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三 (3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3)

1. 淋濁

一帖而通,二帖而暢。

保,五歲,夏日痘後受暑,小便不通,脈洪數,玉莖腫亮,蜷曲如勾,與涼利膀胱。

白通草(錢半),蠶砂(三錢),滑石(六錢),雲苓皮(五錢),苡仁(五錢),杏仁(三錢)

一帖而通,三帖而玉莖復元。

葉,四十五歲,乙酉年七月初一日,金實無聲,六脈俱弦,痰飲兼之濕痹,小便白濁,先與行濕。

茯苓皮(五錢),川萆薢(五錢),通草(一錢),桂枝(五錢),防己(三錢),蠶砂(五錢),半夏(五錢),杏仁泥(四錢),生苡仁(五錢),甘草(一錢),滑石(六錢)

服七帖。

十四日,復診加:九月初三日,豬苓(三錢),澤瀉(三錢)

伏飲濕痹便濁,前與淡滲通陽,已服三十帖,因停藥二十餘日,現在飲又上泛,胸滿短氣,腰痠淋濁未除,且與行心下之飲,脈弦細,陽不復。

姜半夏(五錢),杏仁(四錢),雲苓皮(五錢),廣陳皮(三錢),防己(四錢),桂枝(三錢)枳實(四錢),萆薢(五錢),通草(錢半),晚蠶砂(三錢)

十二日,服九帖。

去杏仁、防己,加:

薏苡(五錢)

又服三十餘帖。十月初五日,痰飲、痹症、淋濁,皆寒濕為病,誤與補陰,以致濕邪膠痼沉著,急難清楚。前與開痹和胃,現今雖見效不少,究竟濕邪為患,陰柔之邪,久為呆補所困,難以旦夕奏功也。

桂枝(四錢),川萆解(五錢),澤瀉(三錢),姜半夏(六錢),滑石(六錢),雲苓皮(五錢)廣皮(五錢),蠶砂(三錢),車前子(三錢),枳實(三錢),豬苓(三錢),生苡仁(五錢)

煮三杯,分三次服。

十月二十五日,濁濕誤補久留,與開太陽闔陽明法,數十帖之多,雖見大效,究未清楚,小便仍間有濁時,腿仍微有痠痛。

姜半夏(一兩),桂枝(四錢),片薑黃(二錢),廣陳皮(五錢),通草(一錢),川萆薢(五錢),晚蠶砂(三錢),川椒炭(三錢),生苡仁(五錢),防己(三錢),豬苓(三錢),小枳實(二錢),茯苓皮(五錢)

十一月十八日,痹症挾痰飲,小便濁,喉啞,先開上焦,後行中下之濕,余有原案。

苦桔梗(五錢),甘草(三錢),杏仁(五錢),半夏(一兩),雲苓皮(五錢),生苡仁(五錢)

喉啞服此。

備用方:

桂枝(四錢),廣皮(三錢),生苡仁(五錢),雲苓皮(六錢),半夏(六錢),蠶砂(三錢),川萆薢(五錢),車前子(四錢),滑石(一兩),川黃柏(三錢,鹽水炒)

便濁服此。

白話文:

淋濁

一個病例一劑藥就見效,兩劑藥就通暢。

五歲的保,夏天出痘後中暑,小便不通,脈象洪數,陰莖腫脹發亮,蜷曲如鉤,用清熱利尿的藥方治療。

處方:白通草半錢,蠶砂三錢,滑石六錢,茯苓皮五錢,薏苡仁五錢,杏仁三錢。

一劑藥就通了,三劑藥陰莖就恢復正常了。

四十五歲的葉,乙酉年七月初一日就診,身體沉重無聲,六脈皆弦,痰飲兼濕痹,小便白濁,先用利濕的藥方治療。

處方:茯苓皮五錢,川萆薢五錢,通草一錢,桂枝五錢,防己三錢,蠶砂五錢,半夏五錢,杏仁泥四錢,生薏苡仁五錢,甘草一錢,滑石六錢。

服用七劑藥。

十四日複診,加:九月初三日,豬苓三錢,澤瀉三錢。

因濕飲、濕痹導致小便白濁,先前用淡滲利陽的方法治療,已經服用了三十劑藥,因停藥二十多天,現在飲邪又往上泛,胸悶氣短,腰痠淋濁未除,於是用治療心下飲邪的藥方。脈象弦細,陽氣不足。

處方:乾薑半夏五錢,杏仁四錢,茯苓皮五錢,廣陳皮三錢,防己四錢,桂枝三錢,枳實四錢,萆薢五錢,通草半錢,晚蠶砂三錢。

十二日,服九劑藥。

去杏仁、防己,加:

薏苡仁五錢

又服三十多劑藥。十月初五日,痰飲、痹症、淋濁,都是寒濕所致,誤用了滋陰的藥物,導致濕邪膠著難以清除。先前用開痹和胃的藥方,現在雖有一定效果,但根本問題是濕邪作祟,陰柔的邪氣,長期被錯誤的滋補方法困住,難以短期見效。

處方:桂枝四錢,川萆薢五錢,澤瀉三錢,乾薑半夏六錢,滑石六錢,茯苓皮五錢,廣陳皮五錢,蠶砂三錢,車前子三錢,枳實三錢,豬苓三錢,生薏苡仁五錢。

煮成三杯,分三次服用。

十月二十五日,因濕濁誤用滋補藥物久留體內,用開通太陽經和陽明經的方法治療,服用了很多劑藥,雖然見效很大,但還未完全清除,小便有時仍然混濁,腿還略微痠痛。

處方:乾薑半夏一兩,桂枝四錢,片薑黃二錢,廣陳皮五錢,通草一錢,川萆薢五錢,晚蠶砂三錢,川椒炭三錢,生薏苡仁五錢,防己三錢,豬苓三錢,小枳實二錢,茯苓皮五錢。

十一月十八日,痹症夾雜痰飲,小便混濁,聲音嘶啞,先開通上焦,然後再治療中下焦的濕邪,其他內容見原記錄。

處方:苦桔梗五錢,甘草三錢,杏仁五錢,半夏一兩,茯苓皮五錢,生薏苡仁五錢。

聲音嘶啞服用此方。

備用方:

桂枝四錢,廣陳皮三錢,生薏苡仁五錢,茯苓皮六錢,半夏六錢,蠶砂三錢,川萆薢五錢,車前子四錢,滑石一兩,川黃柏三錢(鹽水炒)。

小便混濁服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