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卷三

2. 神方

3. 夢獲神方

虞雍公拜甫,紹興二十八年自渠州守召至行在,憩北郭外接待院,因道中冒暑得泄痢疾,連月。重九日夢至一處類神仙居,一人被服如仙官,延之坐,視壁間有韻語藥方一紙,讀之數遍。其詞曰:「暑毒在脾,濕氣連腳,不瀉則痢,不痢則瘧。獨煉雄黃蒸餅,和藥甘草作湯服之,安樂別作治療,醫家大錯。

」夢迴尚能記,即錄之。蓋治暑泄方也。如方服遂愈。(《夷堅志》)

白話文:

虞雍公擔任渠州太守,在紹興二十八年被朝廷徵召到臨安,他暫時在北城郊外的接待院休息。因為在路途中冒著暑氣,得了腹瀉痢疾,連續好幾個月都沒好。在重陽節那天,他夢到自己去了一個像神仙居住的地方,一位穿著像仙官的人,請他坐下,他看到牆壁上貼著一張寫著韻語的藥方,讀了好幾遍。藥方上寫著:「暑熱毒邪侵犯脾胃,濕氣連帶到腳部,不腹瀉就會得痢疾,不痢疾就會得瘧疾。只要用純雄黃蒸過的餅,再配上甘草煮湯服用,這樣就平安無事。如果另外使用其他方法治療,那醫生就大錯特錯了。」

夢醒後,他還記得藥方,就立刻把它記錄下來。這原來是治療暑熱腹瀉的藥方。他按照這個藥方服用,病就好了。(出自《夷堅志》)

4. 夢藥愈眼疾

饒州民郭端友精意事佛,紹興乙亥之冬,募眾紙筆,緣自出力,以清旦靜唸書華嚴經,期滿六部乃止。癸未之夏,五部將終,忽兩目失光,翳膜障蔽,巫醫針刮,皆無功。自念唯佛力可救。次年四月晦,誓心一日三時禮佛觀音,願於夢中賜藥或方書。至五月六日,夢皂衣人告曰:「汝要眼明,用獺掌散、熊膽丸則可。

」明日遣詣市藥,但得獺掌散,點之不效。後於道藏獲觀音治眼熊膽丸方,舉室驚喜,即依方市藥,旬日乃成,服之二十餘日,藥盡眼明,至是年十月,平復如初,即日接書前帙,感靈應特異,增為十部乃止。今眸子瞭然。外人病自疾者,服其藥多愈。

藥用十七品:南熊膽一分為主,黃連、密蒙花、羌活各一兩半,防己二兩半,草龍膽、蛇蛻、地骨皮、大木賊、仙靈脾皆一兩,瞿麥、旋覆花、甘菊花皆半兩,蕤仁二錢半,麒麟竭一錢,蔓菁子一合,同為細末。以羯羊肝一具,煮其半,焙乾雜於藥中,取其半生者,去膜爛研,入上件藥杵而丸之,桐子大。飯後米飲下三十丸。

諸藥修治無別法,唯木賊去節,蕤仁用肉,蔓菁水淘,蛇蛻炙云。(夷堅志)

白話文:

饒州有個叫郭端友的百姓,他虔誠信佛。紹興乙亥年冬天,他募集眾人捐獻紙筆,自己也盡力,每天清晨靜心讀誦《華嚴經》,計畫讀完六部才停止。到了癸未年夏天,當他快讀完第五部時,忽然雙眼失明,眼翳遮蔽視線。他找巫醫針灸刮除,都沒效果。他心想只有佛力可以救他。第二年四月底,他發誓每天早中晚三次禮拜佛祖觀音,祈求在夢中賜藥或藥方。到了五月六日,他夢見一個穿黑衣的人告訴他:「你想要眼睛復明,用獺掌散、熊膽丸就可以了。」

隔天,他去市場買藥,只買到獺掌散,點了卻沒效果。後來他在道藏中找到觀音治療眼疾的熊膽丸藥方,全家又驚又喜,立刻照藥方去買藥。過了十天左右,藥丸製成,他吃了二十幾天,藥吃完了眼睛就恢復光明。到了這年十月,他的眼睛完全康復,就立刻繼續讀之前沒讀完的佛經,因為感念神蹟靈驗,就增加到讀完十部才停止。現在他的眼睛清澈明亮。其他患有眼疾的人,服用他的藥也大多治癒。

藥方用了十七種藥材:以南熊膽一分(為主藥),黃連、密蒙花、羌活各一兩半,防己二兩半,草龍膽、蛇蛻、地骨皮、大木賊、仙靈脾各一兩,瞿麥、旋覆花、甘菊花各半兩,蕤仁二錢半,麒麟竭一錢,蔓菁子一合,全部磨成細末。取一具羯羊肝,煮一半,烘乾後加入藥粉中,另一半生的羊肝,去掉薄膜搗爛,也加入藥粉中一起搗成丸子,大小如桐子。飯後用米湯吞服三十丸。

這些藥材的處理方法沒有特別的,只有木賊要去掉竹節,蕤仁要用果肉,蔓菁子要用水淘洗,蛇蛻要烤過才使用。 (出自《夷堅志》)

5. 觀音治痢

李景純傳:有一婦人久患痢,將死,夢中觀音菩薩授此方服之,遂愈。用木香一味,細末,米飲調服。(本草)

白話文:

李景純記載:有一個婦人長期患痢疾,病得快要死了。她在夢中,觀音菩薩給了她一個藥方,吃了之後就好了。這個藥方是用木香一種藥材,磨成細粉,用米湯調和服用。《本草》這本書有記載這個方法。

6. 人參胡桃湯

洪輯居溧陽縣西寺事觀音,甚敬幼子佛護病痰喘,醫不能治,凡五晝夜不乳食,證危甚,又呼醫杜生診視之曰:「三歲兒抱病如此,雖扁鵲復生,無如之何。」爾輯但憂泣辦凶具,而其母以嘗失孫,愁悴尤切,輯益窘懼,投哀請禱於觀音。至中夜,妻夢一婦人自後門入,告曰:「何不服人參胡桃湯?」覺而語輯。

輯灑然悟曰:「是兒必活,此蓋大士垂教。」爾急取新羅人參寸許,胡桃肉一枚,不暇剝治,煎為湯灌兒一蜆殼許,喘即定,再進遂得睡。明日以湯剝去胡桃皮,取淨肉入藥與服,喘復作,乃只如昨夕法治之,信宿有瘳。此藥不載於方書,蓋人參定喘而帶皮胡桃則斂肺也。

予以淳熙丁未四月有痰疾之撓,因晚對上宣諭,使以胡桃肉三顆,生薑三片,臨臥時服之畢,即飲湯三兩呷,又再嚼桃姜如前數,且飲湯勿行動,即就枕。既還玉堂如恩指敬服,旦而嗽止痰不復作,輯之事亦類此云(己志)。

白話文:

洪輯住在溧陽縣西寺,他非常敬奉觀音菩薩。他幼小的兒子佛護生病,痰多氣喘,醫生都治不好,已經五天五夜沒有喝奶吃東西了,情況非常危急。洪輯又請來醫生杜生診斷,杜生說:「三歲小孩生病成這樣,就算扁鵲復活也沒辦法。」洪輯只能憂愁地哭泣,準備喪葬用品,而他的母親因為曾經失去孫子,更加悲傷憔悴。洪輯更加困窘害怕,就向觀音菩薩哀求禱告。到了半夜,他的妻子夢到一個婦人從後門進來,告訴她說:「為什麼不服用人參胡桃湯呢?」妻子醒來後告訴洪輯。

洪輯恍然大悟,說:「這孩子一定能活,這大概是菩薩的教導。」他趕緊取來一寸左右的新羅人參,和一個胡桃的果肉,來不及處理,就煮成湯,給兒子餵了約一小口,喘氣立刻平定,再餵一點就睡著了。第二天,他把胡桃的皮剝掉,取淨肉放入藥中給兒子服用,結果喘氣又發作了,於是就按照昨晚的方法治療,過了兩天病情就好轉了。這個藥方沒有記載在醫書上,大概是因為人參可以平定喘息,而帶皮的胡桃則可以收斂肺氣。

我(作者)在淳熙丁未年四月,因為痰多生病所擾,有一次晚上對皇上宣讀詔諭時,皇上讓我睡前服用三顆胡桃肉和三片生薑,服用完畢後,就喝三兩口湯,然後再咀嚼胡桃和生薑如前述的份量,並且喝湯,不要走動,直接就寢。回到翰林院後,我像接受皇恩一樣恭敬地照做,結果第二天早上咳嗽就止住了,痰也不再產生,洪輯的遭遇也類似這樣(這是我的親身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