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 卷五 (28)
卷五 (28)
1. 胃痛
伊氏,三十歲,甲子十月二十七日,脈弦急,脅脹攻心痛,痛極欲嘔,甫十五日而經水暴至甚多,幾不能起,不欲食,少腹墜脹而痛。此怒郁傷肝,暴注血海,肝厥犯胃也,議胞宮陽明同治法。蓋《金匱》謂胞宮累及陽明,治在胞宮;陽明累及胞宮,治在陽明。茲因肝病下注胞宮,橫穿土位,兩傷者兩救之。
仍以厥陰為主,雖變《金匱》之法,而實法《金匱》之法者也。
制香附(三錢),烏藥(二錢),半夏(五錢),艾炭(三錢),鬱金(二錢),黃芩炭(一錢),小茴炭(二錢),血餘炭(三錢),青皮(八分),五靈脂(錢半)
五杯水,煎兩杯,分二次服。二帖大效。
二十九日,《金匱》謂胞宮累及陽明,則治在胞宮;陽明累及胞宮,則治在陽明。茲肝厥既克陽明,又累胞宮,必以厥陰為主,而陽明胞宮兩護之。
制香附(三錢),淡吳萸(二錢),半夏(五錢),萆薢(二錢),川楝子(三錢),艾炭(錢半)小茴香(三錢,炒黑),烏藥(二錢),黑梔子(三錢),桂枝(三錢),杜仲炭(二錢)
水五杯,煎取兩杯,分二次服。
伊氏,二十一歲,十一月二十九日,脈雙弦而細,肝厥犯胃,以開朗心地要緊,無使久而成患也。
半夏(六錢),青皮(錢半),生薑(三大片),廣皮(錢半),淡吳萸(二錢),烏藥(二錢),川椒(二錢,炒黑),鬱金(二錢),川楝子皮(二錢),降香末(三錢)
水五杯,煮取兩杯,二次服。三帖。
王氏,二十六歲,肝厥犯胃,濁陰上攻,萬不能出通陽泄濁法外,但分輕重耳。前三方之所以不大效者,病重藥輕故也,茲重用之。
十一月初四日,川椒炭(五錢),良薑(五錢),小枳實(三錢),川樸(三錢),半夏(五錢)烏藥(三錢),淡吳萸(五錢),云連(一錢),兩頭尖(三錢,圓者不用),降香末(三錢)
甘瀾水八碗,煮取三碗,分六次。二帖。
初六日,重剛劫濁陰,業已見效,當小其制。
川椒炭(三錢),良薑(三錢),烏藥(二錢),半夏(三錢),小枳實(三錢),青皮(二錢),廣皮(錢半),厚朴(二錢)
甘瀾水八碗,煮取二碗,分二次服。二帖。
車,脈沉弦而緊,嘔而不渴,肢逆且麻,濁陰上攻厥陰,克陽明所致,急宜溫之。
烏藥(三錢),半夏(五錢),淡吳萸(五錢),川椒炭(三錢),川樸(三錢),乾薑(三錢),蓽茇(二錢),小枳實(三錢),青皮(二錢)
頭煎二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白話文:
伊女士,三十歲,甲子年十月二十七日來看診。把脈時發現脈象弦而且急促,她感到兩側脅肋脹滿,並且向上竄痛至心口,疼痛劇烈到想嘔吐。大約十五天前,月經突然大量來潮,虛弱到幾乎無法起身,不想吃東西,小腹有下墜感和疼痛。這是因為情緒憤怒鬱悶導致肝氣受損,使得血海(指子宮)的經血暴衝而出,肝氣逆亂影響了胃的功能。因此,我認為需要同時治療子宮和陽明(指胃腸)的問題。
《金匱要略》說,如果子宮的問題影響到陽明,就要治療子宮;如果陽明的問題影響到子宮,就要治療陽明。現在的情況是肝病向下影響到子宮,同時又橫向干擾了脾胃,所以要同時治療這兩個方面。
治療以厥陰(指肝經)為主,雖然改變了《金匱要略》的傳統方法,但實際上是依照《金匱要略》的原則來做的。
處方:香附(9克),烏藥(6克),半夏(15克),艾炭(9克),鬱金(6克),黃芩炭(3克),小茴香炭(6克),血餘炭(9克),青皮(2.4克),五靈脂(4.5克)
用五杯水煎煮成兩杯,分兩次服用。服用兩劑藥效果顯著。
二十九日複診,按照《金匱要略》的觀點,子宮的問題影響到陽明,就治療子宮;陽明的問題影響到子宮,就治療陽明。現在伊女士的情況是肝氣逆亂已經影響了陽明,又波及到子宮,所以必須以治療厥陰為主,同時兼顧陽明和子宮。
處方:香附(9克),淡吳茱萸(6克),半夏(15克),萆薢(6克),川楝子(9克),艾炭(4.5克),小茴香(9克,炒黑),烏藥(6克),黑梔子(9克),桂枝(9克),杜仲炭(6克)
用水五杯煎煮成兩杯,分兩次服用。
伊女士,二十一歲,十一月二十九日來看診,脈象呈現兩側弦而且細,這是因為肝氣逆亂影響到胃。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情開朗,不要讓病情久拖不癒。
處方:半夏(18克),青皮(4.5克),生薑(三大片),廣陳皮(4.5克),淡吳茱萸(6克),烏藥(6克),川椒(6克,炒黑),鬱金(6克),川楝子皮(6克),降香末(9克)
用水五杯煎煮成兩杯,分兩次服用。服用三劑藥。
王女士,二十六歲,肝氣逆亂影響胃,濁陰之氣向上侵擾。治療方法離不開疏通陽氣、排除濁氣的原則,只是要根據病情的輕重來調整用藥。之前開的三個藥方效果不明顯,是因為病情較重,藥力不足。這次要加重藥量。
十一月初四日,處方:川椒炭(15克),良薑(15克),小枳實(9克),川樸(9克),半夏(15克),烏藥(9克),淡吳茱萸(15克),云連(3克),兩頭尖(9克,圓的不用),降香末(9克)
用甘瀾水(澄清的井水)八碗,煎煮成三碗,分六次服用。服用兩劑藥。
初六日複診,使用剛猛的藥物來驅逐濁陰,已經見到效果,應該減少藥量。
處方:川椒炭(9克),良薑(9克),烏藥(6克),半夏(9克),小枳實(9克),青皮(6克),廣陳皮(4.5克),厚朴(6克)
用甘瀾水八碗,煎煮成兩碗,分兩次服用。服用兩劑藥。
車先生,脈象沉弦而且緊,嘔吐卻不口渴,四肢發冷且麻木。這是濁陰之氣向上侵犯厥陰經,導致陽明經的功能受損,應該盡快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
處方:烏藥(9克),半夏(15克),淡吳茱萸(15克),川椒炭(9克),川樸(9克),乾薑(9克),蓽茇(6克),小枳實(9克),青皮(6克)
頭煎取兩杯,二煎取一杯,分三次服用。
2. 脾胃
許,四十七歲,癸亥二月二十日,脈弦而緊,弦則木旺,緊則為寒,木旺則土衰,中寒則陽不運,土衰而陽不運。故吞酸噯氣,不寐不食,不飢不便,九竅不和,皆屬胃病。濁陰蟠踞中焦,格拒心火,不得下達,則心熱如火,議苦辛通法。
小枳實(三錢),淡吳萸(三錢),半夏(一兩),真云連(二錢,炒),生苡仁(五錢),廣皮(二錢),厚朴(三錢),生薑(六大片)
甘瀾水八碗,煎成三碗,分三次服,渣再煎一碗服。
二十四日,六脈陽微,濁陰蟠踞,不食,不飢,不便,用和陽明兼驅濁陰法。今腹大痛,已歸下焦,十餘日不大便,肝病不能疏泄,用驅濁陰通陰絡法。又苦辛通法,兼以濁攻濁法。
淡吳萸(三錢),小枳實(二錢),川楝子(三錢),小茴香(三錢),雄鼠糞(三錢),廣皮(錢半),烏藥(一錢),良薑(二錢,炒),川樸(三錢),檳榔(二錢)
以得通大便為度。
二十七日,服以濁攻濁法,大便已通,但欲便先痛,便後痛減,責之絡中宿積未能通清。臍上且有動氣,又非湯藥所能速攻,攻急恐有瘕散為蠱之餘。議化癥回生丹,緩攻為妙。
某,脈沉緊為裡寒,木旺土衰,濁陰上攻,腹拘急時痛,脅脹,腰痛,宜苦辛通法,兼醒脾陽。
白蔻仁(一錢),官桂(一錢),川樸(二錢),半夏(三錢),生苡仁(三錢),蓽茇(一錢),藿梗(三錢),木香(八分),生香附(三錢),廣皮(錢半),鬱金(二錢),烏藥(二錢)
某,脈弦細而緊,濁陰上攻,胸痛,用辛香流氣法。
淡吳萸(三錢),小枳實(二錢),木香(一錢),川樸(二錢),川楝子(三錢),廣皮(二錢)檳榔(錢半),蓽茇(二錢),烏藥(二錢),良薑(三錢)
三帖。
初八日,補火生土,兼泄濁陰。
淡乾薑(二錢),半夏(三錢),淡吳萸(二錢),烏藥(二錢),茯苓塊(三錢),生苡仁(三錢),廣皮(錢半),益智仁(錢半,煨)
四帖。
李,十三歲,五月十四日,六脈俱弦,不浮,不沉,不數,舌苔白滑,不食,不飢,不便,不寐,九竅不和,皆屬胃病。臥時自覺氣上阻咽,致令臥不著席,此肝氣之逆也。額角上有蟲斑,神氣若昏,目閉不欲開,視不遠,醫云有蟲,亦復有理。與兩和肝胃,如再不應,再議治蟲。
半夏(一兩),旋覆花(五錢,包),秫米(一合)
二十日,六腑不通,九竅不和。醫者不知六腑為陽,以通為補,每見其二便閉也,則以大黃、蔞仁寒藥下之。以後非下不通,屢下屢傷遂致神氣若昏,目閉不開,脈弦緩而九竅愈不通矣。已成壞症,勉與通陽。
廣皮(三錢),川樸(三錢),白蔻仁(二錢),半夏(三錢),大腹皮(三錢),雞內金(二錢,炒),雲苓皮(三錢),益智仁(二錢)
白話文:
[脾胃]
許先生,47歲,癸亥年二月二十日就診。脈象弦緊,弦脈代表肝木旺盛,緊脈代表寒邪,肝木旺盛則脾土衰弱,脾胃受寒則陽氣運行不暢。因此出現吞酸噯氣、失眠、不食、不飢、大小便不通暢、九竅不通等症狀,都屬於胃病。濁陰之邪停滯於中焦,阻礙心火下行,導致心煩熱。治療應採用苦辛溫通的方法。
處方:小枳實三錢、淡吳萸三錢、半夏一兩、真雲苓二錢(炒)、生苡仁五錢、廣皮二錢、厚朴三錢、生薑六大片。甘草水八碗,煎至三碗,分三次服用,藥渣再煎一碗服用。
二月二十四日複診,脈象陽氣微弱,濁陰仍然停滯,病人仍不食、不飢、大小便不通暢。應同時溫補陽明經和驅除濁陰。現腹部劇痛,疼痛已向下焦蔓延,十多天未排便,肝臟疏泄功能失常,需驅除濁陰,通利陰絡。仍採用苦辛溫通的方法,並配合以濁攻濁的方法。
處方:淡吳萸三錢、小枳實二錢、川楝子三錢、小茴香三錢、雄鼠糞三錢、廣皮一錢半、烏藥一錢、良薑二錢(炒)、川樸三錢、檳榔二錢。以大便通暢為度。
二月二十七日複診,服用濁攻濁的方劑後,大便已通,但排便前疼痛,排便後疼痛減輕,說明腸道仍有宿積未完全清除。臍上還有氣機的活動,不宜用藥物急攻,以免導致癥瘕散開,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建議服用化癥回生丹,緩慢攻治為佳。
某病人,脈象沉緊,屬於裡寒,肝木旺盛,脾土衰弱,濁陰上逆,腹部拘急時痛,脅肋脹滿,腰痛,宜用苦辛溫通的方法,同時溫補脾陽。
處方:白蔻仁一錢、官桂一錢、川樸二錢、半夏三錢、生苡仁三錢、蓽茇一錢、藿梗三錢、木香八分、生香附三錢、廣皮一錢半、鬱金二錢、烏藥二錢。
某病人,脈象弦細而緊,濁陰上逆,胸痛,宜用辛香理氣的方法。
處方:淡吳萸三錢、小枳實二錢、木香一錢、川樸二錢、川楝子三錢、廣皮二錢、檳榔一錢半、蓽茇二錢、烏藥二錢、良薑三錢。三帖。
初八日複診,需補益心火以生脾土,同時瀉去濁陰。
處方:淡乾薑二錢、半夏三錢、淡吳萸二錢、烏藥二錢、茯苓塊三錢、生苡仁三錢、廣皮一錢半、益智仁一錢半(煨)。四帖。
李先生,13歲,五月十四日就診。脈象弦脈,不浮不沉不數,舌苔白滑,不食、不飢、大小便不通暢、失眠、九竅不通,都屬於胃病。臥時感覺氣體上逆阻礙咽喉,無法平臥,這是肝氣逆亂所致。額角有蟲斑,精神萎靡,閉目不想睜開,視物不清,醫生認為是蟲病,也有道理。先調和肝胃,若療效不佳,再考慮治蟲。
處方:半夏一兩、旋覆花五錢(包)、秫米一合。
五月二十日複診,六腑不通,九竅不通。醫生不明六腑屬陽,將通利視為補益,常用大黃、蔞仁等寒涼藥物瀉下,導致病情加重,多次瀉下造成元氣受損,精神萎靡,閉目難睜,脈象弦緩,九竅不通更加嚴重。已成危重症狀,需努力溫補陽氣。
處方:廣皮三錢、川樸三錢、白蔻仁二錢、半夏三錢、大腹皮三錢、雞內金二錢(炒)、雲苓皮三錢、益智仁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