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塘

《吳鞠通醫案》~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暑溫

日服二帖。

二十一日,小便短而赤甚,微咳,面微赤,尺脈仍見數洪象,議甘潤益下,以治虛熱,少復苦味,以治不盡之實邪。且甘苦合化陰氣而利小便也。按:甘苦合化降氣利小便法,舉世不知,在溫熱門中誠為利小便之上等法。蓋熱傷陰液,小便無由而生,故以甘潤益水之源;小腸火腑,非苦不通,為邪熱所助,故以苦藥瀉小腸而退邪熱。甘得苦則不呆膩,苦得甘則不剛燥,合而成功也。

炙甘草(四錢),生鱉甲(八錢),生白芍(六兩),元參(五錢),阿膠(三錢),麥冬(六錢)麻仁(三錢),丹皮(三錢),沙參(三錢),黃連(一錢)

二十二日,已得效,仍服前方二帖。

二十三日,復脈復苦法,清下焦血分之陰熱。

炙甘草(五錢),生鱉甲(五錢),麥冬(五錢),生白芍(六錢),阿膠(三錢),丹皮(五錢)麻仁(五錢),天冬(二錢),元參(三錢)

日服二帖。

王,三十八歲,癸亥六月初三日,暑溫舌苔滿布,色微黃,脈洪弦而剛甚,左反大於右,不渴,初起即現此等脈症,恐下焦精血之熱,遠甚於上焦氣分之熱也。且舊有血溢,故手心之熱又甚於手背。究竟初起,且清上焦,然不可不免知其所以然。

連翹(二錢),豆豉(錢半),細生地(錢半),丹皮(二錢),銀花(二錢),生甘草(一錢),藿梗(一錢),元參(錢半),薄荷(三分),牛蒡子(錢半),白茅根(二錢),麥冬(二錢),苦桔梗(一錢)

初六日,熱退大半,胸痞,腹中自覺不和。按:暑必挾濕,熱退濕存之故,先清氣分。

連翹(二錢),豆豉(二錢),杏仁泥(二錢),銀花(錢半),生苡仁(三錢),白扁豆(二錢)藿梗(三錢),白通草(八分),鬱金(二錢),滑石(錢半)

日二帖。

初七日,病退,六腑不和。

藿梗(三錢),鬱金(一錢),半夏(二錢),厚朴(二錢),豆豉(二錢),生苡仁(三錢),廣皮炭(一錢),滑石(三錢)

初八日,向有失血,又屆暑病之後,五心發熱,法當補陰以配陽;但脈雙弦而細,不惟陰不充足,即真陽亦未見其旺也。議二甲復脈湯,仍用舊有之桂、參、薑、棗。

炒白芍(四錢),阿膠(二錢),麥冬(三錢),麻仁(二錢),炙甘草(五錢),生鱉甲(五錢)沙參(三錢),大生地(四錢),生牡蠣(五錢),桂枝(二錢),大棗(二個),生薑(二片)

又丸方

八仙長壽丸,加麻仁白芍蜜丸,每日三服,每服三錢。

馬,三十八歲,癸丑年六月初六日,暑熱本易傷陰,誤用消導攻伐,重傷陰氣,致令頭中、耳中,鳴無止時,此係肝風內動。若不急救肝腎之陰,瘛瘲熱厥至矣。

炒白芍(六錢),炙甘草(三錢),生鱉甲(五錢),大生地(六錢),麥冬(五錢),生牡蠣(五錢),丹皮(三錢),桑葉(三錢),茶菊炭(二錢),麻仁(二錢,便不實去此)

白話文:

[暑溫]

第一天服用兩帖藥。

二十一日,小便量少且顏色深紅,輕微咳嗽,臉色微紅,寸口脈仍然呈現數而洪大的脈象。考慮使用甘潤益下之法,以治療虛熱,並加入少量苦味藥物,以治療未完全清除的邪氣。甘苦藥物合用可以滋陰利尿。註:甘苦合用以達到降氣利尿的效果,世人多不知曉,在溫熱病的治療中,這確實是利尿的上乘方法。因為熱邪傷損陰液,小便不能正常排出,所以用甘潤之品以滋養腎水之源;小腸屬火,非苦味藥物不能通利,而邪熱又助長了小腸的火熱,所以用苦味藥物瀉小腸以去除邪熱。甘味藥物配伍苦味藥物,則甘味藥不至過於滋膩,苦味藥物配伍甘味藥物,則苦味藥不至過於燥烈,兩者合用才能取得療效。

處方:炙甘草(四錢)、生鱉甲(八錢)、生白芍(六兩)、元參(五錢)、阿膠(三錢)、麥冬(六錢)、麻仁(三錢)、丹皮(三錢)、沙參(三錢)、黃連(一錢)

二十二日,已見效,仍服用前一天的處方兩帖。

二十三日,再次使用甘苦並用的方法,以清瀉下焦血分中的陰熱。

處方:炙甘草(五錢)、生鱉甲(五錢)、麥冬(五錢)、生白芍(六錢)、阿膠(三錢)、丹皮(五錢)、麻仁(五錢)、天冬(二錢)、元參(三錢)

每日服用兩帖。

王姓患者,三十八歲,癸亥年六月初三日診治。患暑溫,舌苔滿布,顏色微黃,脈象洪大而弦急,左側脈象比右側更強,無口渴症狀。疾病初期就出現這種脈象,擔心下焦精血的熱邪遠重於上焦氣分的熱邪。且患者以往有出血病史,因此手心的熱感比手背更明顯。雖然病情剛起,應先清瀉上焦之熱,但不能忽略其病因。

處方:連翹(二錢)、豆豉(一錢半)、生地黃(一錢半)、丹皮(二錢)、金銀花(二錢)、生甘草(一錢)、藿香梗(一錢)、元參(一錢半)、薄荷(三分)、牛蒡子(一錢半)、白茅根(二錢)、麥冬(二錢)、苦桔梗(一錢)

初六日,熱退大半,胸悶,自覺腹部不適。註:暑病必挾濕邪,熱邪退去濕邪猶存,故應先清瀉氣分之邪。

處方:連翹(二錢)、豆豉(二錢)、杏仁泥(二錢)、金銀花(一錢半)、生苡仁(三錢)、白扁豆(二錢)、藿香梗(三錢)、白通草(八分)、鬱金(二錢)、滑石(一錢半)

每日兩帖。

初七日,病情好轉,但六腑仍有不和之症。

處方:藿香梗(三錢)、鬱金(一錢)、半夏(二錢)、厚朴(二錢)、豆豉(二錢)、生苡仁(三錢)、廣皮炭(一錢)、滑石(三錢)

初八日,患者以往有失血病史,此次暑病之後,出現五心煩熱,應當補益陰液以配合陽氣;但脈象弦細,不僅陰液不足,陽氣亦不旺盛。考慮使用二甲復脈湯,並加入原有的桂枝、人參、生薑、大棗。

處方:炒白芍(四錢)、阿膠(二錢)、麥冬(三錢)、麻仁(二錢)、炙甘草(五錢)、生鱉甲(五錢)、沙參(三錢)、生地黃(四錢)、生牡蠣(五錢)、桂枝(二錢)、大棗(二個)、生薑(二片)

另有丸劑處方:

八仙長壽丸,加麻仁白芍蜜丸,每日三次,每次三錢。

馬姓患者,三十八歲,癸丑年六月初六日診治。暑熱容易傷陰,誤用消導攻伐之法,導致嚴重傷陰,出現頭暈耳鳴不止的症狀,這是肝風內動的表現。若不及時救治肝腎之陰,則將導致抽搐、熱厥等危重症狀。

處方:炒白芍(六錢)、炙甘草(三錢)、生鱉甲(五錢)、生地黃(六錢)、麥冬(五錢)、生牡蠣(五錢)、丹皮(三錢)、桑葉(三錢)、茶菊炭(二錢)、麻仁(二錢,若大便不實則需用)