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說》~ 卷六 (13)
卷六 (13)
1. 中蕈毒
崇寧間,蘇州天平山白雲寺五僧行山間,得蕈一叢甚大,橘而煮食之,至夜發吐。三人急採鴛鴦草生啖,遂愈。二人不甚肯啖,吐至死。此草藤蔓而生,對開黃白花,傍水依山處皆有之。治癰疽腫毒尤妙,或服或敷皆可。今人謂之金銀花,又曰老翁須。本草名為忍冬。(並出己志)
白話文:
在宋朝崇寧年間,蘇州天平山白雲寺有五位僧人到山裡,發現一叢非常大的蕈類,顏色呈橘黃色,便煮來吃。到了晚上,他們開始嘔吐。其中三人趕緊採了鴛鴦草生吃,病就好了。另外兩人不太願意吃,吐到死了。這種草是藤蔓植物,葉子是對生的,開黃白色的花,在水邊或山邊都長得有。治療癰疽腫毒的效果特別好,可以內服也可以外敷。現在的人稱它為金銀花,又叫做老翁鬚。本草學上叫做忍冬。(以上出自《己志》)
2. 中鱔鱉蝦蟆毒
頃有一士人好食鱔魚、及鱉與蝦蟆,嘗云此三物不可殺。大者有毒殺人;蝦蟆小者亦令人小便秘,臍下蔽疼,有至死者。宜以生豉一大合,投新汲水半碗,浸令豉水濃,頓服之即瘥。(茅亭客話)
白話文:
從前有個讀書人喜歡吃鱔魚、甲魚和青蛙,他曾說這三種動物不可以殺。大的這類動物有毒,會殺人;小的青蛙也會使人小便不順暢,肚臍下方脹痛,有嚴重到死亡的。應該用一大合的生豆豉,加入半碗新打上來的井水,浸泡讓豆豉水變濃,一次全部喝下就會痊癒。
3. 中豆腐毒
人有好食豆腐,因中其毒,醫治不效,偶更醫。醫至中途,適見做豆腐人家夫婦相爭,因問之云:「今早做豆腐,妻誤將蘿蔔湯置腐鍋中,令豆腐更就不成。」蓋腐畏蘿蔔也。醫得其說,至病家,凡用湯使,率以蘿蔔煎湯,或調或咽,病者遂愈。
白話文:
有個人很喜歡吃豆腐,結果因為吃豆腐中毒,看了醫生都沒效,後來又換了個醫生。這個醫生在看診途中,剛好看到一對做豆腐的夫妻在吵架,就問他們原因。他們說:「今天早上做豆腐時,老婆不小心把蘿蔔湯倒進了豆腐鍋裡,害得豆腐做不成。」原來豆腐是怕蘿蔔的。醫生得知這個原因後,就到病人家裡,凡是需要用到湯藥的,都用蘿蔔煎湯,讓病人喝下或調配使用,病人的病就好了。
4. 諸果有毒
諸果有毒,桃、杏雙仁有毒。五月食未成核果,令人發癰、疽、癤及寒熱。又秋夏果落地為惡蟲緣食之,令人患九漏。桃花食之令人患淋。李仁不可和雞子食,患內結不消。(《本草衍義》)
白話文:
各種水果都可能帶有毒性,像是桃子和杏子的雙胞胎果仁就含有毒素。在農曆五月食用尚未成熟、果核還沒長硬的水果,會使人長癰、疽、癤等皮膚疾病,還會引起發冷發熱的症狀。另外,在秋天或夏天,掉落在地上的水果,如果被蟲子啃食過,人吃了可能會患上難以治癒的瘺管病。吃桃花則會導致小便淋瀝不盡的疾病。李子的果仁不可以和雞蛋一起吃,否則會使腸胃內阻塞不通,難以消化。
5. 中斑鳩毒
浙人王夫人,忽一日面上生黑斑數點,日久滿面俱黑,遍求醫治不效,忽遇一草澤醫,云夫人中食毒,爾某治之一月平復。後覓其方,止用生薑一斤,切碎研汁,將滓焙乾,卻用薑汁煮糊丸。問其故,云夫人日食斑鳩。蓋此物日嘗食半夏苗,是以中其毒,故用姜以解之。(《名醫錄》)
白話文:
浙江有個王夫人,有一天臉上突然長出幾個黑點,時間久了,黑點佈滿整張臉,變得全黑。她到處求醫都治不好。後來遇到一個鄉野醫生,說王夫人是中了食物的毒,他用某種方法治療一個月就痊癒了。之後有人打聽到他的藥方,其實只用了生薑一斤,切碎搗汁,把剩下的薑渣烘乾,再用薑汁煮成糊狀做成藥丸。有人問他原因,他說王夫人每天都吃斑鳩。因為斑鳩每天都吃半夏的幼苗,所以人吃了斑鳩就中了半夏的毒,所以用薑來解毒。
6. 中蜈蚣毒
有中蜈蚣毒者,以烏雞屎水調塗咬處,大蒜塗亦效。又畏蛞蝓,不敢過所行之路,觸其身即蜈蚣死,故取以治蜈蚣毒。桑汁白鹽塗亦效。(《本草衍義》)
白話文:
有人中了蜈蚣毒,可以用烏骨雞的糞便加水調和後塗抹在被咬的地方,用大蒜塗抹也有效果。另外,蜈蚣很害怕蛞蝓,不敢經過蛞蝓爬過的路,碰到蛞蝓的身體就會死,所以可以用蛞蝓來治療蜈蚣毒。用桑樹汁液加白鹽塗抹也有效果。
7. 藥反中毒
治諸藥相反中毒,用蠶蛻燒灰細研一錢,冷水調下,頻服取效。雖面青、脈絕、腹脹、吐血,服之即活。
白話文:
治療各種藥物相互作用導致的中毒,用蠶蛻燒成灰,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冷水調和後服下,頻繁服用就能見效。即使出現臉色發青、脈搏微弱、腹部脹大、吐血等危急症狀,服用此藥也能救活。
8. 中魚毒
虞侍郎,蘇州人,平生喜食生魚鱠,中年病腹堅,倒身不得,每發疼痛,幾死,累治不效。一善醫切脈曰:「侍郎右關脈伏伏,為積聚,有生冷之積,成症在腹,則疼不可忍,可以藥取之。」令用橄欖汁吞丸子藥數粒,晚下利一盆許,是魚鱠縷前一截皆成魚矣。從此遂安。(《名醫錄》)
白話文:
虞侍郎是蘇州人,他平生喜歡吃生魚片。到了中年,他得了腹部脹硬的病,身體無法翻動,每次發病都疼痛難忍,幾乎要死了,多次治療都沒效果。一位好醫生替他把脈後說:「侍郎的右關脈沉伏無力,這是積聚的脈象,表示體內有生冷食物積聚,在腹部形成腫塊,所以才會疼痛難忍,可以用藥將它排出。」醫生讓他用橄欖汁吞服幾顆藥丸,當晚他腹瀉排出了一大盆東西,裡面是之前吃的生魚片,一截一截都變成了魚的形狀。從此以後,他的病就好了。
9. 中萵菜毒
王舜求云:萵菜出咼國,有毒,百蟲不敢近,蛇虺過其下,誤觸之,則目瞑不見物。人有中其毒者,唯生薑汁解之。(《遁齋閒覽》)
白話文:
王舜求說:萵苣菜是從咼國傳來的,帶有毒性,所以各種蟲子都不敢靠近。蛇類經過萵苣菜底下,如果不小心碰到,就會眼睛昏花看不見東西。如果人中了萵苣菜的毒,只有生薑汁可以解毒。(出自《遁齋閒覽》)
10. 魚枕遇蠱毒
南海魚有石首者,蓋魚枕也。取其石治以為器,可載飲食。如遇蠱毒,器必曝裂,其效甚著。福唐人制作尤精,人但玩其色而鮮能識其用。(同上)
白話文:
南海產的魚有一種頭部有石頭的,那是魚的枕骨。取出魚的枕骨做成器具,可以盛裝食物。如果遇到蠱毒,這個器具一定會裂開,效果非常明顯。福唐人製作的特別精巧,人們只玩賞它的顏色卻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用途。
11. 中酒毒
飲酒中毒經日不醒者,用黑豆一升,煮取汁,溫服一小盞,不過三服即愈。今人謂之「中酒」是也。(服食反誤方)
白話文:
飲酒過量中毒,昏迷不醒好幾天的人,用黑豆一升煮汁,溫熱地喝一小杯,喝不超過三次就會好。現在人說的「中酒」就是這種情況。(這個方法出自《服食反誤方》)
12. 天蛇毒
太子中允關杞曾提舉廣南西路常平倉行部邕管,一吏人為蟲所毒,舉身潰爛。有一醫言能治,使視之,曰:「此為天蛇所螫,疾已深,不可為也。」乃以藥敷其創,有腫起處,以鉗拔之,有物如蛇,凡取十餘條而疾不起。又予家祖塋在錢塘西溪,嘗有一田家,忽病癩,通身潰爛,號呼欲絕。
西溪寺僧識之曰:「此天蛇毒爾,非癩也。」取木皮煮飲一斗許,令其恣飲。初日疾減半,兩三日頓愈。驗其木乃今之秦皮也。然不知天蛇何物?或云草間黃花蜘蛛是也。人遭其螫,仍為露水所濡,乃成此疾。露涉者亦當戒也。(筆談)
白話文:
太子中允關杞,曾任廣南西路常平倉的提舉,巡視邕州一帶時,有個官吏被蟲子咬傷,全身潰爛。一位醫生說他能醫治,就讓他查看,醫生說:「這是被天蛇咬傷,病情已經很深,沒辦法治了。」但醫生還是用藥敷在傷口上,有腫起來的地方,就用鉗子拔出,裡面有像蛇一樣的東西,總共拔出十幾條,但病還是沒好。
另外,我家祖墳在錢塘西溪,曾經有個農家,突然得了癩病,全身潰爛,痛苦地哀號,快要死了。
西溪寺的和尚認出說:「這是天蛇毒,不是癩病。」就取木皮煮成湯,大約一斗,讓病人盡量喝。第一天病就減輕一半,兩三天就完全好了。驗證那木皮就是現在的秦皮。但不知道天蛇是什麼東西?有人說是草叢裡的黃花蜘蛛。人被牠咬傷,又沾到露水,就會變成這種病。所以,經常接觸露水的人也應該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