性之士,唾不至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久,處立不至疲,臥不至厭。先寒而衣,先熱而解。
白話文:
養生之道,應該進行輕微的勞動,但不要過度疲勞,或做自己無法承受的事情。飲食應該少量,不要一次吃太飽,常常保持在飽腹和飢餓之間的狀態。善於養生的人,應該先感到飢餓才吃飯,先感到口渴才喝水。飯後應該散步,並按摩腹部數百次。晚上睡覺時要習慣閉著嘴巴,因為張開嘴會散失氣,邪氣容易從外面侵入。側身屈膝睡覺,可以增強人的氣力,勝過仰臥。春天應該晚睡早起,夏天和秋天應該晚睡早起,冬天應該早睡晚起。
雖然說要早起,但不要在雞鳴之前;雖然說要晚起,但不要在太陽出來之後。不要長時間走路、站立、坐著、躺臥、聽聲音、看東西。不要勉強自己吃東西,也不要勉強自己喝酒。喝酒不宜過量,喝太多會很快吐出來。懂得養生的人,吐口水不會吐太遠,走路不會走太快,耳朵不會聽太大的聲音,眼睛不會看太久,坐著不會坐太久,站立不會站到疲憊,躺臥不會躺到厭倦。在感到寒冷之前就先穿上衣服,在感到炎熱之前就先脫下衣服。
4. 吐納
凡吐者去故氣,亦名死氣;納者取新氣,亦名生氣。
白話文:
所謂的「吐」是將體內舊的氣排出,也可以稱作「死氣」;而「納」則是將新鮮的氣吸入,也可以稱作「生氣」。
5. 和氣
彭祖曰:和氣導氣之道,密室閉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臥,暝目閉氣,以鴻毛著鼻上,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如此則寒暑不能侵,蜂蠆不能毒,壽三百六十歲,鄰於真人也。
白話文:
彭祖說:要引導體內氣的運行,最重要的是保持和諧之氣。方法是:在安靜的密室裡關上門戶,把床鋪弄得溫暖舒適,枕頭的高度大約是兩寸半,身體平躺,閉上眼睛,屏住呼吸,然後在鼻子上放一根羽毛,如果能夠保持羽毛靜止不動達到三百次呼吸的時間,這時候耳朵聽不到任何聲音,眼睛看不到任何東西,心裡也沒有任何雜念。如果能夠做到這樣,那麼寒冷和暑熱都不能侵襲身體,就連蜂和蝎子都不能傷害你,可以活到三百六十歲,接近於真人一樣的境界了。
6. 夜臥
夜臥覺常扣齒九,通嚥唾九過,以手按鼻左右上下數十過。
白話文:
晚上睡覺時,感覺到自己經常在叩齒九次,然後將口水吞嚥九次,接著用手按壓鼻子兩側的上下部位數十次。
7. 存心中氣
仙經曰常存心中有氣大如雞子,內赤外黃,能闢眾邪,延年益壽。又云常存心如炎火,如斗煌煌光明,百邪不敢於之。
白話文:
道家經典說,常常保持心中有一團氣,大約像雞蛋一般,裡面是紅色,外面是黃色,這團氣能夠避開各種邪氣,使人延年益壽。又說,常常保持心就像熾熱的火焰,像星斗一樣明亮,這樣各種邪氣就不敢靠近。
8. 服玉泉
道人蒯京年,年百七十八而甚丁壯,言朝朝服玉泉琢齒。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滿口含之,琢齒二七過,名曰練精。(修真秘訣)
白話文:
有個道士叫蒯京年,一百七十八歲了還非常健康強壯,他說他每天早上都用「玉泉」來叩齒。「玉泉」指的就是口水。每天早上還沒起床時,先用口水漱口,讓口水充滿整個口腔,然後用牙齒互相叩擊十四次,這叫做「鍛鍊精氣」。
9. 般運捷法
楊州有武官侍其某者,官於二廣十餘年,終不染瘴,面紅膩,腰足輕快,初不服藥,唯每日五更起坐,兩足相向,熱摩湧泉無數,以汗出為度。歐公平日不信仙佛,笑人行氣,晚年云:「數年來足瘡一點痛不可忍。」近有人傳一法,用之三日不覺失去。其法重足坐,閉目握固,縮穀道,搖颭兩足如氣球狀,氣極即休,氣平復為之,日七八,得暇即為,乃般運捷法也。文忠痛已即廢,若不廢當有益。
(仇池筆記)
白話文:
揚州有個武官,他手下有個隨從,這個隨從在廣東、廣西一帶當官十幾年,卻從來沒有得過瘴氣病。他臉色紅潤有光澤,腰腿靈活輕快,一開始也沒吃什麼藥。他每天只在清晨五更時起床端坐,兩腳相對,用力摩擦腳底的湧泉穴很多次,一直到微微出汗為止。歐陽修平常不相信神仙佛道,也嘲笑別人練氣功,但他晚年卻說:「這幾年腳底長了個瘡,痛得難以忍受。」最近有人傳授一個方法,用了三天就不覺得痛了。這個方法是:雙腳並攏坐著,閉上眼睛,兩手握拳,縮緊肛門,然後像氣球一樣搖晃雙腳,當感到氣力用盡就停止,等氣息平順後再繼續做,一天可以做七八次,有空閒就可以做。這就是所謂的「般運捷法」。歐陽修的腳痛一好就停止不做,如果他沒有停止,應該會有好處。
10. 真常子養生
酒多血氣皆亂,味薄神魂自安。夜漱卻勝朝漱,暮餐不若晨飧。耳鳴直須補腎,目暗必須治肝。節飲自然脾健,少思必定神安。汗出莫當風立,腹空莫放茶穿。
白話文:
飲酒過多會使氣血紊亂,飲食清淡則能使精神安定。夜晚漱口比早晨漱口更好,晚餐不如早餐來得好。耳鳴應該要補腎,視力模糊則必須治療肝臟。節制飲酒自然能使脾臟健康,減少思慮一定能使精神安寧。流汗時不要站在風口,肚子空的時候不要喝茶。
11. 養性之術
楊泉物理論曰:穀氣勝元氣,其人肥而不壽;元氣勝穀氣,其人瘦而壽。養性之術,常使穀氣少則病不生矣。(《太平御覽》)
白話文:
楊泉的《物理論》說:如果從食物攝取的能量(穀氣)勝過身體的根本能量(元氣),這個人就會肥胖但不長壽;如果身體的根本能量(元氣)勝過從食物攝取的能量(穀氣),這個人就會瘦弱但長壽。養生的方法,就是要常常讓從食物攝取的能量少一點,這樣就不會生病了。
12. 藏精養神
藏精於晦則明,養神於靜則安。晦以蓄,用靜以應動。善蓄者不竭,善應者不窮。此君子修身治人之術,唯性近者得之易也。
白話文:
把精氣藏在隱蔽之處,它就會更加光明;把精神靜養起來,就會更加安定。隱藏是為了蓄積能量,靜養是為了應對外界的變化。善於蓄積的人不會枯竭,善於應對的人不會窮盡。這是君子修養自身、治理百姓的方法,只有天性相近的人才能容易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