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杲

《醫說》~ 卷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九 (5)

1. 療師尼寡婦別制方

昔宋褚澄療師尼寡婦各制方,蓋有謂也。此二種鰥居獨陰無陽,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勞。嘗讀史記倉公傳,載濟北王侍人韓女病腰背痛寒熱,眾皆以為寒熱也。倉公曰: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何以知欲男子而不可得?診其脈,肝脈弦出,是以知也。

蓋男子以精為主,婦人以血為主。男子精盛則思室,婦人血盛則懷胎。夫肝攝血者也。厥陰弦出寸部,又上魚際,則陰血盛可知。故知褚澄之言信有謂矣。(本事方)

白話文:

過去宋代的褚澄為尼姑和寡婦各自制定了治療方式,這是有原因的。這兩種人都過著獨身的生活,沒有男性伴侶,她們的性慾被喚醒但通常無法得到滿足,因此身體內的陰陽失調,導致時冷時熱,症狀非常像溫熱型的瘧疾,如果持續時間長,就會發展成勞損性疾病。

我曾經讀過「史記」中的「倉公傳」,其中記載了濟北王的侍妾韓女患上了腰背痛和寒熱交替的病症,大家都認為這是普通的寒熱疾病。但是倉公說,這個病是因為她想要男人卻得不到。他怎麼知道她是因為這種原因呢?通過診斷她的脈象,發現肝脈呈現弦狀,由此得知。

一般來說,男性主要靠精氣維持,女性則主要靠血液。當男性的精氣旺盛時,他們會有性需求;當女性血液充足時,她們會懷孕。肝臟負責調節血液。若在寸部(手腕靠近手肘的一側)和魚際(手掌大拇指根部)的位置診斷到厥陰弦脈,就可以推測出陰血過剩的情況。所以,可以理解褚澄的話確實是有道理的。(出自本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