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五 (2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27)

1. 頭痛

十九日,外症未除,內又受伏暑成痢,舌白苔黃滑,小便不暢,大便五七次,有黑有白,便又不多,非積滯而何。不惟此也,時而嘔水與痰,胃又不和,內外夾攻,何以克當。勉與四苓合芩芍法。

豬苓(三錢),廣皮(三錢,炒),木香(二錢),澤瀉(三錢),白芍(三錢,炒),降香末(二錢)雲苓皮(五錢),黃芩(二錢,炒),紅曲(二錢),姜半夏(五錢),真雅連(錢半,薑汁炒)

二十四日,病由膽而入肝,客邪已退,所見皆肝膽病,外而經絡,內而臟腑,無所不病。初診時即云深痼難拔,皆誤用大熱純陽之累,所謂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再勉與瀉小腸以瀉膽火法。

真雅連(錢半),連翹(三錢),烏梅(三錢,去核),龍膽草(三錢),黃芩(三錢,炒),半夏(三錢),桑葉(三錢),竹茹(三錢),茶菊(三錢)

二十六日,脈少大而數,加:

苦桔梗(三錢),雲苓皮(三錢),銀花(三錢)

二十九日,脈仍數,肝膽俱病,不能純治一邊。

連翹(三錢),麥冬(五錢,連心),雅連(五錢),銀花(三錢),黃芩(六分),烏梅(三錢)桑葉(三錢),半夏(三錢),雲苓(三錢),茶菊(三錢)

九月十二日,前方服十一帖,胃口大開,舌苔化盡,肝氣亦漸和。惟馬刀核未消盡,鼻猶塞,唇猶強,變衄為鼽。脈弦數,大便黑,又於原方內去護土之剛藥,加入腦戶之絡藥。蓋由風熱蟠聚於腦戶,故鼻塞而衄或鼽,誤補而邪不得出也。

苦桔梗(三錢),蒼耳子(三錢,炒),烏梅(三錢),人中黃(錢半),辛夷(三錢),茶菊(三錢)連翹心(三錢),黃芩(二錢),麥冬(五錢),銀花(三錢),真雅連(一錢),桑葉(三錢),龍膽草(一錢)

十九日,閱來札前方服七帖,肺胃之火太甚。議於原方加生石膏一兩,杏仁二錢,開天氣以通鼻竅,清陽明以定牙痛。如二三帖不效,酌加石膏,漸至二兩,再敷水仙膏以消核之未盡。

二十八日,右脈洪大而數,渴欲飲水,牙床腫甚,陽明熱也。於前方內加石膏一兩,共二兩,銀花五錢,共八錢,桑葉二錢,共五錢。如服三五帖後,腫不消,加石膏至四兩。

富氏,二十五歲,巔頂一點痛,畏燈光日光如虎,脈弦細微數,此厥陰頭痛也,與定風珠三劑而愈。

何氏,四十歲,陽虛頭痛,背惡寒,脈弦緊甚,與黃耆建中,加附子三帖而痛減,脈稍和。又每日服半帖,四日而愈。

白話文:

頭痛

十九日,病人外在症狀未消除,內在又中暑導致痢疾,舌苔白而黃膩,小便不通暢,大便五到七次,顏色有黑有白,但便量不多,顯然是積滯造成的。不僅如此,病人時而嘔吐清水和痰,胃也不舒服,內外夾擊,病情危急。於是給病人服用四苓湯合芩芍湯加減方。

二十四日,病因由膽部轉入肝部,外邪已退,現在看到的都是肝膽方面的病症,從經絡到臟腑,無一倖免。初診時就說病情深重難以根治,都是因為之前誤用溫熱燥烈的藥物造成的,即使有好的治療方法,也無濟於事。於是再次給病人服用瀉小腸以瀉膽火的方劑。

二十六日,脈象細弱而數,加用:

二十九日,脈象仍然數,肝膽都患病,無法專治其中一方。

九月十二日,前面處方服用十一劑後,病人胃口大開,舌苔已消退,肝氣也逐漸平和。只是頸部淋巴結腫大尚未完全消退,鼻子還堵塞,嘴唇還腫脹,出血症狀轉變為流涕。脈象弦數,大便發黑,因此在原方中去除了燥烈之藥,加入疏通腦部的藥物。因為是風熱鬱結於腦部,所以鼻子堵塞,並伴有出血或流涕,之前錯誤的溫補反而導致邪氣無法排出。

十九日,之前的處方服用七劑後,肺胃火盛。決定在原方中加生石膏、杏仁,以疏通鼻竅,清瀉陽明經火,以緩解牙痛。如果服用二到三劑無效,則酌情增加石膏用量,最多加至二兩,再外敷水仙膏以消散未消退的腫塊。

二十八日,右脈洪大而數,口渴想喝水,牙齦腫脹嚴重,這是陽明經熱證。在原方中加石膏一兩,共計二兩,銀花五錢,共計八錢,桑葉二錢,共計五錢。如果服用三到五劑後腫脹未消退,則將石膏增加至四兩。

富氏,二十五歲,頭痛位於頭頂正中一點,怕光如虎,脈象弦細微數,這是厥陰頭痛,服用定風珠三劑後痊癒。

何氏,四十歲,陽虛頭痛,背部惡寒,脈象弦緊有力,服用黃耆建中湯加附子三劑後疼痛減輕,脈象稍平和。之後每天服用半劑,四天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