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三 (3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2)

1. 淋濁

郎,五十六歲,便泄帶血,既有膀胱之濕,又有小腸之熱,用導赤合四苓湯法。

豬苓(三錢),茯苓皮(五錢),萆薢(五錢),澤瀉(三錢),次生地(五錢),甘草梢(一錢)淡竹葉(二錢),木通(三錢),飛滑石(五錢)

十二月初一日,少腹痛,於前方內,加:

川楝子(三錢),小茴香炭(三錢)

王,十七歲,濕土司天,濕熱下注,致成淋症,莖腫。

萆薢(三錢),白通草(一錢),甘草梢(三錢),茯苓皮(五錢),滑石(二錢),生苡仁(五錢),車前子(二錢),澤瀉(三錢),蘆根(三錢)

十五日,於前方內,加:

黃柏炭(三錢)

龔,五十八歲,先是大小便俱閉,自用大黃八錢,大便雖通而小便點滴全無,續用五苓,仍不通,診其六脈弦緊,病因肝鬱而成,開陰絡法。

降香末(三錢),歸鬚(三錢),兩頭尖(三錢),琥珀(三分),丹皮(三錢),韭白汁(三匙,沖),麝香(五釐,同研沖)

一帖而通,二帖而暢。

普,三十八歲,小便淋濁,莖管痛不可忍,自用五苓、八正、萆薢分清飲等滲濕,愈利愈痛。細詢病情,由房事不遂而成。余曰:溺管與精管異途,此症當治精管為是。用虎杖散法,現無虎杖草,以杜牛膝代之。

杜牛膝(五錢),當歸(三錢),降香末(三錢),麝香(五釐),桃仁泥(三錢),兩頭尖(三錢),琥珀(六分),丹皮(三錢)

一帖而痛減,五帖而痛止,七帖而濁淨。後以補奇經而愈。

珍,四十五歲,血淋太多,先與導赤不應,繼以脈弦,細詢由怒鬱而起,轉方與活肝絡。

新絳紗(三錢),蘇子霜(一錢),丹皮炭(五錢),旋覆花(三錢),桃仁(三錢),紅花(二錢),片薑黃(三錢),香附(三錢),歸鬚(三錢),鬱金(二錢),降香末(三錢)

四帖而安。

王,四十五歲,小便狂血,脈弦數,病因肝鬱。

新絳紗(三錢),細生地(五錢),青皮(二錢),旋覆花(三錢),丹皮炭(五錢),桃仁(三錢),降香末(三錢),香附(三錢),歸鬚(三錢)

服四帖而血止,止後兩月,又因動氣而發,仍與前方,七帖而愈。

範,二十八歲,因怒鬱而大小便閉,與極苦而通小腸,借火腑通膽腑法。

黃芩(三錢),歸鬚(三錢),桃仁泥(三錢),胡黃連(三錢),龍膽草(三錢),廣鬱金(二錢)

二帖而大小皆通。

保,女,十八歲,怒郁,少腹脹大如斗,小便點滴全無,已三日矣,急不可耐,仰臥不能轉側起立,與開經絡。

降香末(三錢),香附米(三錢),廣鬱金(二錢),龍膽草(三錢),青皮(二錢),韭白汁(三匙,沖),歸鬚(三錢),琥珀(五分),兩頭尖(三錢),麝香(五釐)

白話文:

淋濁

一位56歲的男子,小便帶血,伴隨膀胱濕熱及小腸熱症,醫師使用改良後的導赤散合四苓湯。藥方包含:豬苓、茯苓皮、萆薢、澤瀉、生地、甘草梢、淡竹葉、木通、滑石。 十二月初一,患者下腹部疼痛,加用川楝子、小茴香炭。

一位17歲的少年,因濕熱下注導致尿路感染,並伴隨尿道腫脹。處方包含:萆薢、白通草、甘草梢、茯苓皮、滑石、薏苡仁、車前子、澤瀉、蘆根。十五日後,加用黃柏炭。

一位58歲的男子,先前大小便不通,自行服用大黃後大便通暢,但小便卻完全不通。服用五苓散後仍無效,脈象弦緊,診斷為肝鬱氣滯所致,醫師使用開陰絡法治療。藥方包含:降香、當歸尾、兩頭尖、琥珀、丹皮,並以韭白汁和麝香沖服。一劑藥便見效,二劑藥後症狀明顯改善。

一位38歲的男子,患有淋濁,尿道疼痛難忍。曾自行服用五苓散、八正散、萆薢分清飲等利尿滲濕藥物,但症狀卻愈發嚴重。詳細詢問病史後,得知是因房事不遂所致。醫師指出尿道與精道不同,應治療精道,遂使用虎杖散(以杜牛膝代替虎杖)治療。藥方包含:杜牛膝、當歸、降香、麝香、桃仁、兩頭尖、琥珀、丹皮。一劑藥疼痛減輕,五劑藥後疼痛停止,七劑藥後淋濁痊癒。之後再以補益奇經之法鞏固療效。

一位45歲的女子,血尿過多,先用導赤散無效,脈象弦緊,詢問病史後得知是因鬱怒所致,改用活肝絡方治療。藥方包含:生地、蘇子霜、丹皮炭、旋覆花、桃仁、紅花、薑黃、香附、當歸尾、鬱金、降香。四劑藥後症狀好轉。

一位45歲的男子,小便排出大量血液,脈象弦數,診斷為肝鬱所致。藥方包含:生地、細生地、青皮、旋覆花、丹皮炭、桃仁、降香、香附、當歸尾。服用四劑藥後血尿停止,兩個月後因情緒波動再次發病,繼續服用原方七劑藥後痊癒。

一位28歲的男子,因怒鬱導致大小便不通,醫師使用瀉火通腑法治療。藥方包含:黃芩、當歸尾、桃仁、胡黃連、龍膽草、鬱金。兩劑藥後大小便均通暢。

一位18歲的女子,因怒鬱導致下腹部脹大如斗,小便不通已三日,痛苦難忍,無法翻身起立,醫師使用開經絡法治療。藥方包含:降香、香附、鬱金、龍膽草、青皮、韭白汁、當歸尾、琥珀、兩頭尖、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