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嘔吐

金,六十八歲,癸酉三月二十日,舊有痰飲,或發嘔吐,仍系痰飲見證,醫者不識,乃用苦寒堅陰,無怪乎無可存之物矣。議食入則吐,是無火例。

白話文:

一位 68 歲名叫金的老人家,在癸酉年三月二十日,有舊有的痰飲病症,偶爾會嘔吐,這些都是痰飲的明證。但是醫生不瞭解,卻使用苦寒的藥物,使陰氣凝結。不用說,老人家已經沒有什麼好東西可補了,可見醫生的診斷錯誤。討論中提到「吃東西就吐」,說明體內沒有火氣。

淡吳萸(五錢),生苡仁(六錢),乾薑(五錢),薑汁(每次沖三匙),半夏(八錢),廣皮(三錢)

五水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一帖。

二十三日,前方業已見效,但脈遲緊,與通養胃陽。

白話文:

吳茱萸(50 克),生苡仁(60 克),乾薑(50 克),薑汁(每次沖泡 3 勺),半夏(80 克),廣陳皮(30 克)

淡吳萸(三錢),生薑(五片),苡仁(三錢),人參(錢半),茯苓(二錢),半夏(三錢)

不拘帖。

白話文:

淡吳茱萸(9克),生薑(5片),薏苡仁(9克),人參(1.5克),茯苓(6克),半夏(9克)

恆氏,二十七歲,初因大驚,肝氣厥逆,嘔吐頻仍。復因誤補,大嘔不止,嘔急避人以剪刀自刎。漸即米粒不下,體瘦如柴,奄奄一息。仍不時乾嘔,四肢如冰,脈弦如絲而勁,與烏梅丸法。

白話文:

恆姓患者,27歲,最初因受驚嚇過度,導致肝氣逆行,頻繁嘔吐。後來因誤補而導致嘔吐加劇,無法停止。嘔吐嚴重時避開他人,拿剪刀自殘。逐漸連米粒都無法吞嚥,身體消瘦如柴,奄奄一息。但仍不時乾嘔,四肢冰冷,脈搏細如絲線但有力,符合烏梅丸治療法。

川椒炭(四錢),黃芩炭(一錢),薑汁(三匙,沖),半夏(四錢),雅連(二錢,薑汁炒),烏梅肉(五錢),遼參(三錢),吳萸(三錢),雲苓塊(五錢)

服二帖而進米飲,四帖而食粥,七帖全愈,後以兩和肝胃到底而大安。

白話文:

川椒炭(20 克),黃芩炭(5 克),薑汁(15 毫升,用來調和藥物),半夏(20 克),雅連(10 克,用薑汁炒製),烏梅肉(25 克),遼參(15 克),吳萸(15 克),雲苓塊(25 克)

2. 反胃

周,六十五歲,甲子十月二十五日,老年陽微濁聚,以致胸痹反胃,三焦之陽齊閉,難望有成,議先通胸上清陽。

白話文:

周,65歲,於甲子年十月二十五日發病。老年人陽氣微弱、濁氣聚集,導致胸悶反胃。三焦上、中、下三部分的陽氣閉塞,病情難以好轉。建議首先疏通胸部的陽氣。

栝蔞(二錢),薤白(三錢),半夏(五錢),白蜜(半酒杯),桂枝尖(五錢),小枳實(八分)川樸(一錢),茯苓(二錢),薑汁(三小匙)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白話文:

栝樓根(二錢) 薤白(三錢) 半夏(五錢) 蜂蜜(半杯) 桂枝尖(五錢) 枳實(八分) 蒼朮(一錢) 茯苓(二錢) 薑汁(三小匙)

三十日,老年陽微濁聚,反胃胸痹,用開清陽法,業已見效,但嘔痰仍多,議食入則吐為無火例,用茱萸湯合大半夏湯。

白話文:

大約三十天後,老年人的陽氣微弱,濁氣積聚,導致反胃和胸悶。使用疏通清陽之法治療後,症狀已經有所好轉,但嘔吐痰液的情況仍然較多。有人認為這是因為食入的東西沒有消化,例證是沒有火氣的情況下,使用茱萸湯與大半夏湯的組合進行治療。

淡吳萸(八錢,自泡),洋參(三錢,薑汁炒),生白蜜(一酒杯),半夏(一兩二錢),生薑(二兩)

白話文:

淡吳萸(8錢,用原汁浸泡) 洋參(3錢,用薑汁炒過) 生白蜜(1酒杯) 半夏(1兩2錢) 生薑(2兩)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煮半碗服。

初三日,即於前方內加:

茯苓塊(五錢)

初十日,即於前方去吳萸,加:

薤白(三錢)

白話文:

水八杯,煮到只剩下三杯,分成三次服用,藥渣再煮成半碗也服用。

前三天,在前面的方子裡加:

茯苓塊五錢

第十天,在前面的方子裡去掉吳茱萸,加:

薤白三錢

3.

王,三十歲,癸亥六月十五日,六脈俱濡,右寸獨大,濕淫於中,肺氣賁郁,因而作噦,與傷寒陽明足太陰之寒噦有間,以宣肺氣之痹為主。

白話文:

患者姓王,30歲,癸亥年六月十五日來診,六脈皆浮而濡滑,右手寸口脈獨大。這是因為體內濕氣過盛,肺氣鬱結所致,從而導致嘔吐。患者的嘔吐與傷寒陽明經或足太陰經寒邪引起的嘔吐不同。治療應以宣通肺氣鬱結為主。

廣皮(二錢),生苡仁(三錢),杏泥(二錢),通草(二錢),柿蒂(三錢),竹茹(三錢),飛滑石(三錢),薑汁(二小匙,衝入)

十七日,泄瀉胸悶,於前方加:

茯苓(三錢),藿梗(二錢)

白話文:

廣皮(12 克),生苡仁(18 克),杏仁粉(12 克),通草(12 克),柿子蒂(18 克),竹茹(18 克),滑石粉(18 克),薑汁(兩小勺沖入)

十九日,脈之濡者已解,寸之大者已平。惟胃中有飲,隔拒上焦之氣,不得下通,故於其旺時而噦甚,今從陽明主治。

白話文:

十九日,檢查脈象,之前濕潤的脈象已經消失,之前洪大的寸脈也已經平復。只是胃中有水飲,阻隔了上焦的氣機,不能通達。所以水飲在胃氣旺盛的時候會產生劇烈的嘔吐。現在採用陽明經的主治法來治療。

半夏(六錢),飛滑石(三錢),茯苓(五錢),生苡仁,廣皮,柿蒂

二十二日,噦雖止而六脈俱數,右手更大,泄瀉色黑,舌黃,氣分濕熱可知。

白話文:

半夏六錢,滑石三錢,茯苓五錢,生薏仁,陳皮,柿蒂。

二十二日,呃逆雖然停止但是六脈都數動,右手脈更大,泄瀉且大便色黑,舌苔黃,可知是氣分濕熱。

茯苓皮(五錢),白通草(二錢),黃芩炭(一錢),澤瀉(二錢),滑石(三錢),生苡仁(三錢),白扁豆皮(三錢),川樸(一錢),連翹(二錢)

白話文:

茯苓皮(25克),白通草(10克),黃芩炭(5克),澤瀉(10克),滑石(15克),生苡仁(15克),白扁豆皮(15克),川樸(5克),連翹(10克)

4. 失音

朱,乙丑二月初二日,右脈洪數有力,金實無聲,麻杏石甘湯證也。奈已為前醫發汗,麻黃未便再用,議清音湯加石、杏。

白話文:

朱某,乙丑年二月初二日,右手脈搏洪大有力,金屬相撞聲卻沒有,是麻杏石甘湯的證候。但因先前醫生已讓其發汗,麻黃不宜再用,所以考慮使用清音湯再加石膏和杏仁。

苦桔梗(六錢),生甘草(二錢),半夏(六錢),葦根(五錢),石膏(六錢),杏仁粉(五錢)

白話文:

  • 苦桔梗 60 克
  • 生甘草 20 克
  • 半夏 60 克
  • 葦根 50 克
  • 石膏 60 克
  • 杏仁粉 50 克

水五杯,煮成兩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服。

初三日,肺臟本熱,為外感所搏,實而無聲,究系麻杏石甘法為速。

生石膏(一兩),麻黃(五錢,去節),炙甘草(三錢),杏泥(六錢),半夏(五錢)

初四日,右脈洪數,已減其半,音亦漸開,仍用麻杏石甘加半夏一帖。

白話文:

先用五杯水煮藥材,煮到剩下兩杯時,把藥渣再用一杯水煮一次,分三次喝完。

第三天,肺部原本就熱,因為外邪入侵,身體發熱卻沒有聲音,應該用麻杏石甘法來快速治療。

藥方:生石膏一兩,麻黃五錢(去掉節),炙甘草三錢,杏仁六錢,半夏五錢。

第四天,右邊脈搏強而快,已經減半了,聲音也逐漸清晰,繼續用麻杏石甘法加上半夏,再服用一帖。

麻黃(三錢,去節),炙甘草(三錢),杏仁霜(七錢),生石膏(一兩,研末),半夏(七錢)

甘瀾水八碗,煮三碗,分三次服,以後病減者減其治。

白話文:

麻黃(15克,去除節點),炙甘草(15克),杏仁霜(35克),生石膏(50克,研磨成粉),半夏(35克)

沈,二十歲,正月二十九日,六脈弦細若絲,陽微極矣。咳嗽便溏,納食不旺,由上焦損及中焦,所以致損之由,初因遺精,繼因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外邪未清,驟然用補,使邪無出路,致咳嗽不已。古謂病有三虛一實者,先治其實,後治其虛。現在喉啞治實,先與提肺氣,治虛與諸虛不足之小建中湯。

白話文:

小沈,20歲,正月29日來看診。檢查脈象時發現六脈細而微弱,陽氣極度虛弱。症狀有咳嗽、腹瀉,進食不佳,由此可判斷上焦和中焦受損。導致損傷的原因,首先是遺精,其次是秋天受濕邪所傷,冬天一定會咳嗽。現在外邪尚未清除,若貿然使用補藥,會讓邪氣無處可出,導致咳嗽不止。古語說「病有三虛一實者」,先治療實證,後治療虛證。現在喉嚨發啞屬於實證,先給予提振肺氣的藥,後再以「小建中湯」來治療虛證和各種不足。

苦桔梗(四錢),杏泥(二錢),雲苓(五錢),生甘草(二錢),生苡仁(五錢),姜半夏(四錢)

煎兩杯,分二次服。

二月初六日,六脈弦細之極,陰陽俱損,急需用補,以外感未淨,喉音未清,暫與理肺二帖,後再診。

白話文:

服用苦桔梗四錢、杏泥二錢、雲苓五錢、生甘草二錢、生苡仁五錢、姜半夏四錢,煎成兩杯,分兩次喝下。

病人二月初六日脈象弦細極弱,陰陽兩虛,急需補氣,但外感尚未完全痊癒,喉嚨聲音也還不清晰,暫時服用理肺藥兩帖,之後再診斷。

苦桔梗(二錢),甜杏仁(四錢),姜半夏(三錢),生草(二錢),茯苓(四錢),冰糖(四錢)鮮蘆根(四錢)

白話文:

苦桔梗(12 克),甜杏仁(24 克),姜半夏(18 克),生草(12 克),茯苓(24 克),冰糖(24 克),新鮮蘆根(24 克)

煮三小杯,分三次服。

朱,四十五歲,酒客失音,與麻杏石甘湯。

麻黃(五錢),生石膏(四兩),炙甘草(三錢),杏仁(四錢)

服一帖無汗,音不出,二帖微汗,音出不甚響,仍用前法。

麻黃(三錢,蜜炙),生石膏(三兩),炙甘草(三錢),杏仁(四錢)

服五帖音大出,但脈滑耳,與清音湯。

草桔梗(六錢),炙甘草(二錢),姜半夏(六錢)

服五帖音清,脈滑痰飲不盡,與外臺茯苓飲法,減辛藥。

白話文:

煮藥水分成三小杯,每次喝一杯,共喝三次。朱先生,四十五歲,因為喝酒失聲,醫生開了麻杏石甘湯。

第一帖藥方:麻黃五錢,生石膏四兩,炙甘草三錢,杏仁四錢。

服用第一帖藥後沒有出汗,聲音也沒有恢復,第二帖藥後微微出汗,聲音稍微恢復,但仍然微弱,繼續用第一帖藥方。

第二帖藥方:麻黃三錢(用蜂蜜炙過),生石膏三兩,炙甘草三錢,杏仁四錢。

服用五帖藥後,聲音恢復正常,但脈搏滑數,醫生開了清音湯。

清音湯藥方:草桔梗六錢,炙甘草二錢,姜半夏六錢。

服用五帖藥後,聲音清亮,但脈搏仍然滑數,痰飲未盡,醫生用外臺茯苓飲的方法,減少辛辣藥物。

茯苓(八錢),半夏(五錢),麥冬(五錢,連心),沙參(三錢),小枳實(錢半),廣皮(二錢),甘草(錢半)

白話文:

茯苓(64克),半夏(40克),麥冬(40克,帶心),沙參(24克),小枳實(12克),廣陳皮(16克),甘草(12克)

七帖而安。

軟兒,十五歲,歌唱勞傷,肺火喉啞。

洋參(一兩,切薄片),鮑魚(四兩,切薄片)

白話文:

七帖藥之後病情穩定了。

软儿,十五岁,因为唱歌过度劳累导致肺部上火,喉咙嘶哑。

使用西洋参(一两,切成薄片),鲍鱼(四两,切成薄片)。

早晚各取鮑魚片二錢,洋參五分,煎湯頓服,歌時取洋參、鮑魚各一片,貼牙後腮間,咽其津液,以後不復啞矣。

白話文:

又,十六歲,因飲酒過度,貪食水果,寒熱相搏,濕熱內壅。

苦桔梗,甘草,茯苓,蘇梗,半夏,神麯,蘆根

數帖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