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三 (3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1)

1. 積聚

甘,二十九歲,乙酉年五月初一日,十年瘕氣,六脈弦細而緊。淡吳萸(三錢),烏藥(三錢),川椒炭(五錢),歸鬚(二錢),良薑(二錢),小茴香(五錢,炒黑)

煮三杯,分三次服。已服五帖。

初九日,病減者減其制,每日服半帖。

王氏,四十歲,乙酉五月二十一日,六脈弦緊,心下伏梁,非易化之症。一生憂泣,肝之郁也,又當燥金太乙天符之年,金來剋木,痛愈甚矣。與溫絡法,其吐血亦絡中寒也。

降香末(三錢),川椒炭(二錢),香附(三錢),半夏(三錢),枳實(三錢),歸鬚(三錢),公丁香(八分),廣皮

服四帖。

二十五日,諸症皆效,自覺氣上阻咽。加:

旋覆花(五錢)

二十九日,效不更方,再服。

六月初二日,加吳萸(三錢)

余氏,三十歲,乙酉五月二十四日,瘕結臍左,經來必痛,六脈沉細,陽微。

吳茱萸(三錢),川楝子(三錢),公丁香(一錢),良薑(二錢),全當歸(三錢),降香末(三錢),小茴香(三錢),艾炭(三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服七帖後,接服丸藥。

六月初二日,業已見效,每日服半帖,再服十天。

二十日,每行經前三日,腹微痛時,空心服化癥回生丹一丸,服至經盡後,腹中絲毫不痛為止。下月經行,腹痛發時,再如此服法。癥瘕痛亦服回生,空心服一丸,化淨為度。

車,五十五歲,鬚髮已白大半,臍左堅大如盤,隱隱微痛,不大便十數日。先延外科治之,外科謂腸癰,以大承氣下之,三四次終不通。延余診視,按之堅冷如石,面色青黃,脈短澀而遲,先尚能食,屢下之後,糜粥不進,不大便已四十九日。余曰:此癥也,金氣之所結也,以肝木抑鬱,又感秋金燥氣,邪中入里,久而結成,愈久愈堅,非下不可。然寒下非其治也,以天台烏藥散二錢,加巴豆一分,薑湯和服。

設三服以待之,如不通,第二次加巴豆霜分半,再不通,第三次加巴豆霜二分,服至三次後,始下黑亮球四十九枚,堅莫能破,繼以苦溫甘辛之法調理,漸次能食。又十五日不大便,余如前法,下至第二次而通,下黑亮球十五枚,雖亦堅結,然破之能碎,但燥極耳,外以香油熬川椒熨其堅處,內服芳香透絡,月餘化淨。於此證方知燥金之氣傷人如此,而溫下之法,斷不容紊也。

乙酉年,治通廷尉久疝不愈,時六十八歲,先是通廷外任時,每發疝,醫者必用人參,故留邪在久不得愈。至乙丑季夏,受涼復發,堅結肛門,坐臥不得,脹痛不可忍,汗如雨下,七日不大便。余曰:疝本寒邪,凡堅結牢固,皆屬金象,況現在勢甚危急,非溫下不可。亦用天台烏藥散一錢,巴豆霜分許,下至三次始通,通後痛漸定,調以倭硫黃丸,兼用金匱蜘蛛散,漸次化淨。

白話文:

積聚

甘氏,29歲,乙酉年五月初一日診治。患有十年瘕氣,脈象弦細而緊。處方:吳茱萸三錢,烏藥三錢,川椒炭五錢,當歸鬚二錢,良薑二錢,炒黑小茴香五錢。水煎三杯,分三次服用。已服用五帖藥。初九日病情減輕,減少藥量,每日服用半帖。

王氏,40歲,乙酉年五月二十一日診治。脈象弦緊,心下痞滿,病情不易緩解。長期憂愁哭泣,肝氣鬱結,又值燥金太乙天符之年(金克木),病情加重疼痛劇烈。採用溫絡法治療,吐血也是因絡脈受寒。處方:降香末三錢,川椒炭二錢,香附三錢,半夏三錢,枳實三錢,當歸鬚三錢,丁香八分,廣皮。服用四帖藥。二十五日諸症均見效,但自覺氣體上逆阻礙咽喉。加服旋覆花五錢。二十九日病情好轉,未更換處方,繼續服用。六月初二日,加吳茱萸三錢。

余氏,30歲,乙酉年五月二十四日診治。瘕結於臍左,經期必痛,脈象沉細,陽氣虛弱。處方:吳茱萸三錢,川楝子三錢,丁香一錢,良薑二錢,全當歸三錢,降香末三錢,小茴香三錢,艾炭三錢。水煎三杯,分三次服用,服用七帖後,改服丸藥。六月初二日病情好轉,每日服用半帖藥,繼續服用十天。二十日,每次月經來潮前三日,腹部微痛時,空腹服用化癥回生丹一丸,直至月經乾淨,腹部不再疼痛為止。下個月經來潮,腹部疼痛時,再用此法。癥瘕疼痛也服用回生丹,空腹服用一丸,直至化解乾淨為止。

車氏,55歲,鬚髮大半花白,臍左堅硬腫塊如盤,隱隱作痛,十多天未排大便。先前尋求外科醫生治療,外科醫生診斷為腸癰,使用大承氣湯瀉下,三四次仍不通暢。後尋求我診治,觸診腫塊堅硬冰冷如石,面色青黃,脈象短澀遲緩。起初還能進食,多次瀉下後,連稀粥也不願進食,已四十九天未排大便。我診斷為癥瘕,是金氣凝聚所致,因肝木鬱結,又感受秋金燥氣,邪氣入侵臟腑,久而形成腫塊,時間越久越堅硬,必須瀉下。但寒性瀉下藥非其治療方法,遂處方天台烏藥散二錢,加巴豆一分,薑湯送服。準備三次服用,如不通暢,第二次加巴豆霜半分,仍不通暢,第三次加巴豆霜二分。服用三次後,終於排出四十九枚黑色光亮堅硬如石的球狀物,無法擊碎。繼而使用苦溫甘辛藥物調理,逐漸恢復進食。又十五天未排大便,我仍用先前方法,瀉下至第二次即通暢,排出十五枚黑色光亮堅硬的球狀物,雖然也堅硬,但能擊碎,只是燥熱過甚。外用香油熬川椒熨敷腫塊處,內服芳香透絡之藥,一個多月後腫塊化解。由此病例可知燥金之氣傷人如此之甚,而溫和瀉下之法,絕對不能紊亂。

乙酉年,治療廷尉久治不愈的疝氣,時年68歲。先前廷尉在外任職時,每次疝氣發作,醫生都使用人參,因此邪氣久留未愈。乙丑年季夏,受涼後再次發作,肛門堅硬腫脹,坐臥不安,脹痛難忍,汗出如雨,七天未排大便。我診斷為疝氣本屬寒邪,凡堅硬腫塊皆屬金象,況且目前病情危急,非溫和瀉下不可。也使用天台烏藥散一錢,巴豆霜少許,瀉下三次後才通暢,通暢後疼痛逐漸減輕,服用倭硫黃丸,並配合金匱蜘蛛散,逐漸使病情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