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吳鞠通醫案》,又名《溫病條辨醫案》,是清代溫病大家吳塘(字鞠通)所著的一部重要醫案集。吳鞠通不僅以其劃時代的理論著作《溫病條辨》奠定了溫病學的基石,更透過這部醫案集,將其深邃的醫學思想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具體展現於世人面前。此書收載了吳鞠通治療溫病、傷寒、雜病乃至婦科、兒科等各類疾病的案例,卷數或為四卷,或為五卷,是研究吳鞠通醫學、清代溫病學以及彼時臨床實踐的珍貴文獻。

醫案作為中醫學重要的文獻形式,旨在記錄醫家辨證論治的過程與心得,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結晶。如本書序者吳慶坻所言,醫案之作始於明人,如薛己、陳桷,而江瓘《名醫類案》、魏之琇《續名醫類案》則為後世所傳。然而,序者對當時流行的醫案有所評論,或嫌徵引雖富而蕪雜,或疑非出於大家親筆而魚龍混雜,貽誤後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吳鞠通醫案》手稿的整理刊行顯得意義非凡。序者盛讚吳鞠通「以醫名大江南北」,其《溫病條辨》「上為吳又可之諍臣,下導王孟英之先路」,足見其在溫病學史上的承啟地位。而這部醫案,則是理解這位溫病巨匠如何在臨床上運用其學說的直接窗口。金君月笙博觀醫書,得鞠通氏手稿,精心分類編次,再由金君謹齋排印,使得這部珍貴醫案得以廣為流傳,這被序者視為「仁人之用心」。

本書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在於其所載醫案多為「連續治療較完整的病案」。這與單純記錄初診或一二次診療的醫案不同,完整的病案能夠清晰呈現疾病從初起到痊癒或轉歸的全過程,包括病情的變化、醫師辨證思路的調整、方藥的加減改換,以及治療效果的反饋。這對於讀者深入理解病理髮展的軌跡以及醫家「治法終始變遷」的考量極具啟發性。例如書中風溫的案例,詳細記錄了病人從初起邪在上焦,經誤治後邪氣傳變,再到吳鞠通介入治療,如何層層推進,從清上焦、逐穢,到氣血兩燔階段的清熱滋陰,再到邪氣入裡後的通下,直至最後的扶助正氣,整個過程脈絡清晰,治療思路靈活而嚴謹。這不是教科書式的理論闡述,而是活生生的臨床實踐,展現了吳鞠通根據病情「隨其所在而逐之」的應變能力。

吳鞠通是溫病學的集大成者與創新者。他在《溫病條辨》中系統闡述了溫病的病因、病機、傳變規律,並確立了「三焦辨證」體系,對後世溫病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雖然提供的書籍介紹中提到「六經辨證」亦是吳鞠通提出的,這與學術界普遍認為六經辨證源於《傷寒論》、主要用於傷寒病的觀點有所出入。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確實對比分析了溫病與傷寒的異同,並在臨床上靈活運用或批判性地繼承了部分傷寒理論與方劑(如傷寒的復脈湯在本書中被用於溫病後期的恢復)。但他的溫病辨證體系核心是三焦辨證。醫案是理論的實證,《吳鞠通醫案》正是透過具體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臨床中運用和驗證《溫病條辨》的理論。書中的溫病醫案,無疑是理解三焦辨證以及溫病不同階段、不同證候治療方法的最佳範例。透過案例,讀者可以看到吳鞠通如何根據發熱、口渴、舌苔、脈象等症狀體徵,判斷邪熱所在的層次(上焦、中焦、下焦)或氣分、血分,並據此選擇相應的方藥,如運用辛涼芳香、清熱解毒、滋陰清熱、通腑洩熱等不同策略。

除了溫病之外,《吳鞠通醫案》也包含傷寒、雜病及婦兒科醫案,這顯示了吳鞠通並非僅限於溫病一科,而是一位臨床廣博的全科醫家。即便在非溫病的案例中,他的辨證論治方法也體現了其深厚的醫學功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誤治案例的記錄和分析。例如前文提到的風溫誤汗導致神呆譫語的案例,吳鞠通不僅指出前醫誤將溫病作傷寒發表、過度升提柴胡的錯誤,甚至引用《玉函經》論「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強調誤治對病情的嚴重影響和治療的艱難。這種對誤治的剖析,對於後學者而言是極為寶貴的經驗教訓,有助於提高警惕,避免重蹈覆轍。這也體現了序者所稱讚的吳鞠通「糾繆」能力。

在臨床診斷方面,吳鞠通的醫案體現了「認證無差」的重要性,這是序者對其醫術的高度概括。精準的辨證是有效治療的前提。書中的案例詳盡記錄了病人的主訴、病史、體徵(如舌苔、脈象),吳鞠通據此進行細緻入微的分析,分肌擘理,找出病機關鍵。他不僅關注顯性的症狀,更能洞察潛藏的病勢。例如,在治療章氏顛狂的案例中,他甚至能從心理層面入手,「先激其羞惡之良心」,展現了其對病人整體狀態的把握以及非藥物療法的智慧,幾近於「窮理盡性」的境界,這是許多醫案所不載的精彩細節。

在用藥方面,醫案記錄了具體的方藥組成和劑量。吳鞠通的方藥配伍嚴謹精妙,往往是在經典方劑基礎上的化裁,或創立新方,以應對複雜多變的病情。他對藥物的性味、歸經、配伍禁忌有深刻理解,並能根據病情輕重、體質差異精確調整劑量,如序中所言「齊輕重以決其效不效」。透過醫案,讀者可以學習吳鞠通如何選藥、用藥、配伍,理解其處方用意之所在,這對於提高臨床用藥水平至關重要。

《吳鞠通醫案》的學術價值毋庸置疑。它是研究吳鞠通醫學思想最直接的臨床佐證,與《溫病條辨》互為表裡,相得益彰。《溫病條辨》構建了宏大的溫病理論體系,而醫案則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案例,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可感化。同時,這部醫案也是研究清代中醫臨床、特別是溫病診治演變的重要文獻。透過與同時期或其他醫家的醫案對比,可以管窺當時的醫學思潮、學術爭鳴及臨床水平。

總而言之,《吳鞠通醫案》是一部內容豐富、價值極高的中醫臨床著作。它不僅記錄了吳鞠通治療各類疾病,特別是溫病的寶貴經驗,更透過連續完整的病案、精闢入裡的辨證分析、靈活多變的治療方法,生動展現了這位溫病巨匠的醫學智慧和精湛醫術。閱讀和深入研究這部醫案,對於理解吳鞠通的學術思想,掌握溫病及其他疾病的臨床診治方法,提高中醫辨證論治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正如序者所期許的,希望讀者能夠「深究其處方用意之所在,觸類以充其識,隅反以神其悟」,從而更好地繼承和發展中醫學這一偉大寶庫。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一 (13)

卷一 (14)

卷一 (15)

卷一 (16)

卷一 (17)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二 (11)

卷二 (12)

卷二 (13)

卷二 (14)

卷二 (15)

卷二 (16)

卷二 (17)

卷二 (18)

卷二 (19)

卷二 (20)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三 (14)

卷三 (15)

卷三 (16)

卷三 (17)

卷三 (18)

卷三 (19)

卷三 (20)

卷三 (21)

卷三 (22)

卷三 (23)

卷三 (24)

卷三 (25)

卷三 (26)

卷三 (27)

卷三 (28)

卷三 (29)

卷三 (30)

卷三 (31)

卷三 (32)

卷三 (33)

卷三 (34)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四 (5)

卷四 (6)

卷四 (7)

卷四 (8)

卷四 (9)

卷四 (10)

卷四 (11)

卷四 (12)

卷四 (13)

卷四 (14)

卷四 (15)

卷四 (16)

卷四 (17)

卷四 (18)

卷四 (19)

卷四 (20)

卷四 (21)

卷四 (22)

卷四 (23)

卷四 (24)

卷四 (25)

卷四 (26)

卷四 (27)

卷四 (28)

卷四 (29)

卷四 (30)

卷四 (31)

卷四 (32)

卷四 (33)

卷四 (34)

卷四 (35)

卷四 (36)

卷四 (37)

卷四 (38)

卷四 (39)

卷四 (40)

卷四 (41)

卷四 (42)

卷四 (43)

卷四 (44)

卷四 (45)

卷四 (46)

卷四 (47)

卷四 (48)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五 (4)

卷五 (5)

卷五 (6)

卷五 (7)

卷五 (8)

卷五 (9)

卷五 (10)

卷五 (11)

卷五 (12)

卷五 (13)

卷五 (14)

卷五 (15)

卷五 (16)

卷五 (17)

卷五 (18)

卷五 (19)

卷五 (20)

卷五 (21)

卷五 (22)

卷五 (23)

卷五 (24)

卷五 (25)

卷五 (26)

卷五 (27)

卷五 (28)

卷五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